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生存期的恶性胶质瘤,他如何做到4年未复发且独立生活?
发布时间:2025-11-02 09:36:51 | 阅读:次| 关键词:1年生存期的恶性胶质瘤,他如何做到4年未复发且独立生活?
- [案例]国际垂体瘤治疗大咖-INC施罗德教授“双镜联合”垂体瘤全
 - [案例]INC巴教授“禁区”手术图解案例四乙状窦后入路全切延髓
 - [案例]INC巴教授手术“超感之手”,触一触就知肿瘤在哪?
 - [案例]2岁儿童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全切案例
 - [案例]脑瘤未全切,三次手术四次复发
 - [案例]误诊"电视看多了"?1岁半幼儿面瘫斜视,脑干暗藏桥脑
 
脑干胶质瘤指起源于中脑、桥脑及延髓区域的胶质细胞肿瘤。20世纪80年代前,受限于神经外科尚处于"裸眼手术"阶段,加之神经影像与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处于发展初期,脑干区域被视为"手术禁区",相关肿瘤死亡率极高。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多模态辅助技术的进步,全球神经外科医师持续对该区域进行深入探索,逐步突破脑干手术禁忌。本文分享一例脑干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切除联合辅助放疗后4年无复发病例,源自INC巴特朗菲教授2020年出版专著《Surgery of the Brainstem》第13章"成人脑干胶质瘤"内容。该专著系统阐述脑干解剖特征、不同脑干肿瘤手术入路选择及具体手术案例。
	
巨大脑干胶质母细胞瘤术后4年无复发案例
34岁既往体健的H先生出现右侧面部瘫痪、左侧面部麻木、轻度面瘫及左耳听力下降等症状,且持续数月呈进行性加重。面部变形及表情异常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面部麻木感持续存在,听力障碍加剧使其担忧中年失聪风险。
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脑干区域存在巨大肿瘤,累及左侧桥脑、脑桥臂及小脑,肿瘤压迫邻近面神经与听神经导致上述症状。图a、b、c显示脑干巨大占位病变,图d术前扩散张量成像可见肿瘤压迫致皮质脊髓束移位。
	
	
鉴于不能排除低级别胶质瘤可能,且存在明显占位效应,医疗团队建议尽早手术明确病理诊断。但由于脑干手术复杂度高,瘫痪风险显著。治疗团队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采用乙状窦后入路,经左侧桥小脑角暴露肿瘤,成功切除50%以上瘤体。因肿瘤累及多数颅神经(CNs V-XI),为避免严重神经功能损伤未行全切。术后除短暂性步态共济失调外,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
术后病理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IDH1与BRAF呈阴性,p53蛋白局部阳性率达50%,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高度甲基化。患者按Stupp方案完成放化疗,随访MRI显示残余肿瘤逐渐消退。术后4年随访显示患者可完全独立生活,延髓(图e)与脑桥(图f)轴位T1加权增强MRI未见肿瘤复发征象。
	
	
高级别胶质瘤手术干预预后分析
基于SEER登记数据库的研究纳入1998-2009年确诊的2万余例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按切除范围分为肉眼全切、次全切(含部分切除与活检)及未手术组。30%患者接受肉眼全切,年龄越大者全切概率越低。
全年龄段患者中,与次全切相比,肉眼全切可使总生存期延长2-3个月。以45-59岁患者为例,肉眼全切中位总生存期达15个月,次全切为12个月,未手术者仅7个月(全切与次全切校正HR 0.82,95%CI 0.77-0.89)。
	
多项大型群体研究显示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为12-14个月,少数经规范治疗者可存活3-5年。虽然不应过度强调奇迹发生,但遵循治疗指南可为患者带来希望。
中外治疗指南共识要点
手术切除核心地位:国内外指南均确立手术切除在胶质瘤治疗中的首要价值;
多学科协作模式:强调多学科合作在制定全面治疗方案中的重要性;
个体化治疗策略: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与分子病理结果制定个性化方案;
前沿疗法应用: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等新型疗法在胶质瘤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
需特别注意:针对该高度恶性肿瘤,并非所有患者均适合手术治疗。手术决策需综合评估患者年龄、全身状况、肿瘤位置与体积等多重因素,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所属栏目:胶质瘤
 - 如想转载“1年生存期的恶性胶质瘤,他如何做到4年未复发且独立生活?”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jiaozhiliu/6952.html
 - 更新时间:2025-11-02 09:26:25
 
- 上一篇:16岁男孩体检查出胶质瘤,“学习暂停,我要先战胜它!”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