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INC巴教授图解:如何为颅内动脉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INC巴教授图解:如何为颅内动脉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巴教授通过图示清晰阐释:“您的动脉瘤颈口较宽,若采用弹簧圈栓塞,圈体极易移位脱落。若移位至眼动脉,可能导致失明。此外,动脉瘤位置已对视神经形成压迫,您已出现视野缺损,单纯介
本文有1118个文字,大小约为5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诊室内,INC国际脑血管手术专家巴特朗菲(Bertalanffy)教授在纸上快速勾勒动脉瘤结构。面对面的患者在“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的选择间犹豫不决。

  巴教授通过图示清晰阐释:“您的动脉瘤颈口较宽,若采用弹簧圈栓塞,圈体极易移位脱落。若移位至眼动脉,可能导致失明。此外,动脉瘤位置已对视神经形成压迫,您已出现视野缺损,单纯介入治疗可能无法缓解视神经受压状况。”

  “根据您的情况”,巴教授指着图纸说明,“开颅夹闭既能预防破裂,又可解除神经压迫”。患者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

  这并非个例。每日,都有患者在影像报告前陷入沉默:

  这颗悄然生长的颅内“高风险病灶”是否应处理?

  选择介入栓塞、开颅夹闭,还是血管搭桥?

  每个选项背后,皆是对风险与获益的审慎权衡。如何为每位患者“量体裁衣”,确定最优方案?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三大治疗方式解析

  颅内动脉瘤(IA)破裂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约占SAH的85%,在脑血管意外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aSAH全球总体年发病率约为9.1/10万,一旦发生,危害极大,其致残率与致死率(27%-44%)不容忽视。

  多数患者如常人般生活,直至破裂出血方确诊。一旦破裂,后果严重:

  51%-80%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源于动脉瘤破裂;

  约半数患者在破裂后死亡;

  幸存者中近半数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虽暂未危及生命,但如同颅内潜在风险源。若动脉瘤体积较大、位置特殊或破裂风险较高,则需考虑手术治疗。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三种:

-01-介入栓塞

  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置入导管,将其引导至动脉瘤部位,将金属线圈(弹簧圈)或其他闭塞材料(如支架、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动脉瘤腔内,阻断血液流入,降低破裂风险。

  优势:创伤小,恢复快,避免开颅。

  局限:费用较高,宽颈动脉瘤复发率较高。需术后定期随访,评估栓塞完全性。

-02-开颅夹闭

  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在动脉瘤颈部放置金属夹,阻断血流进入瘤腔。此方法较为传统,常适用于特定部位的动脉瘤,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恢复期较长。

  优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可同期清除血肿。

  局限:对术者显微技术要求极高。

-03-血管搭桥

  一种用于治疗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手术,利用自体健康血管(常为大隐静脉或胸动脉)绕过狭窄或阻塞段,重建血流通道。

  优势:不依赖颅外血管,可避免附加损伤,血管匹配度高。

  局限:需缝合12-14针显微缝线,血管阻断时间需<30分钟,要求术者具备极为精湛的血管吻合技术。

个体化决策的艺术

  上周,一位偶然发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向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成员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进行了面诊。该患者已出现视野缺损症状,且经多方咨询后认为血管内介入是“最安全”的选择。

  然而,巴教授详细阅片后提出不同见解。他在笔记本上绘制动脉瘤结构示意图:瘤颈宽大。此解剖特征意味着弹簧圈难以稳定驻留,复发风险显著增高。

下图瘤颈宽大,弹簧圈难以稳定驻留

下图瘤颈宽大,弹簧圈难以稳定驻留

  介入栓塞对窄颈动脉瘤效果良好,但该患者的动脉瘤形态类似敞口瓶,置入的弹簧圈易被血流冲脱。视野缺损源于动脉瘤对视神经的压迫,巴教授用笔圈出两者毗邻关系:“开颅手术不仅能夹闭瘤颈,还可解除占位效应,改善您的视野缺损”。

  治疗方案的选择远非简单比较创伤大小,需基于多维度评估,如解剖结构决定术式可行性、患者因素影响风险收益比、医疗资源保障治疗质量,最终实现个体化决策。

  面对患者对术式的疑虑,巴教授常借助手绘示意图解释:“没有最佳术式,只有最适宜方案。”

INC国际脑血管专家巴特朗菲教授

德国Helmut BertalanMy教授手术哲学理念:心是道,是精神、意志、勇气、共情;技是技术、技巧;体是身体,是体力;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心、技、体”合一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巴特朗菲教授,现任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精于大脑半球病变、脑干病变、脑血管疾病、脑深部胶质瘤、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肿瘤切除术、神经吻合术及各类椎管内肿瘤手术。

  同时,巴特朗菲教授曾接受来自欧洲、中东、北非及日本、中国、韩国、新西兰、南非、智利等40个国家的学术邀请,作为特邀讲者出席全球400余场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为世界神经外科发展,尤其在颅底外科及脑脊髓显微外科血管病变治疗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INC巴教授图解:如何为颅内动脉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5912.html
  • 更新时间:2025-07-04 09:45:13

神外资讯相关文章

从实验室到临床:国际大咖Rutka教授团队DIPG治疗三大创新性试验
DIPG ,英文全称为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也称 弥漫性内生性桥脑胶质瘤 ,占儿童脑肿瘤的...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1:29
INC手术入路插画科普:经膜帆入路开颅
四脑室病变被小脑蚓部覆盖,可以采用两种手术入路来显露:膜帆入路和经蚓部入路。经蚓部...
更新时间:2023-02-01 20:31:35
被判“无法手术、不能治愈”,要不要放弃?别急!先打开这份脑瘤《通关宝典
颅底迷宫 如果将人的大脑看作是闯关游戏,那么 颅底这个区域无异于一个没有地图的迷宫。...
更新时间:2025-03-28 14:02:10
国际脑血管手术教授Akitsugu Kawashima(川岛明次)教授
国际脑血管手术专家 川岛明次教授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团(WNEG:...
更新时间:2024-04-17 11:39:33
INC巴教授示范手术一助主任——完美配合下主刀医生的“左膀右臂”
手术是一项需多人、多专业配合完成的精密工作,那这些高疑难、高风险示范手术的第一助手...
更新时间:2025-02-07 13:43:22
【INC国际大咖研究成果】少突胶质细胞病与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I型的磁共振成
INC国际儿童脑瘤大咖、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执行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的 James T. Rut...
更新时间:2025-04-15 11:22:30
5年存活率不到2%!对付这种恶性脑瘤,INC大咖Rutka带来MRgFUS新技术
一、DIPG:孩子的死亡通知书 如果你问我什么肿瘤在儿科预后最差,大多数人会告诉你是DIPG,...
更新时间:2025-02-10 16:17:20
【INC 国际大咖研究成果】蛛网膜囊肿:是否为卡尔曼综合征的又一异常表现?
INC 国际儿童脑瘤专家、世界小儿神经系统权威杂志《Child´s Nervous System》现任主编 Concezio Di ...
更新时间:2025-06-23 09:35:58
INC国际脑血管病大咖川岛明次学术沙龙精彩回顾|动脉瘤夹闭术&EC-IC搭桥术
INC二月学术沙龙「精彩回顾」 医学无国界、交流共提升,INC国际神外大咖来华学术交流项目持...
更新时间:2025-02-21 11:11:45
工程干细胞用来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有用吗?
胶质母细胞瘤(GBMs)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脑和脊髓癌性肿瘤。像GBM这样的脑癌治疗具有挑战性,...
更新时间:2022-12-09 11:26:41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