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脑垂体瘤?
发布时间:2022-01-05 15:40:16 | 阅读:次| 关键词:
- [案例]“虽小,却危及性命”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成功手术重
- [案例]北美可能再也没有比SickKids更好的儿童医院了
- [案例]国际颅底教授“零并发症”全切较大颅咽管瘤,35岁精英重
- [案例]脑海绵状血管瘤“吃透”的中脑,脑干出血急送ICU的她如
- [案例]视路胶质瘤治疗陷困局:近失明患者该如何突破“切不净
- [案例]6岁男孩车祸“撞出”脑肿瘤,为何“因祸得福”?

垂体瘤手术真的安全吗?
垂体瘤多数呈现良性肿瘤的生长特性,通常通过手术切除即可治疗。近年来,内镜技术的进步为垂体瘤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显著进展。
经鼻内镜手术无需开颅,仅从鼻腔路径即可实施肿瘤切除,这一操作看似微创便捷,其安全性究竟如何?
垂体瘤内镜手术并发症
脑脊液漏的阴影让看似简单的手术变成漫长煎熬。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轻微动作即可导致透明脑脊液从鼻腔渗出,甚至可能诱发颅内感染,危及生命。选择微创手术本为快速康复,却因并发症导致生活受限,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经鼻内镜入路存在固有局限性,可能引发以下风险:
正常脑组织切除概率增加;
颈内动脉(ICA)及脑神经(CN)损伤风险;
术后脑脊液漏风险升高;
入路相关发病率增加(如鼻分泌物过多、幻嗅或嗅觉减退、窦腔感染、腭咽功能障碍、鼻腔感染等);
可能伴随肿瘤切除率下降。
这些局限性使得内镜颅底手术并发症逐渐增多,其中常见症状包括鼻分泌物过多、嗅觉异常、窦腔感染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此外,垂体腺瘤的复发是临床难题,因此手术核心目标为最大限度切除肿瘤与最大限度保留神经功能。
什么是真正的鼻内镜微创手术?
鼻内镜手术对神经外科医生要求极高,唯有在保留内镜微创优势的同时实现病灶全切,且不造成额外组织损伤,方可称为真正的微创手术。
“the brain should not know that it is operated on”—— 一台优秀的神经外科手术应使大脑 “察觉” 不到曾接受手术,这意味着需极致保护脑组织与神经功能。
福洛里希教授(Sebastien Froelich)认为,上述并发症可通过技术优化避免。经鼻内镜手术的核心价值应回归 “利用鼻腔天然腔隙”,而非像开颅手术般刻意扩大操作空间。最终目标是通过导航进入正常腔体,将术者视野精准聚焦于病变,避免干扰正常解剖结构。
福教授的技术革新:双镜联合与 “筷子手法”
福洛里希教授将 “为患者而战” 理念贯穿治疗全程,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尤其擅长通过神经内镜与显微镜双镜联合技术治疗颅底疑难肿瘤。
凭借创新与实践,福教授独创神经内镜 “筷子手法”—— 左手同步握持内镜与吸引器,右手操控操作器械,充分利用鼻腔自然腔隙完成手术。该技术通过保留解剖结构、减少正常组织干扰,实现降低并发症与后遗症风险、提升肿瘤切除率、降低复发风险的多重目标。
点击阅读手术案例:【“毁容式肥胖” 真凶浮现!死亡率激增5倍的垂体腺瘤-库欣病】

- 所属栏目:脑垂体瘤
- 如想转载“为什么会得脑垂体瘤?”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naochuitiliu/1462.html
- 更新时间:2025-06-06 10: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