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因脑干出血病危,两次120转运,为何医生说法截然不同?
发布时间:2025-11-11 17:43:14 | 阅读:次| 关键词:儿子因脑干出血病危,两次120转运,为何医生说法截然不同?
- [案例]中年健康危机:视力模糊背后的垂体瘤警示
- [案例]医生患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并出血,于 “脑干禁区” 绝境自
- [案例]七旬老人患听神经瘤,愿切瘤延寿命伴老伴,以爱之名勇
- [案例]“生命禁区”险上加急——INC巴教授脑干血管瘤出血急性
- [案例]开颅也看不见的脑瘤如何应对?国际专家运用“可视化技
- [案例]基底节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从瘫痪到露营:68岁女性治疗实
儿子因脑干出血导致病危状态,经历两次120急救转运,为何医疗团队诊断建议存在显著差异?
陈先生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然而一直令他引以为傲的儿子荣荣突然陷入病危状态。初次听闻此消息时,陈先生正处于出差途中,他立即感到眼前发黑,原本稳定的生活仿佛瞬间崩塌。
再次见到儿子时,他正躺于病床处于昏睡状态。当地医院医生告知陈先生,荣荣脑干出血情况严重,需尽快转送至上级医疗机构。于是,父子二人一个意识不清、一个手足无措,共同登上救护车。未料想到,儿子坎坷的救治历程才刚刚开始。

突发脑干出血事件 病危状态首次转运
初期,陈先生仅偶尔听闻儿子抱怨上学时经常出现头晕症状。彼时他被生活琐事缠身,未予充分重视,只是叮嘱儿子注意休息。未料荣荣此次头晕持续7天,并出现右侧耳鸣、右面部麻木及舌部麻木等系列症状。意识到情况异常后,陈先生立即带儿子前往医院检查,却被告知孩子脑干及右侧桥臂区存在异常信号,高度疑似海绵状血管瘤。此外,医生还在荣荣小脑内发现复杂静脉畸形,尤其海绵状血管瘤对侧区域。棘手之处在于静脉畸形中一条较大引流静脉大约在中线位置穿过脑桥。荣荣当前症状正是海绵状血管瘤导致出血所致,同时在脑干内病灶周围产生水肿。但由于病变位置特殊,医生最终建议陈先生可先继续观察孩子后续状况。

然而意外情况突然发生。10天后,陈先生在出差途中接到家人紧急电话,告知荣荣脑干出血症状进一步加剧,不仅头晕症状加重,还出现行走不稳、视物重影等一系列症状,病情进入危急状态。匆忙赶到医院的陈先生尚未从噩耗中缓神,就被医生告知孩子急需立即转运至上级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于是,120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夜空寂静,承载着父子二人对生命的强烈渴望,跨越700多公里路程,直达北京。
手术高风险评估 果断决定二次转运
连夜抵达北京后,陈先生一刻不敢松懈。他们在北京停留6天期间,陈先生四处求医,但因荣荣病情危急、右耳听力几乎完全丧失,多家医疗机构均告知手术风险极高且术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更令陈先生恐惧的是,荣荣病床旁恰好有一位术后失败患者,这无疑放大了他对手术的担忧。他几乎无法入睡,脑中反复回响医生的告诫——手术后荣荣左侧平衡功能可能严重受损。对于这样的预后结果,陈先生难以接受,他认为荣荣同样无法接受。
咨询无数医生后,陈先生最终了解到巴教授。他立即通过网络搜索巴教授既往案例,发现患者基本恢复良好。"我认为选择巴教授更为保险。巴教授的远程评估也给予我极大信心。"于是陈先生最终下定决心,趁巴教授来华期间,争取最快时间安排手术。
第二次转运,陈先生和荣荣再次从北京前往苏州,只为追寻心中最大希望。
手术全切成功 儿子恢复超乎预期
抵达苏州后不久,荣荣被推入手术室,焦虑的陈先生在手术室外不停徘徊。等待过程对陈先生而言漫长无比,但幸运的是他最终等到好消息——走出手术室的巴教授竖起大拇指:"一切顺利!"
术后当天ICU查房时,荣荣已经恢复意识,无新发神经损伤。巴教授检查了孩子的面部状况及吞咽功能,一切正常。术后第1天,巴教授再次告知陈先生:"术后MRI检查结果良好,无需担忧。"至术后第3天,荣荣状态进一步改善,术前头晕症状显著缓解,已可下床行走。陈先生见此情景无比欣慰——"他术前头晕极其严重,无法活动,非常难受,症状特别严重。但来到这边后,一切进展顺利。巴教授手术后第二天他就不再头晕,症状逐渐减轻,一天比一天好转。"
术后3个月,巴教授为荣荣进行随访检查,证实其右侧脑桥及小脑臂内较大海绵状血管瘤已完全切除!陈先生的心终于安定,家庭生活逐步回归正轨。

案例来源:文中所述为INC国际巴特朗菲教授国内手术案例。
- 所属栏目: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 如想转载“儿子因脑干出血病危,两次120转运,为何医生说法截然不同?”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xueguanliu/7023.html
- 更新时间:2025-11-11 17:36:47
- 上一篇:脑干-高位颈髓海绵状血管瘤,无瘫痪、全切术后5年的“潇洒人生”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