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脑瘤脑瘤放疗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预防?

脑瘤放疗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预防?

颅脑照射用于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脑肿瘤患者,还可作为预防性治疗用于某些神经系统肿瘤侵犯风险高的患者。只有多方位了解颅脑照射的潜在后果,才能治疗潜在并发症并在放疗前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恰当的咨询。 危险因素 影响
本文有2511个文字,大小约为11KB,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颅脑照射用于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脑肿瘤患者,还可作为预防性治疗用于某些神经系统肿瘤侵犯风险高的患者。只有多方位了解颅脑照射的潜在后果,才能治疗潜在并发症并在放疗前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恰当的咨询。
 
  危险因素
 
  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受到照射的正常脑组织体积、总照射剂量、分割方案、同步使用的药物、先前和同步使用的治疗干预(包括手术和化疗)以及潜在的宿主和肿瘤因素。
 
  年幼患者(即<5岁)和老年患者发生脑损伤的几率更高。同步或序贯化疗、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控制剂可能增加放疗毒性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13]。例如,接受分割WBRT及化疗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是>60岁的患者,发生严重认知损害伴影像学白质中毒表现的风险特别高[14]。
 
  遗传因素可能使某些患者更易在接受顺利剂量的照射时出现并发症[15]。例如,一项研究纳入了15个因头癣接受放疗后发生脑膜瘤的家系,发现某些基因可能是危险因素[16]。还有研究发现其他遗传标志也增加患者在接受特定器官照射后发生放疗毒性的易感性[17-20]。多发性硬化病史也可能增加放疗导致神经毒性的风险[21]。
 
  脑组织坏死
 
  临床特点—放疗诱发性脑组织坏死(也称为放射性坏死)是一种严重并发症,通常发生于放疗后1-3年,不过时间跨度很大,据报道有些病例发生于放疗后10年以上[22]。采用常规2Gy分割剂量照射时,导致局灶性放射性坏死风险超过5%的总剂量通常估计为72Gy,不过这种计算可能过于简化,导致坏死的剂量可能也因脑部区域而异[23]。如果分割剂量很高,则更容易发生组织坏死,同步化疗或使用放疗增敏剂也可能增加组织坏死的风险[24]。据报道,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后发生组织坏死的风险更高,剂量-反应曲线陡峭[25-27]。
 
  组织坏死通常发生于肿瘤原发灶或其附近,此处受到的照射剂量较大。因脑外肿瘤接受放疗时,被纳入照射野的部分正常脑实质也可发生组织坏死,例如某些因鼻咽癌、斜坡脊索瘤等接受照射的患者可发生颞叶坏死[28]。此时,脑组织坏死通常会导致新发神经系统定位体征,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有增强的占位性病变伴水肿。
 
  局部脑坏死引起的症状取决于病灶的位置,可能包括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或更广泛的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脑干坏死可造成严重的临床后遗症,包括步态和平衡问题,还有多种脑神经病变。
 
  诊断—通过影像学可能很难鉴别肿瘤复发与组织坏死,它们在常规结构性MRI上的表现几乎没有区别[29]。常规MRI一般显示在原发肿瘤和/或较大剂量照射部位或其紧邻部位有对比增强的占位,伴有中央坏死和反应性水肿。这些影像学特征与高级别原发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几乎完全一致,因此影像学解读可能比较困难。
 
  更提示放射性坏死而非肿瘤的常规影像学特征包括T2相未见边界清晰的占位[30]以及水肿与增强病灶的体积比值较大[31]。时间的检验可能是较有帮助的特征,水肿和病变体积逐渐自发好转一般不符合活动性肿瘤的表现,而是高度提示放射性坏死的演化。相反,影像学表现加重则是非特异性的,两种病变均可见。1-2个月后复查影像学有助于评估此段时间内的快速变化,并指导进一步治疗决策。
 
  也有研究尝试用其他影像学方法来鉴别放射性坏死与活动性肿瘤,但目前尚未证实哪种影像学检查的特异性足以明确诊断。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可能显示放射性坏死引起的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减少,而活动性肿瘤则更可能表现为脑血容量增加[32,3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弥散受限则提示活动性肿瘤[34]。磁共振波谱分析显示脂质峰增高则提示坏死[35-40]。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时氟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41-46]或甲硫氨酸[47]摄取增加或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时氯化亚铊-201摄取增加[48]均提示肿瘤,而无摄取则多提示坏死。
 
  较终,可能需要对可疑病灶取活检才能得出确切诊断,特别是对于有症状且影像学表现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重的患者。
 
  治疗—脑组织坏死的临床病程差异很大[29]。目前尚无病因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决策需要权衡经常相互冲突的症状控制目标和避免副作用。
 
  部分病例的组织坏死无症状,呈自限性,可以保守处理,不予干预。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我们建议初始给予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如,口服地塞米松4-8mg/d),这通常可以减轻脑水肿,进而快速好转症状。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就可以在几周内逐渐减停糖皮质激素。一般在1-2个月后复查影像学。
 
  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症状无缓解的患者,或糖皮质激素减量后症状会复发的患者,现已探索了多种其他治疗,包括贝伐珠单抗和激光间质热疗(laser interstitial thermal therapy,LITT)[49]。
 
  一些回顾性研究和两项小型随机试验表明,贝伐珠单抗对某些脑组织坏死病例有用[50-58]。
 
  ●一项双盲临床试验将14例经影像学或活检确诊脑放射性坏死的患者随机分至贝伐珠单抗组(7.5mg/kg,每3周给药1次,共4次)或生理盐水安慰剂组[53]。贝伐珠单抗组的全部患者均有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或影像学表现好转(基于MRI标准)。较初接受安慰剂的患者均无缓解,但全部在安慰剂组病情进展的患者在交叉到贝伐珠单抗组后确实都获得了缓解。
 
  ●一项更大型的开放性试验纳入了112例鼻咽癌治疗后出现脑放射性坏死的患者(以颞叶为主),比较了贝伐珠单抗(5mg/kg,每2周给药1次,共4次)与糖皮质激素(静脉给予甲泼尼龙500mg/d,连用3日,然后口服泼尼松60mg/d,连用5日,之后逐渐减量)[58]。重要的排除标准包括:肿瘤或放疗相关出血史;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性出血;近期出现腹内瘘、穿孔或脓肿;高血压控制不足。60日时,贝伐珠单抗组的影像学缓解率(66%vs 32%)和临床好转率(62%vs 43%)高于糖皮质激素组,但6个月时复发率相近(29%vs 27%)。高血压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两组的发生率均约为20%,都为1-2级),有2例患者发生治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贝伐珠单抗组1例缺血性脑卒中,糖皮质激素组1例严重感染)。贝伐珠单抗组有4例患者出血,包括1例非严重脑出血和3例非严重鼻出血。
 
  贝伐珠单抗治疗脑组织坏死的较佳剂量和疗程尚未明确。现有研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经过4剂贝伐珠单抗治疗(7.5mg/kg、每3周给药1次,或者5mg/kg、每2周给药1次)后得到持久缓解,因此我们支持对大多数患者采用其中一种方案并在使用4剂后停药。通常可在给予1剂贝伐珠单抗后开始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剂量。我们会在给予2剂和4剂后进行MRI监测,之后每2-3个月1次,持续6个月。症状和/或影像学复发并不少见,部分患者需要再次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
 
  还需进一步研究来确定贝伐珠单抗治疗在某些患者群体中的顺利性,例如既往颅内出血者、需要抗凝者以及血小板计数较低者。至少有1项研究报道称贝伐珠单抗治疗导致临床症状加重[60]。贝伐珠单抗治疗用于其他适应证的风险及副作用详见其他专题。一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试图进一步明确贝伐珠单抗用于该适应证的临床益处。
 
  有时需要手术切除坏死组织,特别是在不确定影像学改变是提示肿瘤进展还是治疗引起的组织坏死时,或者是在有贝伐珠单抗禁忌证的严重坏死患者中。手术可以减轻占位效应和减少术后对类固醇治疗的需求,从而起到缓解作用。
 
  还有研究探讨了使用微创LITT进行治疗干预,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增加,且可在同一操作过程中取活检。有限的临床随访数据显示,在治疗后几个月内强化灶和脑水肿可加重,此时医生应慎重进行糖皮质激素快速减量。一项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显示,用LITT替代颅骨切开术治疗某些脑组织坏死病例是顺利合适的,但颅骨切开术可以更快缓解术前神经功能障碍。
 
  据小型病例系列研究报道,治疗性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和高压氧治疗都有益,但是这些治疗的效果未经前瞻性研究证实。
 
  假性进展
 
  假性进展是指与肿瘤进展相似的亚急性治疗相关反应,通常见于放疗+替莫唑胺治疗高级别或低级别胶质瘤时,但也见于免疫检查点控制剂[特别是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药物]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时。假性进展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显示强化灶增加和血管源性水肿加重,通常发生于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内,后续随访检查显示在不改变治疗方案的情况下这些表现稳定或逐渐消退(影像1)。患者不有症状。假性进展详见其他专题。
 
  对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儿童和成人在接受颅脑照射后的数年可能发生多种神经认知障碍。有关放疗对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的重要数据来源于成人原发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瘤的研究,以及对儿童期恶性肿瘤幸存者的研究。
 
  对儿童进行颅脑照射要特别注意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受损的可能性。现已研究了各种情况下儿童颅脑照射的毒性,包括使用较大照射剂量治疗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使用稍低剂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预防性颅脑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这些问题详见其他专题。
 
  如何预防?

       对于需要WBRT治疗脑转移瘤的患者,我们建议使用美金刚联合避开海马的IMRT,以降低神经认知毒性的风险。美金刚是一种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而NMDA受体在脑中介导突触可塑性和记忆,特别是在海马神经元中。避开海马是指在WBRT期间使用IMRT减少海马齿状回的受照剂量,大约降为原来的1/3。少数在海马5mm范围内有转移瘤的患者不适合采用避开海马的IMRT。

  • 所属栏目:脑瘤
  • 如想转载“脑瘤放疗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预防?”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naoliu/1450.html
  • 更新时间:2021-12-30 18:29:43

脑瘤相关文章

妊娠期肿瘤激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妊娠期肿瘤激增是​​孕激素受体(PR)阳性肿瘤在孕期加速生长​​的特殊现象,我国妊娠相...
更新时间:2025-07-16 14:52:21
如何区分老年人脑瘤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人脑瘤常以“痴呆样症状”伪装出现,临床误诊率高达71.3%。额叶、颞叶肿瘤患者中,87...
更新时间:2025-07-08 10:01:59
脑肿瘤压迫脑干的七大夺命信号与临床应对
脑干作为呼吸、心跳及意识觉醒的生命中枢,其受压后72小时内致死风险可达常规脑瘤的4.3倍。...
更新时间:2025-07-08 09:41:27
前床突磨除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关键作用
一位未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病灶位于眼眶后方深部,毗邻视神经及重要脑血管。INC国际专家巴...
更新时间:2025-07-08 08:58:38
脑瘤是否会引发精神病?精神行为异常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脑瘤引发精神障碍的误诊率高达68.3%,其中额颞叶肿瘤患者出现非情感性精神症状的比例达57...
更新时间:2025-07-07 16:43:25
脑瘤为什么会引起感觉神经障碍?
脑瘤患者中感觉障碍发生率高达63.7%,其中定位价值最高的症状组合为——面部麻木(三叉神经...
更新时间:2025-07-07 15:53:04
脑瘤压迫脊髓严重吗?有哪些症状表现?
转移性脊髓压迫症年发病率达6.7/10万,其中74.3%患者初诊时已存在运动功能障碍。从首诊到手术...
更新时间:2025-07-07 15:43:31
脑瘤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哪些具体表现?
自主神经系统作为生命活动的调控中枢,当下丘脑、脑干等关键区域受肿瘤侵袭时,将引发复...
更新时间:2025-07-07 15:19:25
脑瘤引起的儿童发育异常有哪些特征表现?​​
最新中国儿童发育异常监测报告(2025)显示,神经系统相关发育障碍年就诊量达37.8万人次,其...
更新时间:2025-07-07 15:16:12
声音嘶哑或为脑瘤信号!穿行颅内外颈静脉孔区肿瘤如何安
部分患者的声音嘶哑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成为某些严重疾病的首要警示?一个脑瘤竟从颅...
更新时间:2025-07-06 09:33:39
颅内神经鞘瘤容易复发吗?
颅内神经鞘瘤容易复发吗?颅内神经鞘瘤,作为一种源自周围神经鞘膜Schwann细胞的良性肿瘤,通...
更新时间:2024-04-07 11:39:21
影响脑肿瘤症状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脑肿瘤症状的因素有哪些?许多颅内肿瘤的有在晚期才会出现。为什么?其实是根据肿瘤...
更新时间:2021-07-05 15:53:45
德国看病-流程/如何看病及多少钱
德国看病的优势 德国看病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多方位的医疗保障:德国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
更新时间:2023-07-27 16:25:19
血管母细胞瘤临床体征有哪些?如何治疗?
血管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良性肿瘤,较常见于小脑。该肿瘤血管丰富,含有典型空泡...
更新时间:2023-05-25 17:02:30
脑海绵状血管继发癫痫怎么办?
脑海绵状血管瘤(CCM)可能出现在大脑中的任何位置,但较常见于幕上区域。该区域包括额叶...
更新时间:2020-04-10 18:16:45
脑肿瘤的明显发病原因是什么?
脑肿瘤的明显发病原因是什么?颅内空间小,体积固定,颅内某处长肿瘤必然会压迫周围脑组...
更新时间:2021-07-23 16:04:09
脑瘤压迫神经能活多久?
脑瘤压迫神经能活多久?以视神经为例,视神经受压可能导致视神经死亡,也称为视神经病变...
更新时间:2021-06-10 09:24:43
三叉神经鞘瘤痊愈过程?
三叉神经鞘瘤痊愈过程?三叉神经鞘瘤(Schwannoma)是一种源于三叉神经鞘膜的良性肿瘤,通常在三...
更新时间:2024-06-03 15:00:01
对抗脑肿瘤,能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对抗脑肿瘤,能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手段有哪些?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指南进行规范治疗:目前...
更新时间:2022-09-01 17:37:21
车祸引发的颅内动脉瘤危机:8岁患儿的生死抢救
一名 8 岁男孩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后陷入昏迷,紧急送医时 GCS 评分为 8 分(处于昏迷状态)。头...
更新时间:2025-06-18 10:07:56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脑瘤早期症状]脑肿瘤的症状10大前兆

更新时间:2024-12-13 16:33:18

脑瘤开颅手术后遗症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07-07 15:49:12

脑瘤手术后多久能恢复到正常?

更新时间:2021-07-07 15:40:54

巴特朗菲教授手术费(手术价格)

更新时间:2022-01-11 13:50:10

脱髓鞘是怎么回事?脱髓鞘要怎么治疗?

更新时间:2022-11-24 17:12:16

脑瘤不开刀能活多久?脑瘤热门问答15问

更新时间:2021-07-07 15:24:19

脑瘤的早期症状是头痛吗?

更新时间:2021-07-07 15:52:05

相关文章

脑肿瘤放化疗有哪些副作用?

更新时间:2025-07-16 17:23:12

妊娠期肿瘤激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更新时间:2025-07-16 14:52:21

婴儿脑肿瘤有什么症状?病因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5-07-16 14:21:39

学术活动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