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岛叶胶质瘤:毫米级精准手术助力癫痫患者重生
发布时间:2025-04-25 11:28:11 | 阅读:次| 关键词:毫米级精准手术攻克岛叶胶质瘤
- [案例]【患者视频采访纪实】为爱守护,不放弃!较大脊索瘤患
- [案例]生存期可达五十年!Rutka教授为9岁丘脑胶质瘤患儿实现手
- [案例]7岁男童患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赴德国手术全切案例
- [案例]较大天幕脑膜瘤案例:天坛医院联合INC国际教授手术纪实
- [案例]宝宝平地摔跤?家长们不要一笑而过哦!
- [案例]LITT激光间质热疗微创消除8年难治性癫痫
对于那些深受药物难治性癫痫折磨的岛叶胶质瘤患者而言,手术切除或许不只是摆脱癫痫困扰的关键之举,更是关乎生命健康的重要抉择!INC国际神经外科大咖MitchelBerger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手术切除范围对患者术后能否告别癫痫发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检索Ovid 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这三大数据库,并结合长达18年的临床数据追踪后发现,当肿瘤实现完全切除时,患者在短期和长期内的癫痫无发作率都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即便无法做到全切,只要切除比例超过81%,患者的无癫痫发作率同样会有所改善。这充分说明,精准的外科手术不仅能够对抗肿瘤,更有可能改变癫痫患者的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年前,INC国际专家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团队就成功突破了岛叶手术的“禁区”。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他们是如何完成这一极具挑战性的手术的呢?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揭开其中的奥秘……
大脑“神秘三角区”病变,癫痫难题凸显!岛叶肿瘤威胁几何?
在大脑外侧裂深处,有一个被称为“神秘三角区”的部位——岛叶皮层。它不仅在人类情感与认知方面发挥着“高级指挥官”的重要作用,还是胶质瘤常常“光顾”的“危险区域”!
岛叶由额叶、顶叶及颞叶覆盖。三角区(绿色),岛盖部(紫色),中央前回(红色)位于岛叶前部。图自:ShawnL.Hervey-JumperMDandMitchelS.BergerMD.Insulargliomasurgery:anevolutionofthoughtandpractice.JNeurosurg130:9–16,2019
岛叶胶质瘤具有引发癫痫的特性,它会对邻近的关键脑组织以及相连的白质纤维束造成破坏。由于岛叶与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关系紧密,使得这些肿瘤在手术中难以触及,操作难度极大。一旦肿瘤在岛叶“安营扎寨”,就如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药物难治性癫痫!为何岛叶胶质瘤如此凶险呢?这是因为岛叶皮层与海马、杏仁核、扣带回等关键脑区紧密相连,一旦肿瘤侵犯这些“神经枢纽”,就会引发异常放电现象,导致癫痫频繁发作。不仅如此,随着病情发展,还会逐渐损害患者的记忆、情绪以及认知能力!
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手术的意义远不止切除肿瘤这么简单,更像是一场与癫痫的激烈“较量”!一台成功的手术,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还能为患者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提升生活质量。而实现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无疑是优化患者生存结果的关键目标。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精准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好这些既重要又脆弱的脑功能区呢?
年轻老师的“救赎之旅”:对抗癫痫与肿瘤的挑战
年轻的Z老师,历经多年苦读,终于如愿以偿在大学任教,准备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近1年来,他却频繁遭遇右臂感觉麻木障碍,有时这种麻木还会放射延伸至右半部面部,同时还出现了语音障碍,单词识别变得困难,整个人也时常感到疲劳、精神萎靡,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在医院就诊检查后,Z老师被发现存在岛叶占位,医生判断是岛叶肿瘤引发的反复癫痫发作。当地医生告知Z老师,由于肿瘤位置紧邻功能区,术后出现瘫痪、认知障碍等风险极大。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Z老师四处求医。后来,他听闻了Helmut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的大名,便联系了巴教授。在得到巴教授对其病情的评估,得知肿瘤可以安全全切且不会有明显手术并发症后,Z老师一家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手术情况
术者: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及其手术团队
手术过程:此次手术采用左侧翼点入路进行开颅,目标是实现肿瘤全切,并在术中运用了神经导航和术中MRI辅助。首次术中MRI扫描结果显示,大约80-90%的肿瘤已被切除,仅在深岛区域和背侧还残留有5-14mm厚度的肿瘤边缘。随后,在术中MR导航设备使用新的数据集进行校准后,术中MR检查结束,再次进行消毒铺巾操作。接着,借助术中导航系统识别出肿瘤的剩余部分,并通过Cusa设备逐步将残存肿瘤切除。在显微镜下确认肿瘤全部切除后,又一次使用术中MR检查,最终确认所有肿瘤均已被成功切除,随后进行关颅,手术结束。整个肿瘤全切过程大约耗时3小时,手术进展顺利。
图:术前MR显示岛叶占位,直径约为4cm,紧邻重要脑功能区,包绕左岛叶的大部分,并在背侧延伸至岛叶的后部。术后MR显示肿瘤全切,无脑出血、水肿等正常脑组织损伤。
术后情况
术后第1天:Z老师被送入ICU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当天便拔除了气管插管,能够完全自主呼吸。
术后第2天:复查CT结果显示正常,没有出现脑出血、水肿等情况,随后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
术后第3天:Z老师已经能够独立下床并进行少量活动,还能自行开展康复锻炼。此时,他没有出现癫痫发作的情况,也不存在构音障碍、肢体无力以及感觉障碍等问题,同时也未出现呼吸抑制等手术相关并发症。
术后第10天:Z老师的手术伤口顺利拆线。
术后第14天:Z老师达到出院标准,此时他神志清楚,语言表达流利,全身状态良好,肢体活动自如,也没有感觉麻木等问题。
20年前,巴教授的岛叶手术操作揭秘
在1997年至2003年期间,巴教授及其团队在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系统的引导下,为8位患有岛叶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实施了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神经导航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准确规划开颅手术方案;二是识别外侧裂远端位置;三是确定岛皮质切开术的精确位置。术后,对每位患者都进行了临床和神经影像学方面的随访评估。
术中导航系统在这8位神经外科患者的手术中均正常发挥作用。通过该系统,能够为每位患者精确规划手术入路,并确定朝向海绵状血管瘤的理想解剖分离轨迹。借助显微外科技术,所有的海绵状瘤都能被顺利识别并完全切除。而且,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恢复过程也十分平稳。术前存在癫痫症状的患者,术后癫痫情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表1,术中神经导航引导下治疗岛叶海绵状血管瘤8例临床特点分析
该示例为患者4
33岁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病灶大小12mm,位于岛叶右侧。
MRI扫描,术中导航显示圆形的十字架,代表目标切除病变。绿色的十字叉表示预先规划的目标和暴露定位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入路路径。
术后情况:随访3.5年,无癫痫发作、减少抗惊厥药剂量
该示例为患者3
58岁全面性发作癫痫,病灶大小10mm,位于岛叶右侧
A、术中图像显示外侧裂解剖。海绵状血管瘤是通过经蝶窦、经岛叶入路进行手术。B、海绵状血管瘤得以暴露。C、显微外科视图显示病变完全切除。
术后情况:随访3.5年,无癫痫发作、无需抗惊厥药物
突破困境,重获新生:岛叶胶质瘤手术的精准飞跃
岛叶胶质瘤因其特殊的位置,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药物难治性癫痫。不过,现代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国际权威研究已经证实,当岛叶胶质瘤的切除比例超过81%时,患者的癫痫控制率会显著提高;如果能够实现肿瘤全切,患者则更有可能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这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从Z老师术后癫痫得到有效控制,到巴特朗菲教授团队20年来积累的众多成功案例,都有力地证明了精准手术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癫痫,还能最大程度保全患者的神经功能。
其中的核心就在于“毫米级”的精准操作:术中导航与MRI技术的应用,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在保护关键脑区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对于患者来说,选择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他们有机会在摆脱癫痫困扰的同时,避免出现瘫痪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肿瘤切除手术,更是一场捍卫神经功能的关键战役——每一次毫米级的精准操作,都承载着患者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为他们争取更有质量的生活。

- 所属栏目:胶质瘤
- 如想转载“攻克岛叶胶质瘤:毫米级精准手术助力癫痫患者重生”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jiaozhiliu/5375.html
- 更新时间:2025-04-25 1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