身为医者,这一次他要救的竟是脑干出血的女儿
发布时间:2025-11-26 10:28:06 | 阅读:次| 关键词:身为医者,这一次他要救的竟是脑干出血的女儿
- [案例]36岁男子持续耳鸣听力下降,一查竟是巨大听神经瘤!治疗
- [案例]长在“手术禁区”的中脑海绵状血管瘤能完整切除吗?I
- [案例]面部“刀割”之痛不再:INC国际福教授全切岩斜区脑膜瘤
- [案例]脊索瘤5年无复发率仅20%,但我们的女儿已实现10年无复发
- [案例]儿童≠小成人:经鼻切脑瘤,为何难度远超成人?探秘狭
- [案例]丘脑中脑出血致偏瘫——“手术禁区”上连根拔除“不定
身为医疗从业者的吴先生,其聪慧的女儿小晴近日罹患流感。正当吴先生计划周末带女儿前往医院就诊时,小晴在赴院途中突发意识丧失伴半身瘫痪。
吴先生立即启动急救响应,在转运过程中他清醒地认识到,此次需要救治的对象正是自己的女儿。
从病危到康复的救治历程
病情急剧恶化
当出现半身瘫痪症状的小晴被紧急送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后,吴先生被告知女儿确诊为脑干出血,且病情极为危重。医疗团队指出,一旦出血量达到10ml的临界值,患儿的生存几率将显著降低。
基于专业医学背景,吴先生深知病情的严重性。尽管考虑转诊至北京或上海的大型医疗中心,但转运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使其难以抉择。正在吴先生焦急咨询医疗界同仁时,巴特朗菲教授的名字被多次推荐。更具转机的是,彼时巴教授恰好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学术交流。

专业层面的救治决策
身为医疗同行,吴先生迅速通过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联系巴特朗菲教授,同时系统查阅教授既往手术案例与研究文献。凭借医学专业知识,吴先生明确认识到手术干预的必要性——尽管小晴的脑血管瘤位于脑干关键区域,手术风险极高,但相较于保守治疗,手术风险仍低于疾病自然进展的风险。因为即便此次出血得到控制,后续再出血风险仍将威胁患儿生命。
经过全面评估后,吴先生于当日下午与巴特朗菲教授进行会诊。教授在审阅患儿病史后明确指出,当前情况需要尽早手术干预,药物治疗已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考虑到血肿体积较大,再出血风险较高,手术治疗能为脑干功能恢复创造机会,更是为小晴争取生存机会的关键措施。
吴先生致力于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因此选择信任巴特朗菲教授。这一决策不仅基于教授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技术水平,更源于其对手术方案的精准把握,使原本焦虑的吴先生逐渐恢复冷静。
术后显著康复
次日清晨,小晴接受手术治疗。在巴特朗菲教授主刀下,手术顺利完成,海绵状血管瘤实现完全切除。术后当晚,吴先生通过监护系统观察到女儿已恢复语言功能,这一超出预期的恢复效果令全家倍感欣慰。
原定需要监护观察2天的小晴,提前1天转入普通病房。此时患儿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可自主进食,精神状态良好。术后2个月随访时,小晴已完全回归校园生活。巴特朗菲教授在复查影像学资料后表示:"影像学表现优异,脑干形态已恢复正常。"

案例来源:巴特朗菲教授2024年国内示范手术
- 所属栏目: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 如想转载“身为医者,这一次他要救的竟是脑干出血的女儿”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xueguanliu/7119.html
- 更新时间:2025-11-26 10:24:28
- 上一篇:当眩晕呕吐不止,治疗却要赌上偏瘫风险?她该如何闯过丘脑海绵状血管瘤这一关?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