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脊髓电刺激可以治疗帕金森导致的运动障碍吗?INC国际大咖之Krauss教授研究

脊髓电刺激可以治疗帕金森导致的运动障碍吗?INC国际大咖之Krauss教授研究

脊髓电刺激等疗法或可基于现有证据,被证实能改善帕金森病的特定步态特征。对于早期阴性试验结果需审慎解读,因仍需更多证据以建立能有效驱动临床结局的方法学体系。
本文有1131个文字,大小约为5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学会前主席Joachim K. Krauss教授等发表研究《A Pragmatic Review on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herapy for Parkinson's Disease Gait Related Disorders: Gaps and Controversies》,以下为研究简述。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组织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学会前主席Joachim K. Krauss教授
 

研究目的《 A Pragmatic Review on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herapy for Parkinson's Disease Gait Related Disorders: Gaps and Controversies 》

  帕金森病属于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包括运动迟缓、震颤和/或肌强直。虽然多巴胺能疗法在疾病早期通常能有效控制此类运动症状,但随着病程进展会出现治疗抵抗性症状。其中部分症状可通过高级疗法(如泵注治疗和脑深部电刺激)获得改善,但步态障碍随时间推移往往发展为难治性表现。由于伴有中轴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步态障碍已成为该领域的关键临床问题。

  本研究对脊髓电刺激(SCS)治疗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全面评估现有证据并指出临床转化的关键知识缺口。此外,研究首次系统阐释作用机制与神经动力学作用,并探讨如何通过多维度整合推动该领域未来发展。

  据我们所知,这是迄今(以论文发表时间为基准)对该议题最全面的综述。

研究发现

  脊髓电刺激等疗法或可基于现有证据,被证实能改善帕金森病的特定步态特征。对于早期阴性试验结果需审慎解读,因仍需更多证据以建立能有效驱动临床结局的方法学体系。

帕金森病的步态症状特征

  在帕金森病治疗中,脊髓电刺激疗法的主要目标通常针对步态障碍。帕金森病步态症状表现多样,既可影响姿势和步态运动学,也可呈现更特异性表现如步态冻结。一般而言,步态冻结可细分为多巴胺能药物充足的"开期"发作,或药物不足/失效的"关期"发作。虽然某些步态特征(如摆臂幅度和步速)可通过左旋多巴改善,但其他特征(如姿势稳定性)反而可能恶化,这提示步态障碍源于多系统交互作用。由此推论,帕金森病步态异常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具有非多巴胺能起源的理论假设。

实验研究进展

  脊髓电刺激疗法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最早于2009年通过啮齿类动物模型探索,其作用机制基于通过上行性刺激干预异常增高的δ波活动,类似于外周刺激的抗癫痫效应。在野生型和多巴胺转运体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中,经急性药物性多巴胺能耗竭处理后,于上胸段实施SCS可立即显著改善运动功能,同时伴随背外侧纹状体和运动皮层δ波与β波范围病理性神经振荡的减弱。

  在双侧6-羟多巴胺损伤的大鼠模型中也观察到类似现象,而采用空气喷射和三叉神经刺激的对照实验则未见此效应。在灵长类动物研究中,于T3-T4节段植入SCS电极的6-羟多巴胺损伤联合急性药物耗竭模型显示,该疗法可缓解帕金森病症状,使行走能力提升两倍,并通过局部场电位分析证实运动皮层和基底节区异常β波段活动受到抑制。

  值得注意的是,啮齿类实验中300Hz刺激效果更优;而灵长类研究中4-300Hz全频率范围对运动症状和局部场电位的改善效果相当。后续研究进一步探讨了SCS的神经保护潜力。大鼠模型研究表明,每日30-60分钟间歇性刺激治疗2周或6周后,纹状体内多巴胺能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纤维密度显著增高。长期治疗(每日8小时间歇刺激或持续刺激)14天后,两组均出现多巴胺能纤维增加及运动功能改善,其中持续SCS组的纤维增加更为显著。

研究结论

  尽管历经十年充满前景的试验与研究,SCS治疗帕金森病仍存在诸多亟待突破的认知壁垒与知识空白。这源于步态调控涉及多层级整合的复杂神经网络系统。目前尚不确定SCS是否适用于改善步态障碍与冻结步态,但即便其确实有效,该疗法对多系统萎缩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强直和运动迟缓的缓解效果,可能拓展其临床应用指征。

  鉴于步态及其在帕金森病中功能障碍的多维复杂性,未来研究需采用"分步探索"策略推进SCS研究。单一试验难以解决所有问题,但通过证据积累可逐步确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实施客观步态评估(特别是日常活动中的步速与移动能力)应作为评价临床疗效的关键指标。建议临床试验采用具备高时间分辨率与敏感度的数字化步态分析技术,以指导SCS参数优化。

  总之,SCS疗法有望改善其他治疗难以奏效的难治性中轴症状,但其常规临床应用仍需更强有力的新型证据支持。哪些患者可能获益、最佳刺激方案如何制定,以及疗法本身的真实疗效等核心问题,仍是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脊髓电刺激可以治疗帕金森导致的运动障碍吗?INC国际大咖之Krauss教授研究”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6866.html
  • 更新时间:2025-10-22 10:18:17

神外资讯相关文章

【INC国际大咖研究成果】ADAR2编辑活性通过调控CDC14B/Skp2/p21/p27轴抑制胶质母细胞
INC国际儿童脑瘤专家、世界小儿神经系统专业杂志《Child's Nervous System》现任主编Concezio Di Roc...
更新时间:2025-10-06 22:00:21
【INC国际大咖研究成果】经眶穿入性颅脑损伤获得良好结局:病例展示
INC国际儿童脑瘤大咖、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执行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的 James T. Rut...
更新时间:2025-03-31 14:02:59
凶险位置脑瘤代表绝望?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给出否定答案
INC 多位大咖 —— 德国巴特朗菲教授、法国福洛里希教授、加拿大鲁特卡教授、德国施罗德教...
更新时间:2025-06-20 10:51:37
欧洲神外教授谈脑膜瘤手术Simpson分级和复发的八大进展
感谢你们的盛情邀请,能与这些可敬的同事们一起在这个美妙的场所共聚一堂,我深感荣幸 ...
更新时间:2024-02-26 14:09:28
基因对它的影响有多大?来看看脑动静脉畸形的遗传原因!
医生,我为什么会得脑动静脉畸形? 这病会遗传给我的孩子吗? 遗传的概率有多大? 这是罹患脑...
更新时间:2025-04-10 11:37:12
国际知名脑血管搭桥手术专家Kawashima发表动脉瘤孤立术联合STA-PCA搭桥手术成果
忙碌之中突感头痛炸裂,医院一查竟是隐藏多年的不定时炸弹动脉瘤破裂,很快就人事不醒,...
更新时间:2024-01-24 17:57:45
听神经瘤复发的"七大因素"有哪些?复发了应该怎么治疗?
听神经瘤虽为良性肿瘤,但容易治疗不彻底、反复复发,出现耳聋、面瘫、甚至瘫痪等,严重...
更新时间:2025-03-11 13:43:15
【INC国际大咖研究成果】数字孪生技术:预测儿科癌症及其治疗神经并发症的未
INC国际儿童脑瘤大咖、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执行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的James T. Rutk...
更新时间:2025-04-09 10:18:09
巴教授周五面对面咨询开启|癫痫发作、脑干出血…被脑瘤“背叛”的他们该如
本周五,将正式开启与巴教授的面对面咨询。 面对面咨询作为术前评估的重要渠道之一,主要...
更新时间:2025-03-25 13:32:16
神经内镜科普:无刀口切除大瘤的技术,揭秘“十八般”手术设备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由于高复杂技术、光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等因...
更新时间:2024-09-18 14:30:32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2025年10月18日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天坛)神经外科学术大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