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男孩体检查出胶质瘤,“学习暂停,我要先战胜它!”
发布时间:2025-10-31 20:58:15 | 阅读:次| 关键词:16岁男孩体检查出胶质瘤,“学习暂停,我要先战胜它!”
- [案例]看电视突然「剧烈头痛」,经检查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
- [案例]什么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能治好吗?要动手术吗?
- [案例]13岁女孩如何“斗赢”5cm巨大髓母细胞瘤?Rutka教授术后
- [案例]良性垂体瘤导致失明,术后一年竟复发!该再次手术吗?
- [案例]“不定时炸弹”--脑海绵状血管瘤,多次出血怎么办?
- [案例]开颅后切口竟长不出头发?INC福教授“无疤”全切巨大脑
"学习暂停,我要先战胜它!"16岁的阿杰在继续学业与接受跨国手术之间做出选择。他的勇敢与果断决策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使他鼓起勇气面对挑战。
阿杰搭乘飞机前往德国,在异国他乡接受脑瘤手术治疗。与病房内其他症状明显的脑瘤患者不同,他尚未出现显著临床症状,精神状态保持良好。这段经历本身具有挑战性,但术后他再次感谢自己当初的决定。
体检结果带来重大发现
一切始于阿杰的一次学校常规体检。他被检查出"颅内占位性病变",这一结果给全家带来巨大冲击。不久后,阿杰在父母陪伴下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被诊断为"右额、颞、基底节区、侧脑室前角区占位病变,胶质瘤可能性大"。

看到影像上显示的巨大肿瘤,阿杰父母心情沉重。肿瘤性质为良性还是恶性?是否能够手术?手术后是否会出现后遗症?这些问题在他们脑海中浮现。医生的一句话缓解了部分焦虑:"别担心,这很可能是低级别胶质瘤。只要实现最大程度安全切除,低级别胶质瘤通常预后良好,生存期相对较长。"但医生随后补充:"如果现在不抓紧手术,不排除肿瘤生长或恶化的可能性。目前孩子没有症状,但等到肿瘤增大,后续发展将难以预测。"
手术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阿杰听完医生解释后并未慌乱,反而表现出超乎年龄的冷静与成熟。回家后他开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肿瘤手术难度主要与基底节区位置有关。该区域属于大脑功能区,且巨大占位已压迫岛叶,与血管神经关系密切,盲目切除极易造成脑组织神经血管损伤,可能导致瘫痪、记忆障碍等术后并发症,严重时甚至生活无法自理。
面对重大手术风险,父母的支持与理解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我们就找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在父母多方打听和联系下,他们找到了合适的专家。
跨国手术决策与实施
阿杰父母联系到巴特朗菲教授,并远程请求其对病情进行评估。幸运的是,巴教授认为阿杰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切除率有望达到80%以上。"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但同时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通过了解,阿杰父母得知巴教授在类似病例中取得良好术后效果,无额外神经功能缺损,这一点在评估时得到教授确认。

"学习暂停,我要先战胜它!"在父母鼓励和对巴教授的信任下,这位16岁少年最终决定接受跨国手术。抵达德国后第三天,阿杰被推入手术室。巴教授通过右侧额颞开颅暴露病灶,在保护神经功能前提下最大程度切除肿瘤,随后借助术中MRI对照进行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未出现并发症,最终实现肿瘤近全切。

手术当天,阿杰成功转入ICU。术后第二天,意识恢复清醒,无新发神经系统损伤,CT扫描显示正常术后表现,无脑出血及明显脑水肿,肿瘤占位效应解除。转回普通病房后,阿杰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开始活动,父母欣喜地发现他很快能够独立行走。术后第三天,可以正常进食,精神状态良好。术后第十二天,顺利出院,出院时意识清楚、反应灵敏、定向准确、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
案例来源:文中所述为INC国际巴特朗菲教授在德国实施的手术案例。
- 所属栏目:胶质瘤
- 如想转载“16岁男孩体检查出胶质瘤,“学习暂停,我要先战胜它!””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jiaozhiliu/6946.html
- 更新时间:2025-10-31 20:52:54
- 上一篇: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 “一切都是好消息!”当胶质瘤无症状的他坚决手术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