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开颅!”7岁女儿的治疗之路,跨越1700多公里的求医历程
发布时间:2025-09-17 09:22:26 | 阅读:次| 关键词:“我不怕开颅!”7岁女儿的治
- [案例]垂体瘤卒中的七大诱因有哪些?国际垂体瘤大咖施罗德教
- [案例]脊髓肿瘤手术中的瘫痪风险评估与较佳手术时机的选择
- [案例]6岁男孩车祸“撞出”脑肿瘤,为何“因祸得福”?
- [案例]女孩意外检出颅内巨大肿瘤,核磁影像令医生不禁冷汗直
- [案例]摆脱脑瘤阴影:2岁幼儿脑干CCM全切术后迎新生
- [案例]「动脉瘤案例二」85岁老人病情急速恶化致瘫痪,没想到动
"我没有瘫痪,也没有昏迷!"开颅手术结束后,年仅7岁的珂珂在病床上醒来。这个术前还安慰父母说"开颅,我不怕"的勇敢女孩,既是家人珍视的宝贝,也曾是被脑瘤困扰的不幸者。
"肿瘤位于中脑和丘脑,你们竟敢让孩子接受手术?不要命了!"
这句话也曾让珂珂的家人感到恐惧。中脑——作为"生命中枢"脑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人体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治疗难度极高,手术风险巨大。因其侵袭性特征,常导致神经功能进行性衰退,预后较差。
丘脑——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球范围内几乎未见该区域手术经验的报道,被视为"手术禁区"。这使得很大一部分丘脑胶质瘤患者只能选择活检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方式。即便到今天,仍有很多人认为该部位手术风险远大于获益,因而被贴上"不宜手术"的标签。
珂珂的肿瘤就生长在这片极少被"涉足"的区域。然而,即便是许多医生不敢触碰的部位,却有一位国际专家对此充满热情,并以卓越天赋在这一"禁区"立足。
自1991年起,德国神经外科专家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已成功发表数十例脑干-丘脑相关手术案例,其中绝大多数属于高难度类型。这些手术均实现完全切除,无死亡病例。巴特朗菲教授在积累大量疑难位置脑瘤手术经验的同时,也向学界证明,即使肿瘤位于脑干、丘脑等复杂区域,也可安全实现全切,且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进入医学院之前,许多人问我未来想成为什么,我回答是神经外科医生。不知为何,从一开始我就清楚自己想成为神经外科医生。"
——德国神经外科专家 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
中脑-丘脑高难度手术取得成功
年仅7岁的珂珂因复视和呕吐症状被诊断出脑瘤,肿瘤已累及脑干中脑和丘脑两大关键结构,导致第三脑室受压。父母多方求医,多家医院均表示:无论手术或保守治疗,孩子都可能面临偏瘫或昏迷。
这台手术究竟难在何处?为何风险高至几乎无医生愿接手?
解剖位置深:"毫厘之间"的较量
中脑-丘脑区域位于脑深部,是感觉传导、意识调节、运动协调及眼球活动的"控制中心"。一根头发的直径几乎肉眼难辨,而该区域却密布无数细如发丝、错综复杂的神经结构,其复杂程度难以言喻。任何微小失误都可能造成毁灭性后果,如意识障碍、偏瘫/感觉丧失、眼球运动麻痹或内分泌紊乱等。此外,术中血管损伤还可能引发深部脑出血、难控性脑水肿、丘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肿瘤生物学特性:增加全切难度
儿童丘脑胶质瘤多为低级别(如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但常沿白质纤维束浸润,与正常脑组织界限不清。影像学所显示的"边界"常小于实际浸润范围。同时,肿瘤压迫中脑导水管可导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需优先处理脑积水,再择期处理肿瘤,增加了手术阶段的复杂性。
术后神经功能缺损风险显著
丘脑作为感觉传导中继站,术后可能出现对侧肢体麻木、痛觉过敏或深感觉丧失。儿童丘脑胶质瘤术后还可能发生记忆减退、执行功能下降、情绪障碍等,影响长期生存质量。
儿童生理特性带来的特殊挑战
儿童脑组织柔嫩易损,含水量高、质地软,术中牵拉易导致挫伤,需严格控制牵拉力度与时间。尽管低龄儿童神经可塑性强、功能恢复较快,但学龄儿童术后认知缺损可能影响学业,需个体化康复支持。
然而,面对如此高难度的手术,巴教授却充满自信地表示可安全切除!基于对巴教授的信任,父母带着珂珂跨越1700多公里前来求医。作为主刀医生,巴教授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医生、麻醉医生等团队的配合下,成功完成手术!术后,珂珂即刻清醒,四肢活动正常,并顺利转出ICU。
深入"手术禁区":巴教授三十余年的临床成果
早自1974年,巴教授已开始进行脑干解剖等基础研究,探索如何进入这一"手术禁区"。他主刀的首例脑干手术可追溯至三十多年前;尽管经过系统神经外科训练,术前他仍感到紧张,导师Wolfgang Seeger教授给予了极大支持。在正式开展脑干手术之前,他完成了多例脊髓髓内手术,习惯于在高倍镜下于柔软的脊髓组织中进行精细显微操作,这为后续技术积累了重要经验。
1991年至2002年,巴教授发表近百例脑干-丘脑成功手术成果,其中38例位于脑干内,12例位于丘脑。"我在欧洲有几例患者,他们在同一区域接受了类似肿瘤手术,我对其进行了超过10年的随访,MRI未显示肿瘤复发或生长迹象……"在为一名丘脑胶质瘤患者完成术后2年随访时,巴教授再次确认了这一积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手术方法对中脑-丘脑胶质瘤的有效性。
案例来源:巴教授演讲分享

- 所属栏目:胶质瘤
- 如想转载““我不怕开颅!”7岁女儿的治疗之路,跨越1700多公里的求医历程”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jiaozhiliu/6669.html
- 更新时间:2025-09-17 09:22:47
- 上一篇:8岁儿童出现视力下降,医生为何建议检查头部?这一建议挽救了他的生命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