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关注国际医疗合作新进展,巴教授儿童疑难脑瘤示范性手术
发布时间:2025-08-16 08:52:59 | 阅读:次| 关键词:《解放日报》关注国际医疗合作新进展,巴教授儿童疑难脑瘤示范性手术
- [案例]脑干胶质瘤|10年前,医生都说手术没有意义 VS 10年后,她
- [案例]“生死排雷”国际神外教授成功接连完成2台脑干手术!
- [案例]颈部触及搏动性肿块,检查发现“潜在危险”的动脉瘤!
- [案例]脑瘤未全切,三次手术四次复发
- [案例]37岁母亲7年鏖战脑干肿瘤纪实:手术禁区里的生命韧性见
- [案例]丘脑海绵状血管瘤昏迷2个月治疗后终于苏醒
INC 巴特朗菲教授手术交流持续开展
8月15日,《解放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际医疗合作持续开放:神外专家来华,携手国内同行造福更多国内疑难杂症》的报道引发关注。“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2018年落地上海后,七年来已实现从扎根上海到辐射全国的发展跨越,完成神经外科相关手术近200台。中国医疗开放政策持续深化,为国际医疗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空间。”中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连接能力……连接国际神经外科权威专家与疑难脑瘤患者,更在于培养一批有潜力进入国际神经外科前沿领域的青年医师,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INC国际神经外科权威巴特朗菲教授(巴教授)在华行程进入第四天,一场场高难度手术、一次次中外专家的深入交流、一张张患者及家属重获希望的面容......正如解放日报报道所述,这种“不出国门即可获得全球知名专家诊疗服务”的模式,正成为我国医疗开放政策惠及民众的生动体现。
这是信任,亦是生命的期盼
今日,这位江苏省科技厅省级外国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再次进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室。在此,一名12岁的松果体区肿瘤患儿正等待巴教授的手术治疗。
“把孩子交给教授!” 这不仅代表信任,更是一份生命的托付。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年幼的患儿们总是期盼,无论是脑瘤还是开颅手术,都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次短暂考验。而成功跨越这道坎,不仅需要患儿自身的坚强与勇气,更需要父母坚定的支持。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杭州教授曾在专访中如此评价巴特朗菲教授------“一位高度专注的神经外科专家,持续学习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解剖研究,积极吸纳新技术,对神经外科充满执着热爱,加上数十年的临床经验积累,才成就了今日的卓越水平------尤其在处理高难度脑瘤手术方面。”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作为INC国际教授合作的国内三甲医院之一,也是其多次来华实施儿童疑难脑瘤手术的示范中心。
INC的小勇士们,与所有孩子一样 都值得拥有光明的未来!
儿童并非成人的缩小版。其娇小的身体对麻醉、失血的耐受性较弱,手术的每一步操作均需格外精细。巴特朗菲教授凭借精湛的技术,为这些勇敢的小患者实施手术,帮助他们战胜疾病,守护健康成长。
即使面临重重困难,对巴教授而言,儿童脑瘤治疗的积极成果并不罕见,儿童顽强的生命力常令人惊叹。曾被判定难以治疗的病例,最终也可能取得良好转归,为患儿家庭带来巨大惊喜。
寻求巴教授示范手术的患儿来自全国各地,年龄最小者仅11个月。在这所儿童医院熟悉的手术室内,巴教授曾为他们带来希望。当教授执起手术刀,解除患儿所承受的疾病困扰,当每个孩子被推出手术室,当众多家长听到巴教授微笑着说出“手术一切顺利”时,他们生命的转机便由此开启。这些小小的勇士,他们与所有孩子一样,都值得拥有光明的未来。
此次巴教授2025中国行期间,在众多患者身上,我们再次见证了生命的顽强力量。回顾历年巴教授中国行的成功历程,我们也幸运地目睹了每一位获得转机的“小勇士”的康复进展。
术后1个月获评“三好学生”7岁女孩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你女儿是严重的脑干出血!”7岁的萌萌已陷入昏迷状态,直至术前仍未清醒。经救护车连夜转运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患儿病情危急程度如何?“似乎随时可能发生不测”。时间紧迫,父母果断决定寻求巴教授手术。短短48小时后,萌萌顺利完成手术,不仅无需进入ICU,术前症状也完全消失,她的新生由此开始:术后2天恢复经口进食;术后4天可进行简单活动;术后7天实现独立行走;两周后出院;1个月后重返校园,恢复如常。
萌萌的故事:开颅术后1个月回归校园,拿下"三好学生"!谁都看不出她曾患脑干肿瘤
确诊48小时内接受手术 7岁男孩脑干胶质瘤
一个几乎完全压迫脑干的巨大恶性肿瘤(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WHO 4级),导致7岁的小勇病情急剧恶化,“已无法行走,需依赖轮椅。肿瘤增长达0.9公分,病情进展极快。”父母跨越数百公里,从确诊到决定请巴教授手术仅用48小时,成功挽救了小勇的生命。巴教授成功手术后,小勇当天即可言语交流,次日活动能力恢复如常,两周后顺利出院。
小勇的故事:一天激长9mm!被高级别胶质瘤困在轮椅上的他,仅4个月后成为运动小健将!
“仍需寻求巴教授!”5岁男孩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二次出血来势凶猛,淼淼突发全身乏力、频繁呕吐,情况危急。幸运的是,经巴教授成功实施全切手术后,淼淼重获活力。如今的他,仿佛拥有无穷精力。打篮球、跳跃、奔跑......淼淼在幼儿园中自由活动、探索,每个动作都充满生机。上幼儿园的淼淼不仅热爱运动,还结交众多朋友,成为校园焦点。
淼淼的故事:症状好转却等来脑干再出血恶化?在这场求生之战中,他们都是小小英雄!
“我想亲手送给巴爷爷礼物!”7岁男孩颅咽管瘤
“他未入住ICU,术后当天即返回病房。巴教授术后表示:Perfect!我听到后激动万分。”7岁的颅咽管瘤患儿小迪,在父母陪伴下战胜疾病。巴教授成功为小迪实施手术,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损伤,垂体柄得以完整保留。康复后的小迪始终惦念帮助自己战胜疾病的巴爷爷,为表达救命之恩,他亲手制作礼物赠予巴教授。
小迪的故事:儿童开颅手术遇上"熊猫血",手术能顺利实施吗?
开颅术后当天未进ICU 10岁男孩丘脑胶质瘤
左侧丘脑胶质瘤患儿,肿瘤呈现弥漫性生长特征,侵犯脑实质。关键时刻,佑佑等到了“巴爷爷”,示范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当天,佑佑苏醒后直接从手术室转入普通病房。“宝贝,勇敢点!”父母持续给予佑佑鼓励。
佑佑的故事:10岁男孩开颅术后竟无需进ICU——这个位置0.1毫米失误都不可以!
开颅术后同样无需进ICU 7岁男孩基底节区胶质瘤
小杰,左侧基底节区存在一个约30*26mm的病灶,压迫内囊和丘脑。活检结果提示不排除低级别胶质瘤或瘤样病变可能。克服“六项难点”,完成“关键一步”!何为“六项难点”?肿瘤精确定位、低龄儿童麻醉管理、手术体位安置、开颅肿瘤切除、术中出血控制、术中神经功能监测。何为“关键一步”?巴教授在确保功能完好的前提下,顺利切除肿瘤。术后小杰苏醒后直接由手术室转入普通病房,无需进入ICU。
小杰的故事:基底节区胶质瘤和它的"要命"邻居,7岁开颅术后竟无需进ICU
如今,伴随巴教授2025中国行的推进,一场场手术如同希望的开端,接连进行。这些成果并非偶然。父母不放弃任何希望,清晰的治疗思路与审慎的决策使小勇士们得以遇见巴教授。在众多“大朋友”的关爱下,希望重现,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勇敢前行,努力成长......

- 所属栏目:国际教授
- 如想转载“《解放日报》关注国际医疗合作新进展,巴教授儿童疑难脑瘤示范性手术”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guojijiaoshou/6372.html
- 更新时间:2025-08-16 08:41:02
- 上一篇:福洛里希教授脊索瘤微创手术:单鼻孔入路+多角度内镜全切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