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神外微著 | 1919-2019,现代神经外科成立百年简史

神外微著 | 1919-2019,现代神经外科成立百年简史

在这之前,动脑外科手术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要丧命,而在这之后,十有八九都能得救。 作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外科医生,他单枪匹马将脑外科手术的死亡率降低到了10%,这是对 现代神经外科之父
本文有2615个文字,大小约为12KB,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在这之前,动脑外科手术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要丧命,而在这之后,十有八九都能得救。”作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外科医生,他单枪匹马将脑外科手术的死亡率降低到了10%,这是对“现代神经外科之父”哈维·库欣Harvey Cushing的成就最生动的表述,也是对现代神经外科发展的最好体现。

  神经外科起源于19世纪末欧洲,直到1919年10月,神经外科才在成为一门独立外科专业。世界上第一个神经外科中心于1920年创建于波士顿Brighamn医院,它是一所具有完整临床体系的独立的神经外科,随后神经外科医师学会成立,神经外科学正式命名,随后影响着世界各国神经外科的发展。从1919至2019,神经外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步发展刚过百年。

从1919至2019,神经外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步发展刚过百年。

  最开始作为独立学科时,神经外科手术器械简陋,技术不成熟,麻醉安全度差,缺乏有效抗感染、减轻脑水肿以及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措施,所以当时的手术较少,死亡率亦很高。现代神经外科手术始于19世纪的三个重要发展:

  首先是麻醉的引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免于痛苦。

  第二个是引入了大脑定位(神经学症状和体征),这有助于外科医生确定诊断并计划手术方法。

  第三是引入抗菌和无菌技术,使外科医生能够降低感染引起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

  一、神经外科手术理念和原则的提出

  早在1917年,Cushing教授就首先提出: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原则,必须手法细腻,止血彻底,要尽力保护脑组织等。因此,他与同辈比较,脑手术死亡率为7.3%,而同期内其他统计则介于37%-50%。他首先设计了用小夹夹住帽状健膜外翻止血;然后设计了银夹夹闭血管,设计了银夹钳、银夹台;他与 Bovie合作,发明了高频电刀及电凝,应用于开颅手术中止血,获得了成功;他首先提出了术毕要缝合硬膜与帽状腱膜,从而减少了创口的感染和渗漏,上述原则迄今仍为神经外科界所遵循。在百余年前落后的条件下,提出如此理念及创造如此成就,实在难能可贵。而他在遗嘱中要求在他的墓志铭中刻上“第一个帽状腱膜缝合者长眠于此”。

图:耶鲁大学出版的哈维库欣的传记封面,来自《Harvey Cushing a journey through his life》

图:耶鲁大学出版的哈维库欣的传记封面,来自《Harvey Cushing a journey through his life》
图:早期关于头骨"安全"区域定义的插图。

图:早期关于头骨"安全"区域定义的插图。

  其认为在有些位置,钻孔是安全的,而在有些位置是相当危险的。更令人感兴趣的是,这里提供的观点与希波克拉底原著中的观点没有什么不同(来自Sir Charles Bell.手术的插图)

图:气压止血技术。

图:气压止血技术。

  Cushing对医学发展的众多创新及发明之一,旨在降低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显微镜的大力推广

  在1893年,德国蔡司公司发明了双目显微镜,主要 用于医学实验室中的实验观察,以及眼科领域的角膜和前房病变的观察。在1921年,在经过实验室研究动物内耳解剖的基础上,瑞典耳鼻喉科医生Nylen使用自己设计、制造的固定式单目手术显微镜做了人的慢性中耳炎手术,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显微手术。手术显微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稍晚于耳科和眼科,神经外科 医生也在积极地学习此项新技术。当时手术显微镜的使用主要是在欧洲。1968年,以瑞士学者Yasargil为代表的神经外科学家首先开展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由于手术视野放大及良好的照明,使得手术精确性大为提高,临近组织的损害机会明显减少。许多原来不能做的手术如今成为现实,原来的手术禁区正逐步打破。脑深部病变、脑干肿瘤、脊髓髓内肿瘤等许多疑难病症,前人束手无策,如今在显微神经外科时代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这真是神经外科治疗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

  1972年,日本华侨杜子威向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现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捐赠了国内第一台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和相关的显微手术器械,特别是双极电凝和动脉瘤夹。他回国后首先在中国开展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由此在国内主要神经外科中心掀起引进、学习和应用手术显微镜的热潮,开始了中国显微神经外科的起步。

  三、影像导航技术发展

  另一位杰出的神经外科巨匠,“脑室空气造影术”的发明人Walter Dandy在长达50年的生涯中一直与 Cushing及Frazier关系紧张,从未进行过技术合作,在神经外科史上留下了永远遗憾令人不解的一页。

  1927年 Moniz(葡萄牙人)与其学生 Lima (神经外科医师),通过对狗动物实验及尸体解剖发现颈动脉注射溴化锶X线下显示脑动脉系统,随后迅速推广到临床应用,根据血管形态改变、位置分布来判断颅内病变部位及性质,使得颅内病变诊断更加准确,且能对脑血管病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 脑血管栓塞等具有更直接的意义。 脑血管造影术的发明人Moniz为现代脑血管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1970年,Hounsfield在神经放射学上作出了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即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简称CT。利用密度对比原理,将颅脑结构按不同密度划分为Hounsfieid单位十1000~- 1000.可明显区分脑室、脑白质、脑灰质等不同结构;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可使脑瘤得到强化,显示出清晰的轮廓及其周围脑水肿。CT的出现使得过去诊断脑瘤病所必须的气脑及脑室造影大为减少,脑血管造影亦略有减少。这一重大创新,将神经外科诊断与治疗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图:伦敦博物馆陈列的早期CT设备原型

图:伦敦博物馆陈列的早期CT设备原型

  80年代初,另一项诊断技术——核磁共振影像技术(MRI)开始应用于临床,它在神经外科疾病诊断中弥补了CT的不足,对脑血管病变、后颅凹病变、变性病变、特别是脊髓病变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由于其病变能从多方面构建图象,对当代神经外科高难度手术入路设计提供很大的帮助。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许多方面大有取代创伤性血管造影之势。CT及MRI的应用,可以说对神经外科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1986年,Stanford医学院的Roberts首先将导航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近来,神经外科导航随着各种影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核磁共振灌注成像、磁源成像、脑磁图、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中超声、术中CT/MRI的成熟以及电生理监护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

  四、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

  Gerard Guiot是颅内和颅底内窥镜研究的先驱,他于1962年对脑垂体肿瘤进行了第一次内窥镜手术,他后来因为它的可视化效果不足而放弃了内镜技术。1973年,Fukushima 等引进了现代内窥镜,可用于脑室内病变的活检,囊肿开窗术和脑积水的治疗。随后Guiot介绍了内窥镜在经鼻入路中的使用。1978年,Bushe 和 Halves 首次报告了在垂体手术中使用现代内窥镜。法国学者1992年首次报道了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后,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和内镜器械改进,神经内镜近年来逐渐成为颅底疾病,如鞍区肿瘤、如鞍区肿瘤、脊索瘤、环枕畸形、颅底凹陷等重要手术方式之一。

  五、神经介入放射治疗

  介入最初始于19世纪 60 年代,大多是在 Seldinger 穿刺插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目前它不但用于血管系统疾病和出血的治疗,并广泛用于其他系统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神经介入神经放射治疗技术集神经影像学、神经外科手术学和神经病学为一体,对神经系统血管等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达到栓塞、溶解、扩张、成形和抗肿瘤等治疗目的。它一出现,使得许多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之症,如巨大的、功能区或手术达不到的脑、脊髓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颅内巨大动脉瘤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使一些以前需要手术治疗的颈动脉海绵窦瘘免除开刀之苦;使一些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手术通过术前栓塞减少术中出血,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六、功能神经外科

  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缺乏神经药理疗法,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或"立体神经外科")主要侧重于精神疾病。随后,该领域扩展到精神疾病之外,包括疼痛、运动障碍和癌症的治疗。在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初,功能性神经外科的应用才经历了深刻的发展。

  功能神经外科主要包括癫痫外科、运动障碍性疾病、颅神经疾病、脑瘫及痉挛状态、疼痛等,是目前发展最有活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利用立体定向方法确定颅内靶点,然后将多束放射线汇集靶点,局部形成大剂量照射,导致靶点组织破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放射治疗装置是由瑞典生产的 Leksell立体定向γ 单位,或称 γ 刀。它是选择多组小剂量放射线,在靶点聚焦,使局部有破坏力的放射剂量。因此,这种方法选择性更加准确。目前γ 刀应用于功能性神经外科疾患、良性肿瘤及血管畸形等疾病之中,其危险性极小,可以在门诊完成治疗。这种无创伤性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正冲击着传统的神经外科各领域,同时亦吸引愈来愈多的神经外科医生和广大患者。 近年来,医学工程学的发展,切实提高癫痫外科手术质量。神经导航(DTI、MEG等)、术中磁共振等辅助定位设备的应用,降低术中解剖结构辨认的难度;机器人辅助、神经内镜辅助,对于深在解剖位置操作的帮助很大。目前脑深部刺激(DBS)及激光间质热疗(LITT)已经在临床广泛使用,其适应症还将进一步拓宽。

图:早期用于在动物定位局部脑病变的立体定向技术。

图:早期用于在动物定位局部脑病变的立体定向技术。

  Horsley and Robert是第一个开发立体定向框架,用于在动物中进行局部脑病变。虽然这个框架从未用于人类或人类研究,但它确实作为20世纪40年代为人类开发的立体定向框架的原型。(From Horsley V, Clarke RH.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the cerebellum examined by a new method. Brain. 18;31:45-124)

  我国于1952年在天津组建了脑外科,从无到有,其前期发展主要靠当时的先行者们远赴欧美求学将知识及技术带回中国,同时邀请了欧美的神经外科教授来华指导神经外科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直到改革开放,才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交流,特别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崛起,国内神经外科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硬件设备的引进和更新方面的大量投入,手术技术和理念也在各个层面更频繁的交流和互动。

  参考资料:

  1.Youmans and Winn Neurological Surgery.

  2.王翔. 世界神经外科发展史.2017

  3.张玉琪. 手术显微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历史和作用.2007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神外微著 | 1919-2019,现代神经外科成立百年简史”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4928.html
  • 更新时间:2025-02-14 10:21:27

神外资讯相关文章

INC国际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访华学术交流
教授与国内神经外科专家就儿童疑难神经系统疾病前沿治疗策略展开交流。同期,鲁特卡教授...
更新时间:2025-07-08 17:56:00
国际合作 | 热烈祝贺“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武汉协和医
2025年7月6日,“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武汉协和医院神外联盟中心”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更新时间:2025-07-08 08:49:50
【INC国际教授】儿童神经外科的守护者: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
INC国际儿童神经外科专家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授;WFNS执行委员会及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权威...
更新时间:2025-07-05 17:38:45
【国际儿童神经外科大咖Rutka】盘点儿童颅底各大病变系列二
01 儿童颅底病变 儿童颅底病变与成人相比通常具有独特的病理成分,再加上儿童的颅骨并未发...
更新时间:2025-07-05 17:35:55
国际神经外科专家Prof. James T.Rutka教授(鲁特卡教授)
James T.Rutka教授(鲁特卡教授),世界神经外科学院前院长(2011-2014)、世界神经外科专业知名...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5:24
【INC国际神经外科教授答疑】脑膜瘤患者常见六大诊疗问题
脑膜瘤作为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彻底全切是理想治疗目标,但因肿瘤常邻近或累及重要血管...
更新时间:2025-06-27 10:05:04
国际神经外科专家Henry W.S. Schroeder教授(施罗德教授)
施罗德教授的职业生涯始于对颅底解剖学的深入探索。在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攻读博士期...
更新时间:2025-06-03 15:17:53
国际神经外科专家Sebastien Froelich教授(福洛里希教授)
福洛里希教授的学术轨迹充满跨界创新色彩。他早年在巴黎第六大学获得神经解剖学博士学位...
更新时间:2025-06-03 14:58:25
国际神经外科专家Helmut Bertalanffy教授(巴特朗菲教授)
巴特朗菲教授的职业生涯堪称神经外科的 “教科书级成长”。他早年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以优...
更新时间:2025-06-03 14:47:42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汇聚神经外科诊疗全球专家
INC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orld Advisory Neurosurgical Group, WANG)由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法国...
更新时间:2025-06-03 13:24:39
影像“疑似低级别胶质瘤”,术后竟是四级!这个脑瘤的“伪装术”太惊人
胶质瘤为何影像难看透? 胶质瘤,作为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恶性程度差异极大,从低级...
更新时间:2025-04-08 13:35:12
2023中国行年度图片精选——INC巴特朗菲教授留下了哪些精彩瞬间?
2023年尾声渐近,我们坚守勇气、选择相信;我们每一次出发,都是新的进击、攀登、跃升、创...
更新时间:2023-12-25 11:34:53
孕妇腹部遭受外力撞击,胎儿面临严重脑出血风险,能否平安降生?
日常中轻微的母体创伤可能被低估,其后果可能导致自发性宫内胎儿颅内出血。即使胎儿大脑...
更新时间:2025-07-13 09:49:14
INC脑博士科普——神经外科术后常见问题盘点
人的大脑构造错综复杂,神经外科手术难度系数高,手术之后,患者和家属高度紧张的情绪往...
更新时间:2024-07-15 15:50:29
阔别一年,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将再次来华主刀手术,脑瘤患者全国招募中!
患者征集 | 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2月来华,患者面对面咨询与国内手术报名开始...
更新时间:2021-11-23 16:59:53
手术室里的“圣诞不归人”——INC巴特朗菲教授抵达中国,首站到苏州!
巴教授已正式抵达中国! 圣诞节的医然坚守,这位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将这样过 选择做一名医生...
更新时间:2024-12-23 15:50:44
7月大宝宝颅缝早闭要开颅?INC小儿神外大咖Di Rocco细致解答:不需要手术!
每一位母亲从孕育生命初期就对肚子里的小生命充满期待,幻想着TA的一切,会是小帅哥还是小...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0:01
INC儿童脑瘤科普系列——嫌放疗副作用大?儿童脑瘤诊疗规范怎么说
目录 1. 儿童脑瘤治疗策略 2. 儿童脑瘤放疗必须3岁才能做吗? 3. 儿童常见5大脑瘤放疗策略 4. 放...
更新时间:2025-04-17 16:07:40
“大头儿子”暗藏健康警报:颅缝早闭导致头颅畸形
从医学视角审视,现实生活中的 “头部异常增大” 现象,可能是一种小儿神经外科疾病 ——...
更新时间:2025-06-25 10:14:23
为开颅手术保驾护航——谈神经外科麻醉的重要性
我觉得挺好的(巴教授在术前、术中、术后和国内医生团队的交流),我觉得国内的脑外科青...
更新时间:2024-03-11 11:46:44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