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嘶哑或为脑瘤信号!穿行颅内外颈静脉孔区肿瘤如何安全全切?
发布时间:2025-07-06 09:46:19 | 阅读:次| 关键词:声音嘶哑或为脑瘤信号!穿行颅内外颈静脉孔区肿瘤如何安全全切?
- [案例]较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压迫丘脑疑难成功案例
- [案例]6岁脊髓-脑干胶质瘤女孩“劫后重生”:一家人的“开心果
- [案例]60多岁王先生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术后2年随访情况
- [案例]INC国际教授高度疑难脑动脉瘤成功手术案例两则
- [案例]保守观察却换来失控生长,她等待着巴教授的来华,正式
- [案例]“良性脑膜瘤” 突变恶性肿瘤!颅脑磁共振影像诊断谜题
“上火”的自我判断,可能掩盖了身体的求救信号!声音嘶哑后,饮用凉茶或服用“去火药”就能痊愈?确实,感冒、情绪激动、辛辣饮食或熬夜后的声音嘶哑,有可能在数日内自行缓解。然而,您是否知晓,部分患者的声音嘶哑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成为某些严重疾病的首要警示?一个脑瘤竟从颅内延伸至颅外,能否实现安全全切?
仅1个月,声音嘶哑少年竟确诊“脑瘤”!
15岁的少年小凯,一位阳光男孩,突然出现声音嘶哑,并伴有扁桃体发炎、耳部刺痛及持续性头痛。初期药物治疗(头孢克洛、金喉剑喷雾、克拉霉素、强的松片)似乎有效,症状获得轻微缓解,但改善往往转瞬即逝。
症状的反复,令这位本应在教室朗朗诵读、与同学谈笑风生的少年,逐渐陷入沉默……仅仅过去一个月,再次检查竟发现一个潜伏于颈静脉孔区的神经鞘瘤正悄然生长——这个掌控发声、吞咽乃至听力的关键区域,正遭受肿瘤的无形侵蚀。
为何此类脑瘤会引发声音嘶哑?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颈枕区疼痛以及后组脑神经损伤症状,可呈现颈静脉孔综合征(Vernet综合征),即同侧舌后1/3味觉丧失,声带与软腭麻痹,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肌力减弱。若肿瘤侵犯同侧桥脑小脑角,亦可能出现第5、7、8对脑神经受累症状。小凯的检查确已发现声带麻痹、咽炎……这一系列症状实则均由该脑瘤引发。
▼红色虚线框内区域即为颈静脉孔区,其位于颅腔底部,属于位置深在且范围狭窄的孔道。 小凯的肿瘤沿着颅底天然孔道及裂隙向不同方向生长,已发展为颅内外沟通型肿瘤,颅内部分为壁内肿瘤,颅外部分则生长于左侧颈静脉内。
最初,无人预料到小凯的声音嘶哑竟是一连串健康问题的开端。耳闷如隔膜阻挡、转头时头晕伴干呕、左耳听力渐进性下降……这些看似互不相关的症状,如同拼图碎片,最终指向同一病因——颈静脉孔区的颅内外沟通型肿瘤。
从声音嘶哑到重获新声:一位少年的治疗历程
针对此类特殊位置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是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除非患者因高龄或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风险。放射治疗通常作为术后辅助手段,或适用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然而,颈静脉孔区手术属于神经外科领域的高难度手术——该区域密集分布着掌管呼吸、吞咽等关键功能的神经与血管。
幸运的是,在巴教授中国行期间,经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协调,小凯获得了接受示范手术的治疗机会。由巴教授主刀的手术顺利完成,实现了肿瘤全切且未造成神经功能损伤,术后恢复情况令人欣喜:
术后2个月: 小凯发来视频,精神饱满地向巴教授问候:“今日恰是术后第60天,我感觉恢复良好!”
术后6个月: 影像学评估显示肿瘤切除彻底,脑干、血管及颅底结构均保护完好,嗓音恢复显著。
术后1年: 遵循巴教授建议,经耳鼻喉科专家评估并持续进行发声训练,术前声带问题获得极大改善,整体状况良好。
术前声带麻痹,术后恢复是否可行?
声带麻痹是最常见的神经源性嗓音功能障碍,单侧麻痹患者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气息声及发音费力。研究表明,系统性的发声训练可有效改善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质量。值得注意的是,由颅底、脑干或颈部病变引发的声带麻痹常合并后组颅神经损伤,导致发音、吞咽、构音及运动功能多重障碍,此类患者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尤为重要。
颈静脉孔区肿瘤术后“失声”恢复的三大关键要素
1. 术中神经保护与肿瘤全切
迷走神经/喉返神经完整性:术中精准分离结合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可降低损伤风险。
肿瘤性质:良性肿瘤(如神经鞘瘤)相较恶性肿瘤(如副神经节瘤)更利于神经功能的保留。
2. 术前病程长短
短病程(如<6个月):神经受压尚未完全变性,术后恢复潜力通常较大。
长病程(如>1年):神经长期受压萎缩,术后声带麻痹恢复困难。
3. 术后康复干预
术后声音个体化康复相关研究建议分享:
1). 发音功能训练
联合运动发音法: 患者双上肢用力抵住墙面,同时以最大音量连续数数(1-20),动作与发音同步开始及结束,每日进行2组。
独立发音强化: 脱离辅助动作,直接以最大音量连续数数(1-20),每日进行2组。
(训练顺序建议:联合→独立→联合→独立)
2). 吞咽功能重建
体位代偿法:
患者取坐位,含少量食物,向声带麻痹侧转头并低头后进行吞咽动作。若吞咽不完全,保持头位重复吞咽1-2次,直至食物全部咽下。若出现呛咳,应减少单次吞咽量,或调整食物质地。
肌肉电刺激:
电极贴附于喉旁,电流强度以能诱发肌肉收缩为适宜,刺激同时患者做吞咽动作;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
3). 舌功能训练
灵活性训练: 患者按治疗师指令,分别用舌尖触碰上唇、下唇、左侧口角、右侧口角、上牙列后方、下牙列后方、左侧颊粘膜、右侧颊粘膜。
肌力强化: 患者伸舌对抗压舌板施加的阻力,每次维持5秒,10次为一组,每日完成4组。
4). 颈部肌群训练
胸锁乳突肌训练: 患者用力向健侧转头,对抗治疗师用手施加的阻力,每次持续10秒,10次为一组,每日进行2组。
以上仅为相关研究分享,具体康复方案患者应寻求主治医生建议。此外,康复医师将依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恢复进度,个体化制定声音康复训练计划。
总结
15岁的小凯既不幸又幸运。不幸在于他罹患了位置刁钻的颈静脉孔区肿瘤,这个“潜伏者”悄无声息地从颅内蔓延至颅外,压迫着支配发声、吞咽的神经;幸运在于,在人生的关键十字路口,他遇见了能够改写其命运的顶尖手术专家。
此类肿瘤虽多为良性,却盘踞在神经外科的危险“雷区”——后组颅神经在此交汇,颈内动静脉在此穿行。手术刀每一次的起落,都可能决定一位少年能否继续发声。小凯的手术,既要追求肿瘤的彻底切除,又必须守护每一条细若游丝的神经。
当“毫米级的手术艺术”与顽强的生命力相遇,奇迹便应运而生。这位曾被肿瘤阴影笼罩的少年,如今正向着阳光奔跑。他的经历启示我们:即使面对再复杂的疾病,精准的医学技术与永不放弃的信念,终将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 所属栏目:脑瘤治疗
- 如想转载“声音嘶哑或为脑瘤信号!穿行颅内外颈静脉孔区肿瘤如何安全全切?”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naoliu/zhiliao/5923.html
- 更新时间:2025-07-06 09:33:39
- 上一篇:功能区肿瘤怎么治疗?脑部功能区肿瘤能治好吗?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