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体检检出「颈动脉狭窄」却无症状:治还是不治?

体检检出「颈动脉狭窄」却无症状:治还是不治?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 脂质成分在动脉壁沉积形成小米粥样斑块,导致动脉弹性减弱、管腔内径变窄。当血液流经狭窄部位时,流量受阻甚至完全闭塞,可引发脑缺血、供氧不
本文有1118个文字,大小约为5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王先生在健康体检中意外发现颈动脉狭窄,这一结果令他困惑 —— 自觉身体状态良好且无任何不适症状,却为何需要关注这一病变?在查阅医学资料并咨询医师后,他陷入双重心理矛盾:既担忧潜在的脑梗风险,又因无症状而心存侥幸。这种矛盾普遍存在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群体中,亟待科学的诊疗决策指引。

颈动脉的解剖意义与狭窄病理机制

生命通道的解剖价值:

  颈动脉作为连接心脏与大脑的关键血管通路,承担着向颅内输送血液的核心功能,堪称人体的 "生命高速公路"。

颈动脉在哪里?作为连接心脏与大脑的"生命高速公路",颈动脉承担着向头部输送血液的重要使命。

粥样硬化的致病机制: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 脂质成分在动脉壁沉积形成小米粥样斑块,导致动脉弹性减弱、管腔内径变窄。当血液流经狭窄部位时,流量受阻甚至完全闭塞,可引发脑缺血、供氧不足,成为脑卒中的重要诱因。

无症状狭窄的隐匿性风险评估

  临床数据显示:当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 70% 时,即便采取规范药物治疗,两年内发生脑缺血事件的风险仍高于 26%。我国约 60% 的脑梗死病例源于颈动脉狭窄,每年导致数万患者面临致残或死亡威胁。临床上,颈动脉狭窄分为无症状型与有症状型,其中无症状型因缺乏典型表现,常被忽视潜在风险。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筛查手段

  随着脑卒中防治知识普及与体检意识提升,颈动脉超声已成为重要筛查项目。该检查通过评估颈部动脉(包括颈动脉、椎动脉)的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状态,重点探测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异常等病理改变,为早期识别脑卒中风险提供客观依据。

治疗决策的两大核心依据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干预策略需综合以下因素:

  狭窄程度量化:若狭窄率超过 70%,或狭窄率>50% 且伴随临床症状,即便实施内科药物治疗,脑卒中发生风险仍较高,需考虑外科干预;

  斑块特征评估: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斑块成分、分布及稳定性(如是否存在溃疡、表面不规则、超声低回声等 "易损斑块" 特征)。

  外科干预的金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CEA 手术通过手术方式切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建正常血管管腔与血流动力学。INC 国际脑血管专家川岛明次教授团队的临床研究揭示其显著疗效:

  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 139 例日本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 CEA 治疗效果,相关成果发表于《Neurologia medico-chirurgica》期刊;

  围手术期安全性:手术相关发病率为 2.04%,死亡率为 0%;

  长期预后数据:年同侧缺血性卒中发生率 0.25%,全卒中发生率 0.64%,优于 SMART 研究中最佳药物治疗组的结局;

  技术关键点: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脏功能,术后严格控制血压以预防高灌注综合征,术中常规使用分流系统。针对高位病变采用技术改良(如全方位牵开器环、舌下神经充分暴露、必要时切断枕动脉),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

在本研究中,139例日本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04%和0%。

手术获益的精准适应症

  该研究明确指出,CEA 对以下人群获益最为显著:

  采用 ECST 法评估狭窄率>60%;

  合并进行性狭窄或存在 "易损斑块"(影像学表现为溃疡形成、表面不规则、超声低回声或 T1 加权像高信号)。

国际专家视角:川岛明次教授的临床经验

6

  作为 INC 世界神经外科专家团成员,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主任川岛明次(Akitsugu Kawashima)教授在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尤其擅长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临床经验包括:

  手术量统计:完成 450 例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1300 例烟雾病脑血管搭桥手术、1000 例脑动脉瘤夹闭手术;

  技术特色:将分流系统与术式改良相结合,针对高位颈动脉病变开发特殊暴露技术;

  诊疗理念:强调个体化精准评估,将 CEA 作为高危患者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

诊疗决策建议与长期管理要点

  针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建议遵循以下诊疗路径:

  完善检查评估:通过颈动脉超声、CT 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明确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

  多学科联合评估:结合心血管功能、年龄及全身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高危患者积极手术:狭窄率>70% 或合并易损斑块者,CEA 可显著降低远期卒中风险;

  术后全程管理:严格控制血压、血脂水平,定期进行影像学随访监测。

  川岛教授的临床研究证实,规范实施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在低风险前提下,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提供长期脑卒中防护,打破 "无症状即无需治疗" 的认知误区,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体检检出「颈动脉狭窄」却无症状:治还是不治?”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5854.html
  • 更新时间:2025-06-28 09:10:43

神外资讯相关文章

脑海绵状血管瘤出现癫痫时怎么办?进来看解决方法...
癫痫,因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会对神经元造成...
更新时间:2025-04-14 14:20:27
未来每个新生儿都进行基因组测序会成为现实吗?全基因组测序在遗传病检测中
未来每个新生儿都进行基因组测序会成为现实吗?全基因组测序在遗传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更新时间:2021-11-19 13:36:58
何解?5家医院病理Ki67结果不同,脑膜瘤术后放疗意见不同
一个年轻的脑膜瘤患者,做过一次全切手术,5家医院对她的脑膜瘤病理分析结果不一,后续治...
更新时间:2025-03-05 11:46:43
INC三大教授Dolenc、Kawase、Krauss精彩开讲——六届国际颅底创伤与微创神经外科大
冬意渐深的黄浦江畔,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三位国际神经...
更新时间:2023-12-14 11:05:55
国际神经外科专家Henry W.S. Schroeder教授(施罗德教授)
施罗德教授的职业生涯始于对颅底解剖学的深入探索。在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攻读博士期...
更新时间:2025-06-03 15:17:53
神经外科手术后为何要进ICU?为何他们能一天就顺利转出?
期盼许久的手术室门终于打开 众多焦急等候的家属 医生,怎么样,手术成功吗? 手术很成功...
更新时间:2024-03-19 14:05:28
得了前床突脑膜瘤怎么办?国际颅底大咖联袂解读
前床突脑膜瘤( anterior clinoidal meningioma,ACM),又称 蝶骨嵴内侧型(床突型)脑膜瘤 ,通常位于前...
更新时间:2025-04-14 16:17:00
国际颅底手术教授福教授颅底手术理念——INC 2023年国际神外云端峰会演讲
荣幸能有这次发表演讲的机会,感谢INC今天把我们聚在一起交流经验。我会向大家介绍我们在...
更新时间:2023-12-18 13:41:29
人民日报、新华社:国际神外教授巴特朗菲教授来华示范脑瘤手术,中德专家同
2022巴教授中国行较新媒体报道 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大媒体持续报道,《国际神外教授巴...
更新时间:2022-11-24 09:21:08
【INC前沿研究】常规显带技术、比较基因组杂交与光谱核型分析法在髓母细胞瘤
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授(曾任世界神经外科学院院长,现任神经外科权威期刊《Journal of Neuros...
更新时间:2025-07-06 09:47:30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