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风险大,放疗和药物可以救我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怎么办?

“手术风险大,放疗和药物可以救我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怎么办?

"手术风险较高,放疗或药物能否作为替代治疗方案?"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应采取何种处理策略?"是否存在药物可先行控制病情?""无法实施手术,能否采用放疗方案?"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风
本文有1104个文字,大小约为5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手术风险较高,放疗或药物能否作为替代治疗方案?"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应采取何种处理策略?"是否存在药物可先行控制病情?""无法实施手术,能否采用放疗方案?"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风险较高,是否可选择放疗或药物治疗方案?

  46岁女性患者突发左侧面部麻木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大型出血性轴内桥脑海绵状血管瘤(图A和B)。脑桥背侧结构受压明显(红色箭头指示),提示病变与菱形窝表面间仅存薄层脑实质。

检查显示大出血性 轴内桥脑海绵状血管瘤(A 和 B)。脑桥的背侧结构受到严重压缩(红色箭头),表明仅在病变和菱形窝表面之间有薄薄的实质层。

  虽仅有麻木症状,但脑干手术风险较高,是否存在药物或放疗解决方案?对此巴教授持否定态度,这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特性相关,手术切除是唯一根治方案。医生手术技术无疑是手术成功关键因素,在脑干区域实施手术,不仅要求医生具备深入解剖知识、精准手术入路设计和理念、精细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还需具备顽强意志力和耐心,轻微失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类似颅内"不定时炸弹",患者无法预知出血时间,可能发生于运动过程中、夜间熬夜时段,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时刻担忧每次头痛乏力发作是否为脑出血征兆,担忧出血是否导致瘫痪需轮椅生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确诊后,阴影长期笼罩整个家庭。

  保守观察并非最佳选择,仅为等待过程,等待能够安全全切病灶的主刀医生出现。幸运的是患者最终找到合适医生,获得良好预后。希望更多患者能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掌握命运主动权。

  该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巴教授采用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实施开颅手术。术中完整保留三叉神经(CN V)和耳蜗神经(CN VIII);该区域被选为脑桥入口点,两条神经均获完整保留。患者术后恢复平稳,未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桥中部横断面图像标示下方脑桥海绵状血管畸形(PCM)。该血管性病变未紧贴脑桥表面,但单侧推移周围内在结构,包括外展神经与面神经的神经核团及纤维束。解剖学研究显示,面神经核距第四脑室底平均约5.1毫米,外展神经核距菱形窝表面平均仅0.2毫米。绿色箭头指示抵达左侧病变的两种可能手术入路:后内侧入路或后外侧入路。p-laterally=后外侧;后内侧。

脑桥中部的横断面,并标示了下方的脑桥海绵状血管畸形(PCM)。该血管性病变未紧贴脑桥表面,但单侧性地推移了周围的内在结构,包括外展神经与面神经的神经核团及纤维束。根据解剖学研究,面神经核平均距第四脑室底约5.1毫米,而外展神经核距菱形窝表面的平均距离仅为0.2毫米。绿色箭头指示了抵达此左侧病变的两种可能手术入路:后内侧入路或后外侧入路。p-laterally = 后外侧;p-medially = 后内侧。

  术后影像记录切除情况,病灶实现全切(图D和E)。减压后,切除腔背侧脑桥实质明显展开并恢复原有宽度(红色箭头)。

术后影像上记录了切除情况,病灶得到全切(D 和 E)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预防策略​

  反复出血是导致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出血可能性较大,可引发灾难性神经功能缺损,因此完整切除病灶的全切手术(BSCM)是预防再出血的根本方法,也是患者获得治愈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进步,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以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发展,全切手术效果显著提高。

  经历长达7年疾病折磨,三次脑干出血,甚至送入ICU抢救,但"就诊多家医院,各大医院教授均表示手术风险过高,建议保守治疗,不知如何抉择"。多次被建议保守观察,病情持续延误。巴教授明确回复,对于海绵状血管瘤不存在任何药物或放疗可有效治疗。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影像学显示出血风险持续存在,应尽早手术消除再出血风险。

就诊了挺多医院,但是到医院去,各大医院的教授都说这个手术风险太大,建议我保守治疗,我也没办法,我该怎么办?

  最终患者及时选择手术并获得成功。类似案例中,50多岁黄女士10年间经历6次出血,3次生命垂危,曾在ICU治疗60余天。黄女士出现肢体麻木、头晕、耳鸣、视力下降、吞咽困难等症状。虽最终经巴教授成功手术,但多次出血导致的神经损伤已无法完全恢复,仅能缓解症状;此次手术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

虽然最终也得到巴教授的成功手术,但是多次出血导致的神经损伤已经无法恢复,只能得到缓解;但这次手术也及时挽救了黄女士的生命。

  黄女士通过亲身经历告知患者:若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病灶增大。若手术指征明确,不应拖延时间,尽早手术切除可获得更好预后。切勿延误治疗时机。黄女士强调,经过多年坎坷经历,更加理解生命重要性。"疾病无人喜欢,但患病后只能积极面对争取治疗。作为家属,更应支持关爱患者,创造一切条件,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有效治疗。"

  黄女士通过亲身经历告知患者:若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病灶增大。若手术指征明确,不应拖延时间,尽早手术切除可获得更好预后。切勿延误治疗时机。黄女士强调,经过多年坎坷经历,更加理解生命重要性。"疾病无人喜欢,但患病后只能积极面对争取治疗。作为家属,更应支持关爱患者,创造一切条件,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有效治疗。"

  • 所属栏目: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 如想转载““手术风险大,放疗和药物可以救我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怎么办?”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xueguanliu/7008.html
  • 更新时间:2025-11-10 13:45:03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相关文章

脑瘤急剧增长伴多次出血及面肌痉挛
巴教授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成功全切脑干 - 脑桥海绵状血管瘤,术中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损伤...
更新时间:2025-07-01 08:59:23
“脑干出血致残3年余,最终恢复无症状状态——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治疗
所有轻视这一海绵状血管瘤的人,无疑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她亦不例外——甚至发展为中度残...
更新时间:2025-08-28 08:53:00
这位置脑海绵状血管瘤如「豆腐渣」说破就破?看国际专家30年练就「破解之道
血管里的豆腐渣工程海绵状血管瘤为何如此容易渗血? 脑部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malformations, ...
更新时间:2025-04-14 13:34:50
从“走不稳”到“打羽毛球”,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年重生之路!
张先生甚至做好"终身维持现状,最多就是半卧床状态"的心理准备。然而命运转折突然出现——...
更新时间:2025-10-28 11:08:38
36岁男性经历三次脑干出血:从无症状到生死边缘
无症状是否意味着绝对安全? 对于脑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而言,即使处于无症状状态,在首次...
更新时间:2025-08-12 09:02:35
5岁幼童脑干遭巨瘤侵袭,中脑、桥脑手术挑战极限,开颅救治难度重重
脑干开颅术后第2天 普通病房 5岁男孩 淼淼 今天怎么样? 天真爱笑,活泼开朗,白皙的瓜子脸,...
更新时间:2024-11-21 10:11:34
22岁大学生功能区旁海绵状血管瘤出血、肢体无力,能全切治愈吗?
脑子里的海绵状血管瘤已经被切掉了,后面会恢复得越来越好,2023年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春季...
更新时间:2023-06-14 14:40:55
延髓海绵状血管瘤导致多次脑出血致肢体无力,能否治愈?
50岁欧阳女士罹患延髓海绵状血管瘤,18年间经历三次脑出血。从首次左侧肢体无力、眼球活动...
更新时间:2025-07-30 09:04:57
18岁女孩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赴德寻求巴教授术后1年随访
18岁女孩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赴德术后1年随访 巴教授邮件随访回复截图 附件是的MR图片截图,在...
更新时间:2023-05-16 17:09:01
战胜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学霸少女交出了“满分”答卷,3年后考入名校!
手术由巴教授主刀,采取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方式,在显微镜下成功全切肿瘤,术中全程实施电...
更新时间:2025-11-09 08:29:01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胶质瘤

更新时间:2021-12-15 13:40:40

致命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赴德手术案例

更新时间:2021-12-14 16:47:00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2025天坛神经外科学术大会:INC巴教授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 神外SCI国际期刊主编见面会主题征集 | 可获与主编面对面交 INC学术沙龙 | Couldwell教授主题演讲:从5000年前谈起颅底外科 2025年10月18日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天坛)神经外科学术大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