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仅仅舌部发麻,为何被诊断为基底节区存在高风险病变?

仅仅舌部发麻,为何被诊断为基底节区存在高风险病变?

随着时间推移,该含血病灶逐渐增大,从2022年的18×19mm进展至2023年的24×19mm。然而,多位专家均不推荐手术治疗,并明确指出手术可能导致偏瘫和失语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
本文有922个文字,大小约为4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舌部与手脚发麻、晨起时剧烈眩晕,原以为只是年龄相关的常见不适,未曾想竟险些导致瘫痪卧床......"

  回顾两年来的患病历程,柯女士至今仍感到后怕。

  患者柯女士,68岁,确诊为右侧基底节区海绵状血管瘤。

反复出现的"轻微症状" 实为脑海绵状血管瘤所致

  柯女士突然出现舌头麻木感,晨起时伴有眩晕,甚至无法稳定站立。家属立即送医就诊,初步检查结果为“椎体骨质增生”及“脑供血不足”,当时医患均认为通过规范服药与充分休息即可缓解。

  然而症状并未改善,反而呈现隐匿性加重。2022年,柯女士在医院复查过程中接受了头部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令全家震惊:右侧基底节区存在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尺寸约为18×19mm。

含血病灶逐年增大,从2022年的18*19mm到2023年的24*19mm

  医生建议“定期进行MRI复查,密切监测病灶变化”。但随着时间推移,该含血病灶逐渐增大,从2022年的18×19mm进展至2023年的24×19mm。然而,多位专家均不推荐手术治疗,并明确指出手术可能导致偏瘫和失语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

何为基底节区?

  基底节作为大脑的“运动控制中枢”,虽仅占全脑体积的5%,却调控全身约60%的运动功能。该区域若发生海绵状血管瘤,相当于在高度密集的神经通路中埋下了潜在的短路风险。

大脑基底节区示意图

大脑基底节区结构示意图

远程会诊带来转机 病情急性进展促使紧急手术

  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柯女士家属通过INC协调,与国际脑干手术专家巴特朗菲教授进行了远程咨询,并获得积极的手术评估意见。

  柯女士及家属原计划等待巴教授下一次来华时再进行手术,然而病情变化打乱了原有安排。2023年9月,正值巴教授来华前夕,柯女士症状突然加重:舌麻明显加剧,面部及耳部出现疼痛和麻木,眩晕发作频率也显著增加。

  柯女士紧急复查MRI,显示病灶进一步扩大。经巴教授评估最新影像后,认为存在随时出血的风险,建议立即手术。

  9月29日,柯女士及家属与巴教授进行紧急视频沟通后,决定提前接受手术。

  9月30日清晨,全家由东北出发,跨越上千公里抵达苏州。

  10月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由巴教授主刀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任何新增神经功能损伤。

10月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巴教授顺利完成手术,无任何新发神经功能损伤。

重返健康生活 从病房到露营地的全新开始

  术后第二天巴教授查房时,柯女士精神状态良好,已可自主下地行走。困扰全家已久的健康问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近期回访中,柯女士神采奕奕,正与家人齐聚露营地,熟练地翻动烤架上的食物。曾经被疾病阴霾笼罩的患者,如今真正恢复了畅快自如的生活。

  基底节作为神经元密集区域,承担着运动控制、运动学习、执行功能、行为与情绪调节等重要职能。若出现面部或手脚麻木、动作缓慢、握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是维护健康生活的最优策略。

INC国际脑血管病专家巴特朗菲教授介绍

  巴特朗菲教授为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现任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其擅长领域包括大脑半球病变、脑干病变、脑血管疾病、脑内深层区胶质瘤、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肿瘤切除,以及神经吻合术和各种椎管内肿瘤的治疗。

INC国际脑血管专家  巴特朗菲教授

  巴特朗菲教授曾接受来自欧洲、中东、北非、日本、中国、韩国、新西兰、南非和智利等40个国家的学术邀请,在全球400余场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中担任特邀发言人,为世界神经外科发展,尤其在颅底外科与脑脊髓显微外科血管病变治疗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案例说明:本文所述为INC国际巴特朗菲教授于2023年10月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完成的一例手术。

  • 所属栏目: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 如想转载“仅仅舌部发麻,为何被诊断为基底节区存在高风险病变?”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xueguanliu/6532.html
  • 更新时间:2025-09-02 09:03:37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相关文章

基底节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从瘫痪到露营:68岁女性治疗实例
肢体麻木、活动迟缓?此类表现或为基底节海绵状血管瘤的预警信号!68岁柯女士因反复舌部麻...
更新时间:2025-07-11 10:00:17
从瘫痪风险太大到顺利全切,高难度开颅术后还未出手术室
好厉害,脑神经外科的贝肯鲍尔! 瘫痪的风险太大了,不建议手术。先控制体重和血压吧,这是...
更新时间:2025-03-07 13:50:08
两位30+男性接连确诊:当「人生黄金期」遭遇「脑功能区炸
如果一个热爱运动的人,突然肢体活动不灵,甚至可能面临瘫痪的话,「真的很可怕。」今天...
更新时间:2025-02-12 13:39:59
68岁疑难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自述,中外专家竟然同台为我手术
我一定要再去德国68岁的柯女士兴奋的语气里夹杂着期待。 她与德国的不解之缘是从1983年起,...
更新时间:2024-12-11 11:10:43
“脑干出血致残3年余,最终恢复无症状状态——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治疗
所有轻视这一海绵状血管瘤的人,无疑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她亦不例外——甚至发展为中度残...
更新时间:2025-08-28 08:53:00
40岁独子不幸罹患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老父亲寻医巴教授术后恢复如何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们用尽一生为子女分忧。如果手术可以达到教授评估的这样,...
更新时间:2023-03-30 17:51:06
25岁瘫痪女孩手术全切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案例
25岁瘫痪女孩手术全切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案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个人手术量高达300例,脑干胶...
更新时间:2021-12-15 13:48:12
5岁幼童脑干遭巨瘤侵袭,中脑、桥脑手术挑战极限,开颅救治难度重重
脑干开颅术后第2天 普通病房 5岁男孩 淼淼 今天怎么样? 天真爱笑,活泼开朗,白皙的瓜子脸,...
更新时间:2024-11-21 10:11:34
身体麻木竟是脑干“肿瘤”作祟,INC巴教授妙手拆除生命禁区“不定时炸弹”
简要病史 C女士,年龄36岁,是公司的一名高管,因发现右侧身体麻木,就诊当地医院,经检查...
更新时间:2025-03-12 15:58:12
误诊"电视看多了"?1岁半幼儿面瘫斜视,脑干暗藏桥脑海绵状血管瘤!
1岁半患儿聪聪突发斜视、面瘫及异常扭头动作,初诊竟被误判为"电视观看过度"?当核磁共振...
更新时间:2025-08-06 09:14:25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危险因素有哪些?有治愈的案例吗?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海绵状血管瘤(CCMs)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人群发病率...
更新时间:2023-09-04 16:27:05
出血四次?手术后复发?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能治吗?
2022年的夏天,对于十八岁的沐沐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夏天。在这个夏天,她和一个与自己纠缠了...
更新时间:2025-04-09 10:30:27
脑出血后:从静止风险到功能恢复——一例丘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历程
因视野狭窄、视物模糊及持续性头痛,小雨于前日与家人紧急就医,诊断结果却令全家陷入困...
更新时间:2025-08-27 08:59:09
7岁女童脑干-中脑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巴教授手术治疗案例
当“无法手术”、“可能无法下手术台”、“植物状态风险”等严峻评估接连出现在为脑干出...
更新时间:2025-08-13 17:35:28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胶质瘤

更新时间:2021-12-15 13:40:40

致命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赴德手术案例

更新时间:2021-12-14 16:47:00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