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于感觉中枢的"定时炸弹":顶叶海绵状血管瘤
发布时间:2025-03-31 11:58:04 | 阅读:次| 关键词:顶叶海绵状血管瘤
- [案例]18岁女孩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赴德寻求巴教授术后1年随访
- [案例]与恶性脑胶质瘤抗争18年的幸存者
- [案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反复出血10年案例手术全切
- [案例]风险大、手术难、预后不明?INC神外教授远程咨询,为疑
- [案例]18mm脑干肿瘤:活检还是直接切除?一个7岁患儿母亲的选择
- [案例]9岁男孩疑似胶质瘤,线下一对一咨询巴教授结果如何?
发生于颅内的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发育畸形。在胚胎大约4mm大小时,胚胎的血管发育出现了偏差,造成了海绵状血管瘤。这种不健康的畸形血管团容易自发破裂出血,导致临床症状,可以致残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顶叶脑海绵状血管瘤,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外观为紫红色,剖面呈海绵状或者蜂窝状。
典型症状
癫痫发作是脑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的症状,发作的类型多种多样,与病灶的位置有一定关系。海绵状血管瘤容易诱发癫痫,原因可能是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对邻近脑组织的不良刺激。病灶周边脑组织常因含铁血黄素沉着、胶质增生或钙化,而成为致痫灶。顶叶脑海绵状血管瘤在出血后一般有头痛症状。
诊断方式
影像学检查,最主要的、最有效的检查手段。CT可以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灶,也可以有钙化。磁共振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很重要。不同出血时段的海绵状血管瘤在磁共振上表现有较大区别,最典型的特征是病灶周围的含铁血黄色环。一部分人毫无症状,在行头部CT或者MRI体检时就可以发现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方式
有反复癫痫发作者可以给予抗癫痫治疗,偏瘫者需要预防并发症。针对顶叶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的是消除病灶出血风险,减少或防止癫痫发作,恢复神经功能。
治疗顶叶位置的海绵状血管瘤一定要安全且彻底,这不仅关系到有无复发的可能,还关系到患者对世界的感知。
因为顶叶作为重要的大脑组成部分,是人体“感觉”的中枢。如果顶叶出现问题,会导致我们无法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尤其是视觉信号。运动中枢也受到顶叶的影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用。
什么是顶叶?
顶叶主要与一般躯体感觉有关。
1.中央后区
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部,它是浅、深躯体感觉的中枢,与躯体各部位有明显的定位关系。
2.顶上区
顶上小叶、旁中央小叶和楔前叶,位于半球的内侧面和上外侧面。它对来自皮肤、肌腱、关节和内感受器的刺激进行高级的分析综合。顶上区损伤时,较复杂的、进化较晚的感觉受破坏,如:定位感觉、运动方向感觉和肢体在空间的位置等。但它与身体无明确的定位关系。
3.顶下区
顶下小叶,包括缘上回、角回。顶下区的病变可出现与语言相关的大脑高级功能障碍,说明顶下区具有高级整合功能。顶下区的其他功能:在优势半球的顶下小叶与书写、计算、辨别左右方向、辨别自己手指的顺序、阅读和技巧运动有关;非优势半球的顶下小叶与感知对侧半身的存在、方位感、地形关系感等有关。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隐匿于感觉中枢的"定时炸弹":顶叶海绵状血管瘤”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5200.html
- 更新时间:2025-03-31 11: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