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INC巴教授图解:如何为颅内动脉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INC巴教授图解:如何为颅内动脉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巴教授通过图示清晰阐释:“您的动脉瘤颈口较宽,若采用弹簧圈栓塞,圈体极易移位脱落。若移位至眼动脉,可能导致失明。此外,动脉瘤位置已对视神经形成压迫,您已出现视野缺损,单纯介
本文有1118个文字,大小约为5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诊室内,INC国际脑血管手术专家巴特朗菲(Bertalanffy)教授在纸上快速勾勒动脉瘤结构。面对面的患者在“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的选择间犹豫不决。

  巴教授通过图示清晰阐释:“您的动脉瘤颈口较宽,若采用弹簧圈栓塞,圈体极易移位脱落。若移位至眼动脉,可能导致失明。此外,动脉瘤位置已对视神经形成压迫,您已出现视野缺损,单纯介入治疗可能无法缓解视神经受压状况。”

  “根据您的情况”,巴教授指着图纸说明,“开颅夹闭既能预防破裂,又可解除神经压迫”。患者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

  这并非个例。每日,都有患者在影像报告前陷入沉默:

  这颗悄然生长的颅内“高风险病灶”是否应处理?

  选择介入栓塞、开颅夹闭,还是血管搭桥?

  每个选项背后,皆是对风险与获益的审慎权衡。如何为每位患者“量体裁衣”,确定最优方案?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三大治疗方式解析

  颅内动脉瘤(IA)破裂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约占SAH的85%,在脑血管意外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aSAH全球总体年发病率约为9.1/10万,一旦发生,危害极大,其致残率与致死率(27%-44%)不容忽视。

  多数患者如常人般生活,直至破裂出血方确诊。一旦破裂,后果严重:

  51%-80%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源于动脉瘤破裂;

  约半数患者在破裂后死亡;

  幸存者中近半数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虽暂未危及生命,但如同颅内潜在风险源。若动脉瘤体积较大、位置特殊或破裂风险较高,则需考虑手术治疗。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三种:

-01-介入栓塞

  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置入导管,将其引导至动脉瘤部位,将金属线圈(弹簧圈)或其他闭塞材料(如支架、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动脉瘤腔内,阻断血液流入,降低破裂风险。

  优势:创伤小,恢复快,避免开颅。

  局限:费用较高,宽颈动脉瘤复发率较高。需术后定期随访,评估栓塞完全性。

-02-开颅夹闭

  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在动脉瘤颈部放置金属夹,阻断血流进入瘤腔。此方法较为传统,常适用于特定部位的动脉瘤,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恢复期较长。

  优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可同期清除血肿。

  局限:对术者显微技术要求极高。

-03-血管搭桥

  一种用于治疗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手术,利用自体健康血管(常为大隐静脉或胸动脉)绕过狭窄或阻塞段,重建血流通道。

  优势:不依赖颅外血管,可避免附加损伤,血管匹配度高。

  局限:需缝合12-14针显微缝线,血管阻断时间需<30分钟,要求术者具备极为精湛的血管吻合技术。

个体化决策的艺术

  上周,一位偶然发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向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成员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进行了面诊。该患者已出现视野缺损症状,且经多方咨询后认为血管内介入是“最安全”的选择。

  然而,巴教授详细阅片后提出不同见解。他在笔记本上绘制动脉瘤结构示意图:瘤颈宽大。此解剖特征意味着弹簧圈难以稳定驻留,复发风险显著增高。

下图瘤颈宽大,弹簧圈难以稳定驻留

下图瘤颈宽大,弹簧圈难以稳定驻留

  介入栓塞对窄颈动脉瘤效果良好,但该患者的动脉瘤形态类似敞口瓶,置入的弹簧圈易被血流冲脱。视野缺损源于动脉瘤对视神经的压迫,巴教授用笔圈出两者毗邻关系:“开颅手术不仅能夹闭瘤颈,还可解除占位效应,改善您的视野缺损”。

  治疗方案的选择远非简单比较创伤大小,需基于多维度评估,如解剖结构决定术式可行性、患者因素影响风险收益比、医疗资源保障治疗质量,最终实现个体化决策。

  面对患者对术式的疑虑,巴教授常借助手绘示意图解释:“没有最佳术式,只有最适宜方案。”

INC国际脑血管专家巴特朗菲教授

德国Helmut BertalanMy教授手术哲学理念:心是道,是精神、意志、勇气、共情;技是技术、技巧;体是身体,是体力;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心、技、体”合一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巴特朗菲教授,现任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精于大脑半球病变、脑干病变、脑血管疾病、脑深部胶质瘤、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肿瘤切除术、神经吻合术及各类椎管内肿瘤手术。

  同时,巴特朗菲教授曾接受来自欧洲、中东、北非及日本、中国、韩国、新西兰、南非、智利等40个国家的学术邀请,作为特邀讲者出席全球400余场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为世界神经外科发展,尤其在颅底外科及脑脊髓显微外科血管病变治疗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INC巴教授图解:如何为颅内动脉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5912.html
  • 更新时间:2025-07-04 09:45:13

神外资讯相关文章

【中法医学交流】“筷子技术”提出者,国际神经内镜专家INC法国Froelich教授
2023年5月12日,时隔三年,神经内镜筷子手法提出者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颅底手术委员会主席...
更新时间:2023-05-04 17:47:26
凶险位置脑瘤代表绝望?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给出否定答案
INC 多位大咖 —— 德国巴特朗菲教授、法国福洛里希教授、加拿大鲁特卡教授、德国施罗德教...
更新时间:2025-06-20 10:51:37
微创经鼻内镜手术≠零风险,嗅觉丧失、鼻腔结构损坏、大出血…这些并发症需
经鼻内镜手术本身属于小切口手术,是在小视野下进行操作,但其风险并不比开颅手术小。术...
更新时间:2025-06-22 09:04:23
【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授】弥漫内生性脑桥胶质瘤(DIPG)当前免疫治疗策略析
弥漫性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PG)是起源于脑干脑桥的侵袭性脑肿瘤,占所有脑干胶质瘤的 80...
更新时间:2025-06-17 16:37:55
紧急!脑动脉瘤破裂危及生命:开颅 VS 介入,哪个才是更优解?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在出现症状后尽早进行手术闭塞破裂的动脉瘤。对于未破裂动脉瘤来说...
更新时间:2025-03-05 14:23:08
实时报道:INC又一国际大咖于北京天坛医院手术交流!
2024年12月8日,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日上午。在经过一段平稳的飞行后,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更新时间:2024-12-10 11:28:00
烟雾病综合征:不是烟雾病,但更需关注哪些问题?
烟雾病综合征(MMS)与烟雾病(MMD)是否为同一疾病?答案是否定的。 尽管两者在脑血管影像学表现...
更新时间:2025-04-22 10:13:49
【INC 国际大咖研究成果】蛛网膜囊肿:是否为卡尔曼综合征的又一异常表现?
INC 国际儿童脑瘤专家、世界小儿神经系统权威杂志《Child´s Nervous System》现任主编 Concezio Di ...
更新时间:2025-06-23 09:35:58
紧急!转运!开颅!一场场中外专家联合下的“跨区域”脑瘤救治生命接力赛
神经外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多的科室之一,而 神经外科医生正是把那些一只手挂在悬崖边的人...
更新时间:2025-02-17 14:21:16
【INC国际大咖研究成果】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实时可视化的原位组织病理学分
INC国际儿童脑瘤大咖、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执行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的 James T. Rut...
更新时间:2025-04-11 13:34:29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INC儿童脑瘤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脑瘤国际诊疗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 10届教授课程-脑/脊柱手术研讨会重磅开幕,INC5位国际知名教
重要信息
咨询国外治疗
费用偿付
语言服务
专业护理与服务
服务
国际治疗协调
国际远程咨询
国际视频咨询
面对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