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9年面肌痉挛溯源:蛛网膜压迫神经之谜

9年面肌痉挛溯源:蛛网膜压迫神经之谜

面肌痉挛的常见病因多为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多数情况下,痉挛由动脉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所致,静脉压迫较为少见。其他致病因素包括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或脑干病变,如胶质瘤、脱髓鞘疾
本文有849个文字,大小约为4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面肌痉挛的常见病因与罕见案例

  面肌痉挛的常见病因多为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多数情况下,痉挛由动脉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所致,静脉压迫较为少见。其他致病因素包括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或脑干病变,如胶质瘤、脱髓鞘疾病或脑干梗死。

  但临床中存在罕见病例:24 岁女孩妮娜遭受 9 年面肌痉挛困扰,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典型血管压迫。经神经内镜探查证实,其病因竟是蛛网膜皱褶在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形成压迫。她如何通过手术彻底摆脱痉挛?

病例解析:蛛网膜压迫引发的顽固性面肌痉挛

  妮娜的偏侧面肌痉挛已持续九年,这在她的年龄段实属罕见。她表现出典型的单侧面肌痉挛症状,磁共振成像(MRI)采用稳态构建干扰序列检查未发现血管压迫迹象。

磁共振成像(MRI)采用稳态构建干扰序列未显示血管压迫

  因症状典型,医疗团队决定进行面神经根出脑干区手术探查。开颅暴露面神经后,内镜检查显示前庭耳蜗神经和面神经无明显血管压迫。

内镜视图显示面神经(位于两箭头之间)未受邻近的前下小脑动脉(AICA)分支压迫。

  术中发现一支小的前下小脑动脉(AICA)分支靠近面神经,遂用特氟隆垫片垫起。

面神经内侧的 AICA 分支用特氟龙垫起。

  但侧方扩散反应(LSR)未改变,提示血管并非真正压迫源。

切断前侧方扩散反应(LSR)

  使用 45° 内镜进一步仔细检查,发现一处异常的蛛网膜皱褶压迫神经。

发现一处异常的有一个蛛网膜弯曲压迫神经

  随后,施罗德教授用钩子将该皱褶牵起,再以微型剪刀或钻石刀将其剪断。神经即刻获得充分松解,同时 LSR 完全消失。术后妮娜面肌痉挛彻底缓解,无神经功能缺损。2.5 年随访显示,她未再出现痉挛发作,恢复良好。

牵拉蛛网膜弯曲
剪断蛛网膜弯曲
内镜检查神经已松解
蛛网膜弯曲切断后,LSR 立即且完全消失

临床启示与技术价值

  该案例证实:即使 MRI 未显示面肌痉挛病因,仍应考虑手术探查,需警惕蛛网膜皱褶压迫面神经的可能。神经内镜在此类手术中具有关键价值 —— 脑微血管减压术发明者 Peter Jannetta 曾指出,桥小脑角深处的压迫点可能被常规探查遗漏,而内镜可提供更清晰的深部视野。

面肌痉挛的医学知识科普

症状特征:

  发病初期表现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痉挛,逐渐蔓延至同侧其他面肌(嘴角肌肉痉挛最明显),严重时可累及颈阔肌,额肌较少受累。痉挛持续时间从数秒至数分钟不等,疲倦、精神紧张或自主运动时加剧,无法自主控制,入睡后多缓解。少数患者伴随面部疼痛、头痛或耳鸣。

侧方扩散反应(LSR)监测意义:

  刺激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分支时,可在其他分支支配肌肉记录到肌电反应(LSR),而正常人或健侧无此反应。LSR 常用于术中判断责任血管,辅助术前诊断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术中监测。

治疗手段对比:

  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是初期治疗选择,但疗效随时间递减,需增加剂量并可能伴随面部麻木等副作用;

  脑微血管减压手术是唯一确认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式。

国际神外专家技术背景

INC国际神外手术大咖施罗德教授

  Henry W. S. Schroeder 教授担任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国际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拥有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校友)神经外科教授及主席。他同时是德国神经外科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大会、美国神经外科协会成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垂体瘤脑膜瘤及其他颅内肿瘤的治疗,尤其擅长神经内镜手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显微颅底手术。其学术任职包括:

  前国际神经内镜联合会主席(2019-2023);

  前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主席(2014-2017);

  德国内镜神经外科和神经导航学会会员兼秘书;

  德国颅底外科学会科学委员会成员(2009)。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9年面肌痉挛溯源:蛛网膜压迫神经之谜”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5732.html
  • 更新时间:2025-06-14 10:39:04

神外资讯相关文章

国际合作 | 热烈祝贺“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武汉协和医院神外联盟中心”成
2025年7月6日,“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武汉协和医院神外联盟中心”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更新时间:2025-07-08 08:49:50
当宝宝的松果体区被生殖细胞瘤入侵,怎么让它们说“拜拜”?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 (central nervous system germ cell tumors,CNS GCTs) 是儿童常见的颅内恶性肿...
更新时间:2025-03-06 14:47:20
激光消融代替开颅手术:激光间质热疗LITT有何"过刀之处"?
自从早期在难治性颞叶癫痫中,第一项随机临床试验(RCT)证实了外科手术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以来...
更新时间:2025-01-08 19:13:50
【INC前沿研究】儿童额骨复发性成人型纤维肉瘤病例解析
INC国际儿童脑瘤专家、世界小儿神经系统知名杂志 《Child´s Nervous System》现任主编Concezio Di R...
更新时间:2025-07-07 11:51:11
INC福洛里希教授11月神外沙龙精彩回顾:颅底与颅颈交界区脊索瘤手术的发展趋
医学无国界、交流共提升,INC 2024国际神外大咖来华学术交流项目持续进行中。2024年11月2日,...
更新时间:2024-11-07 10:35:05
2岁“大头娃娃”竟患上这种病?国际小儿神外 Rocco教授咨询详询
孩子们生病,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迎头一棒,难以接受。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一旦孩子得了...
更新时间:2024-09-25 14:27:54
【INC前沿研究】常规显带技术、比较基因组杂交与光谱核型分析法在髓母细胞瘤
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授(曾任世界神经外科学院院长,现任神经外科权威期刊《Journal of Neuros...
更新时间:2025-07-06 09:47:30
桥臂胶质瘤真实案例:桥臂在脑干上吗?解读手术失败有哪些风险?
一则真实的桥臂胶质瘤患者治疗经历交流 2023年,年轻的女孩嘟嘟(化名)忍着脸部、头部麻木...
更新时间:2024-03-26 11:31:24
细胞变异: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诊疗与生存指南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简称ALCL)虽仅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2%-3%(...
更新时间:2025-05-26 14:35:16
INC巴教授图解:如何为颅内动脉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巴教授通过图示清晰阐释:“您的动脉瘤颈口较宽,若采用弹簧圈栓塞,圈体极易移位脱落。...
更新时间:2025-07-04 09:45:13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