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春季手术实时报道 | 巴教授的咨询回复为患者带来哪些启发?

春季手术实时报道 | 巴教授的咨询回复为患者带来哪些启发?

INC 春季实时报道 关注INC官方账号,后续将带来更多巴教授中国示范手术报道,敬请期待。 这个春天,在接受巴特朗菲教授的示范手术后,他们正在从病床上苏醒,迎接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 几天
本文有1324个文字,大小约为6KB,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巴教授中国行

  INC 春季实时报道

  关注INC官方账号,后续将带来更多巴教授中国示范手术报道,敬请期待。

  这个春天,在接受巴特朗菲教授的示范手术后,他们正在从病床上苏醒,迎接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几天前,他们还是为疑难脑瘤而痛苦的患者,脑干、鞍区、功能区——有的已被肿瘤折磨十年之久;有的仍是孩子,却不得不面临再次复发的肿瘤;还有的因肿瘤深陷而无法说话、吃饭……

  幸运的是,在巴教授此次中国行的成功手术后,他们全新的人生即将缓缓盛开——脑干延髓全切术后无需进ICU、术后1天下床走路、术后1周出院、术前症状明显好转……

  越来越多的希望被看见、被传播,也感染了更多的患者远程甚至面对面咨询巴教授,期望能够得到这位国际大咖的手术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众多已经咨询巴教授的患者中,有这样两位患者的经历也许能为我们带来启发。

  一定要通过活检明确病理,才能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吗?

  在很多脑瘤患者的观念里,必须要先通过活检明确病理,才能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近期咨询巴教授的患者中,就有一位田先生抱着这样的想法找到了巴教授……

  田先生偶然查出颅内占位性病变,在得到巴教授肯定的回复后,田先生仍然选择先行活检手术,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向。

  如今,拿到活检结果的田先生再一次找到巴教授,巴教授给出的回复却在告诉我们:活检不是必须!一次手术既能切除肿瘤,又能明确病理,何必非要再动一次刀呢?

  巴教授远程评估

  巴教授:“在立体定向活检中,有时候取到的组织样本量是很少的,可能只会取到病灶的边缘,而不是肿瘤的中心。因此有可能因为取材不足而导致结果不准确,所以我不会百分之百地依赖这个诊断结果。

  尤其是当我们只有少量的活检样本时,要给出一个最终诊断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手术可以在不造成新的功能缺损的情况下进行切除。但是为了不损伤言语和运动功能,我们不会过于激进地切除,而是尽量保留功能。

  实际上,与田先生抱有相似想法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认为手术前必须要明确病理,而明确诊断的途径就是进行活检。但是,对于多数脑瘤而言,手术本身就是优选的治疗方案,通过手术就可以达到切除、明确病理诊断的双重目的。

对于多数脑瘤而言,手术本身就是优选的治疗方案,通过手术就可以达到切除、明确病理诊断的双重目的。

  对于这类患者而言,一次手术就能达到的目的,又何必要分两次进行呢?更重要的是,在等待活检结果的这段时间里,很有可能就错失了合适的手术时机,无形中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正如巴教授所解释的那样,活检同样存在一些局限性:取得病理组织有限,非开颅手术那样可以取出大块肿瘤组织,且有时也受限于深部组织定位的准确性,病理切片制作过程选材有限,尤其对于一些复查的病理诊断,活检病理结果容易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结果。

  巴教授:“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获得整个肿瘤组织,比如取几个不同位置的活检样本,标明取样的位置,就可以根据所有样本的结果判断整个肿瘤的级别。但通过活检我们只能取到一个位置,甚至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样本来自哪个地方,这就是问题所在。

  因此,获取足够材料的有效方法是进行开放性手术,不仅可以取得更多的病变组织,还可以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压迫效应,为后续可能的放化疗、良好预后奠定关键的基础。

  从建议放化疗到建议手术,巴教授两次评估为何给出不同回答?

  由于手术后偏瘫的可能性较大,医生普遍建议姚女士进行放化疗。然而,逐渐加重的症状不停折磨着姚女士,难道真的没有手术机会吗?于是,姚女士第一次找到巴教授进行咨询。

  巴教授:“综合当前的信息,我认为目前没有手术的指征,因为手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术后极有可能导致左上肢、手部及面部的瘫痪,对患者总体病情改善无实质性帮助,患者首先接受联合放化疗会更为有益。

  从手术的获益性出发,巴教授进行评估优先考虑的始终是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而非盲目提供手术。也正是如此,姚女士听取了巴教授的建议,开始了长达几月的放化疗治疗。然而,姚女士的肿瘤依然出现了进展,再次咨询巴教授,她这一次得到的回答却截然不同。

  巴教授远程评估

  巴教授:”现在的情况与去年不同,因为现在的影像显示完全不同,而在我第一次给出建议时并不是这样。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情况,支持手术的理由要远多于反对手术的理由。但手术后辅助治疗仍然是必要的。“

  两次评估,依据都是患者在不同病情发展阶段的影像,尽管巴教授给出的回答不同,但其本质始终是为了患者的获益。我们必须清楚,治疗往往因人而异,对于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定,术前手术设计和术中操作应尽可能地保护重要结构不受损害,谨慎、细致、尽可能地保护正常的神经组织。

在巴教授的手术理念中,手术应在不损伤关键结构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他的手术技术强调稳、准、细。巴教授特别擅长在极其狭小、复杂的空间里游刃有余地进行操作。只有把风险降到最低、创伤降到最小,才能有更好的预后。

  因此,在巴教授的手术理念中,手术应在不损伤关键结构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他的手术技术强调稳、准、细。巴教授特别擅长在极其狭小、复杂的空间里游刃有余地进行操作。只有把风险降到最低、创伤降到最小,才能有更好的预后。

  此次巴特朗菲教授中国行程的继续,将与更多国内优秀神经外科专家团队携手,不断突破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区”。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春季手术实时报道 | 巴教授的咨询回复为患者带来哪些启发?”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5253.html
  • 更新时间:2025-04-08 11:46:41

神外资讯相关文章

INC国际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访华学术交流
教授与国内神经外科专家就儿童疑难神经系统疾病前沿治疗策略展开交流。同期,鲁特卡教授...
更新时间:2025-07-08 17:56:00
国际合作 | 热烈祝贺“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武汉协和医
2025年7月6日,“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武汉协和医院神外联盟中心”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更新时间:2025-07-08 08:49:50
【INC前沿研究】儿童额骨复发性成人型纤维肉瘤病例解析
INC国际儿童脑瘤专家、世界小儿神经系统知名杂志 《Child´s Nervous System》现任主编Concezio Di R...
更新时间:2025-07-07 11:51:11
【INC前沿研究】常规显带技术、比较基因组杂交与光谱核型
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授(曾任世界神经外科学院院长,现任神经外科权威期刊《Journal of Neuros...
更新时间:2025-07-06 09:47:30
【INC国际教授】儿童神经外科的守护者: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
INC国际儿童神经外科专家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授;WFNS执行委员会及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权威...
更新时间:2025-07-05 17:38:45
INC鲁特卡Rutka教授研究成果:婴儿后颅窝脑瘤家族性病例与
世界神经外科学院前院长(2011-2014)、世界神经外科专业知名杂志《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主编(...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1:23
INC巴教授图解:如何为颅内动脉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巴教授通过图示清晰阐释:“您的动脉瘤颈口较宽,若采用弹簧圈栓塞,圈体极易移位脱落。...
更新时间:2025-07-04 09:45:13
【INC国际神经外科教授答疑】脑膜瘤患者常见六大诊疗问题
脑膜瘤作为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彻底全切是理想治疗目标,但因肿瘤常邻近或累及重要血管...
更新时间:2025-06-27 10:05:04
【INC 国际大咖研究成果】蛛网膜囊肿:是否为卡尔曼综合征
INC 国际儿童脑瘤专家、世界小儿神经系统权威杂志《Child´s Nervous System》现任主编 Concezio Di ...
更新时间:2025-06-23 09:35:58
凶险位置脑瘤代表绝望?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给出否定答案
INC 多位大咖 —— 德国巴特朗菲教授、法国福洛里希教授、加拿大鲁特卡教授、德国施罗德教...
更新时间:2025-06-20 10:51:37
一次住院三周全切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赴德顺利手术
病情回顾: 今年刚满18岁的嘉佳早在2006年年仅2岁时就因海绵状血管瘤导致脑出血,保守治疗后...
更新时间:2023-05-04 17:54:57
2岁“大头娃娃”竟患上这种病?国际小儿神外 Rocco教授咨询详询
孩子们生病,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迎头一棒,难以接受。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一旦孩子得了...
更新时间:2024-09-25 14:27:54
生命警报铃:颅内动脉瘤是如何形成的呢?
众所周知,颅内动脉瘤是生命的报警铃。 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是无症状的,除非它们破裂,因此...
更新时间:2025-04-14 13:50:09
鼻涕多、鼻出血、嗅觉减退……患者经鼻内镜手术后如何康复护理?
经鼻内镜手术后鼻子总是出血,不敢打喷嚏,不敢咳嗽,还能怎么办? 手术后垂体功能受损,内...
更新时间:2024-07-22 13:56:56
脊索瘤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基因组学研究-国际脊索瘤教授福教授团队发表
我们拥有国际上较大的脊索瘤患者群,对于脊索瘤,有很多关于发病机制的研究和了解方面的...
更新时间:2024-03-13 11:24:20
来看看开颅手术之后的小朋友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开颅手术,是一种涉及打开颅骨以治疗脑部疾病的外科手术。这类手术对于治疗脑肿瘤、脑血...
更新时间:2025-03-07 11:33:45
儿童和青年脑干活检的顺利性和合适性
脑干肿瘤在成人中相对少见,但在儿童中发现的比例要高得多,约占儿童脑肿瘤的10%-20%。弥漫...
更新时间:2021-08-27 10:25:16
神经外科手术后为何要进ICU?为何他们能一天就顺利转出?
期盼许久的手术室门终于打开 众多焦急等候的家属 医生,怎么样,手术成功吗? 手术很成功...
更新时间:2024-03-19 14:05:28
【INC国际大咖研究成果】激光消融下丘脑错构瘤后丘脑大规模电路的术中变化
INC国际儿童脑瘤大咖、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执行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的James T. Rutk...
更新时间:2025-03-24 11:42:53
探探颅内危险区域 | 海绵窦区常见肿瘤知多少
海绵窦区一直被视为颅内不可触碰的危险区域。即使是在神经外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也少...
更新时间:2025-02-20 15:39:20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