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人镜合一的“筷子技术”是什么?为何成为制服脑肿瘤的“得力干将”?

人镜合一的“筷子技术”是什么?为何成为制服脑肿瘤的“得力干将”?

你知道「筷子技术」吗? 印象中,用惯了刀叉的外国人可能并不会熟练地使用筷子,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来自法国的神经外科医生,能将一把特殊的筷子耍得炉火纯青。古人可以火中取栗,而到了
本文有1129个文字,大小约为5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你知道「筷子技术」吗?

  印象中,用惯了刀叉的外国人可能并不会熟练地使用筷子,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来自法国的神经外科医生,能将一把特殊的“筷子”耍得炉火纯青。古人可以火中取栗,而到了现代,他借助这一把“神奇的筷子”,不仅能微创不开颅,还能脑中“夹”瘤,真可谓是一名“得力干将”。

  这样一把拥有“神奇魔法”的筷子并不是我们日常吃饭时使用的筷子,而是一种能够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做到“人镜合一”的技术,它能将神经内镜和吸引器持握在同侧手内,并因与筷子的抓持方法相似而得名。

筷子技术

  在经鼻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过程中,大多数神经外科医生都是用左手手持神经内镜,右手手持操作器械(如吸引器,刮匙,双极电凝)来进行操作的。一旦需要精细操作,可能就需要助手帮助拿着吸引器或神经内镜,甚至还会出现双人四手操作的场面。

  这一操作的缺点显而易见:由于鼻腔空间有限,如果助手操作不熟练或配合不默契,经常会出现鼻腔内器械“打架”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前主席 Sebastien Froelich教授(福教授)发明了这种“筷子技术”(chopsticks technique),可以让术者同时操作“内镜、吸引器和第三个器械”,真正做到了“人镜合一”,为世界神经内镜发展和颅底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做出卓越贡献。

  一、助力内镜手术,“筷子技术”的优势在哪里?

  “筷子技术”可利用鼻孔作为内镜和吸引器的支点,在鼻腔狭窄的空间内,只需要用手指轻轻地夹持和引导内镜的移动即可。为了更清晰地阐明“筷子技术”,福教授在其研究中详细介绍了“筷子技术”的技术要点。

“筷子技术”可利用鼻孔作为内镜和吸引器的支点,在鼻腔狭窄的空间内,只需要用手指轻轻地夹持和引导内镜的移动即可。为了更清晰地阐明“筷子技术”,福教授在其研究中详细介绍了“筷子技术”的技术要点。

  首先,“筷子技术”要具备准确的握持方法。把神经内镜夹在左手拇指和手掌之间,小指弯曲握住内镜,这样就可以牢固固定内镜。在需要的时候,用右手将吸引器置入鼻腔,然后用左手拇指与食指、中指接住吸引管,而拇指与食指、中指之间的轻微扭动可以使吸引管在任意方位短距离活动。

筷子技术

  通过“筷子技术”,术者可以在保持内镜稳定的情况下,灵活地调整吸引管或其他器械的位置,从而更准确地完成吸血或手术操作。右手则同时操作另一件器械,使鼻腔内有两件器械在同步工作。

  其次,在吸引器类型上应有所选择,不使用笔直或带很大侧孔的吸引器。吸引器头端应在使用之前弯成“鹅颈”状,弯曲角度视术中情况而定,同时将吸引器的侧孔缩小或堵住。这样,就只需要用左手手指轻轻捻动吸引器,吸引器头端就可以在鼻腔内达到360°范围的活动度,甚至还可以利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将吸引器进行前后方向的轻微移动。

  总体而言,神经内镜“筷子技术”的目的是保护鼻内解剖结构,允许更紧密的可视化和对手术区域的动态感知,帮助导航内镜和器械,使得手术操作由两人变为一人,完美解决了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配合问题,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效果和准确度。对于保护重要神经、更加准确移除肿瘤、灵活操作入路角度等都有重要作用。福教授强调内镜手术应充分利用自然空腔并保留解剖结构。

  二、INC国际内镜大咖福教授如何利用“筷子技术”?

  “筷子技术”可以轻松流畅地进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微创手术,对于颅底斜坡脊索瘤、软骨肉瘤、垂体瘤等极为适用,而且手术节奏感强,术野干净清晰,手术安全。

  巨大脊索瘤压扁脑干,神经内镜单鼻孔”筷子技术“安全全切

  57岁男性患者,检查显示脊索瘤由斜坡向后生长,突破颅底硬膜长至硬膜下,直接压迫脑干腹侧,且脑干已被压扁至原来的三分之一。由于肿瘤的压迫效应,该患者发生头痛、吞咽困难、右侧舌头萎缩等症状。福教授最终在神经内镜下,通过经鼻入路成功切除严重压迫脑干腹侧的斜坡巨大脊索瘤,实现内镜下全切。

巨大脊索瘤压扁脑干,神经内镜单鼻孔”筷子技术“安全全切

  23岁男孩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经鼻内镜下安全全切

  23岁患者因右侧舌下麻痹和舌萎缩就诊,检查发现以颈静脉结节为中心的病变,是位于颈静脉孔内侧的软骨肉瘤(A、B)。术后影像学证实了肿瘤全切和颈静脉孔保留通畅(C、D)。在这种情况下,神经内镜“筷子技术”有助于安全有效地暴露、探查神经和斜坡旁颈内动脉,并通过有限且定制的手术入路向下到达对侧肿瘤所在位置颈静脉孔区域。

23岁男孩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经鼻内镜下安全全切
23岁男孩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经鼻内镜下安全全切

  37岁女性垂体瘤,神经内镜单鼻孔安全全切

  37岁女性患者,发现位于蝶鞍中央的9mm垂体瘤,福教授在使用神经内镜“筷子手法”后肿瘤得以完整切除,随后患者进行相关内分泌治疗,术后3年垂体瘤没有复发的迹象,无其他并发症。

37岁女性垂体瘤,神经内镜单鼻孔安全全切

福教授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人镜合一的“筷子技术”是什么?为何成为制服脑肿瘤的“得力干将”?”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4983.html
  • 更新时间:2025-02-24 16:19:41

神外资讯相关文章

经鼻还是开颅?福洛里希教授的 "双镜联合" 技术如何实现
"双镜联合" 技术通过显微镜与神经内镜的协同,为颅颈交界区脊索瘤等复杂病变提供了...
更新时间:2025-06-29 09:47:06
国际神经外科专家Sebastien Froelich教授(福洛里希教授)
福洛里希教授的学术轨迹充满跨界创新色彩。他早年在巴黎第六大学获得神经解剖学博士学位...
更新时间:2025-06-03 14:58:25
【福洛里希教授本月底来华】医疗开放助力,脑瘤患者福音
本月底,福洛里希教授(Sebastien Froelich)即将正式抵达中国,开启示范手术之旅,与此同时,...
更新时间:2025-05-09 09:19:18
“手术并非急诊!”无症状、症状轻、有好转的脑瘤要手术
1. 36岁的小宛,在一次体检中偶然查出 脑膜瘤 ,肿瘤一直没有显现出任何症状,毫无存在感。...
更新时间:2025-04-23 18:36:21
“不开颅”手术真比开颅安全?这些后遗症被严重低估
他们说鼻子里面做手术,没伤口,肯定比开颅创伤小吧?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过去的20多年里...
更新时间:2025-04-17 15:15:11
脑瘤手术,该开颅还是该内镜?这可以不是一道单选题!
传统开颅和内镜微创,哪种手术效果更好? 现实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脑瘤患者问医生相似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5-04-16 11:05:55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入路盘点 | INC福教授挑战高难度脑瘤手术
岩斜坡区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 2%。患者通常表现为 颅内压增高,以头痛较常见,常以颈...
更新时间:2025-04-02 14:26:34
进来看如何打败“儿童杀手”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毗邻下丘脑和垂体,一旦患上该病,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如果...
更新时间:2025-04-02 11:01:02
患上疑难脑瘤“绝处逢生”的他们:不远万里,只为感谢福
INC旗下专家顾问团成员、国际颅底双镜联合手术大咖、筷子技术独创者、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
更新时间:2025-04-01 15:31:44
被判“无法手术、不能治愈”,要不要放弃?别急!先打开
颅底迷宫 如果将人的大脑看作是闯关游戏,那么 颅底这个区域无异于一个没有地图的迷宫。...
更新时间:2025-03-28 14:02:10
积极应对肌张力障碍:INC国际功能神外大咖Krauss带来DBS技术新进展
一、别让肌张力障碍定义你的生活 7岁的Brenda Currey Lewis一直患有全身性肌张力障碍。这种罕见...
更新时间:2025-02-08 10:55:07
听神经瘤复发的"七大因素"有哪些?复发了应该怎么治疗?
听神经瘤虽为良性肿瘤,但容易治疗不彻底、反复复发,出现耳聋、面瘫、甚至瘫痪等,严重...
更新时间:2025-03-11 13:43:15
INC国际教授Takeshi Kawase创始Kawase入路 | 深入解读
神经外科,解决的是各类脑肿瘤、脑血管畸形以及脑积水、癫痫等复杂的颅脑相关疾病,一般...
更新时间:2024-11-27 11:47:45
脑肿瘤的发生是否与生活习惯有关?9大风险因素+9大早期信号,你知道多少?
脑瘤的发病到底和什么相关?到底是哪些因素诱发了这种动辄轻易夺人生命的可怕病魔? 原发性...
更新时间:2025-03-06 11:18:37
与嗅觉相关的嗅沟脑膜瘤是什么?
脑膜瘤,一个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嗅沟,一个我们之前没有讲过的位置。那么今天,我们就...
更新时间:2025-02-24 14:37:35
「时间都去哪了?」手术室1天 vs 手术时间5小时,病人都经历了什么?
手术大概要多长时间? 这几乎是每个患者或家属术前都会问医生的一个问题,医生可能回答:...
更新时间:2025-02-08 13:40:12
有的垂体瘤为何侵袭性高、易复发、怎么治?INC国际施罗德教授8大问题答疑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多数病人预后良好,但有一部分肿瘤常常侵袭到周围结构,如硬膜...
更新时间:2025-01-07 18:53:44
突变的IDH1神经胶质瘤患者或有更长生存期
这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脑瘤患者的一种叫做IDH1的突变酶通常比没有突变的患者活...
更新时间:2023-02-08 21:11:32
2023中国行年度图片精选——INC巴特朗菲教授留下了哪些精彩瞬间?
2023年尾声渐近,我们坚守勇气、选择相信;我们每一次出发,都是新的进击、攀登、跃升、创...
更新时间:2023-12-25 11:34:53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基本物理学原理
在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脊索瘤等脑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放射治疗手段通常也有着举足...
更新时间:2020-05-28 11:18:29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