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脑膜瘤开颅手术后能坐飞机吗?高难脑瘤全切术后12天,他如愿“飞”向新旅途

开颅手术后能坐飞机吗?高难脑瘤全切术后12天,他如愿“飞”向新旅途

随着飞行高度上升、机舱内气压降低,可能导致开颅术后颅内积气未完全吸收的患者出现气体体积膨胀,进而压迫并损伤脑组织,但该情况较为罕见。当然,如存在明显颅内积气等潜在风险时,乘
本文有1246个文字,大小约为6KB,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接受开颅手术属于重大手术操作。对于存在航空出行需求的患者,通常尤为关注术后能否乘坐飞机以及适宜乘机的时机。

  据相关报道,随着飞行高度上升、机舱内气压降低,可能导致开颅术后颅内积气未完全吸收的患者出现气体体积膨胀,进而压迫并损伤脑组织,但该情况较为罕见。当然,如存在明显颅内积气等潜在风险时,乘机需谨慎。

如果存在严重颅内积气等潜在风险,要谨慎乘坐飞机

  一般情况下,顺利接受开颅手术后,经历2–3周住院康复期,待拆线且恢复良好后,可进行长途或短途飞行。

  根据现行航空安全建议,部分国际航空公司建议开颅手术后10–14天再乘坐飞机,并要求患者提供头部影像学检查结果,以确认无颅内积气。国内航空公司的普遍要求为:须由患者主治医生出具医学证明,经航空公司审核批准后方可乘机。

国内航空公司的观点是:需患者的主治医生提供医学证明,经过航空公司审核通过后,才能乘机。

  30余岁的L先生,于当地医院检查怀疑为中脑脑膜瘤,经部分切除后因肿瘤大部残留,转而求诊于巴教授。肿瘤直径约3 cm,已对脑干造成明显压迫,前方毗邻动眼神经,甚至动脉也受挤压。巴教授成功为其完成肿瘤全切术,患者术后12天顺利出院。出院时,巴教授明确表示:“可进行长途飞机旅行”。

初次手术是否遭遇误诊?

  30多岁的L先生因复视、左侧面部感觉麻木伴吞咽困难,于当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右侧中脑病变,初诊怀疑脑膜瘤并接受部分切除手术。

  然而术后他又出现视物重影与平衡障碍,且手术疤痕周围出现积水,经对症治疗,术后10–14天肿胀逐渐减轻。复查头颅MRI显示,首次手术几乎未切除肿瘤,肿瘤整体仍位于原处,大小未见变化,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存在。

  L先生咨询巴教授后,教授在评估其既往颅内MR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议行血管造影,以分析病变血管形成情况并评估是否可行供血动脉栓塞术。

  MRI图像呈现神经鞘瘤的典型结构,肿瘤直径约3 cm,与右腱膜及Meckel区关系广泛,并显著压迫和推移脑干,尤其影响上段脑桥及下段中脑。

  肿瘤向背侧蝶鞍及右后斜突延伸,位于移位的动眼神经前方。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也受肿瘤影响,正常位置发生改变。

二次开颅术后12天出院,患者如愿长途飞行

  巴教授成功完成肿瘤全切,L先生术后转至ICU观察1天;术后第2天行头颅CT检查,未见出血等并发症,遂转回普通病房;术后第3天开始下地康复训练,并可自主行走。康复期间,其感觉麻木和吞咽问题显著改善,视物重影也有所好转,并于术后第12天出院。

术前术后MR对比

(术前与术后MR对比)

  巴教授建议术后6周内需身心休息,并继续接受物理治疗。术后3个月左右应进行一次MRI检查,并将影像资料发送给巴教授进行随访评估。术后允许进行长途飞机旅行。

什么是滑车神经鞘瘤?

  滑车神经鞘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因其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诊断存在一定难度。神经鞘瘤是起源于周围神经Schwann鞘(即神经鞘)的肿瘤,属良性肿瘤,有时也被称为神经瘤。临床常见类型为听神经瘤,发生于前庭神经或蜗神经,其他颅神经的神经鞘瘤则相对少见。滑车神经是唯一连于脑干背侧的脑神经,外径细小且走行较长。

  该肿瘤生长缓慢,早期症状易被忽视,多数患者就诊时肿瘤已较大。非前庭神经鞘瘤在脑肿瘤中较为罕见,其中三叉神经鞘瘤较常见,其次按发生频率降序依次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面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鞘瘤。此类肿瘤毗邻重要颅内结构,如海绵窦、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面听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小脑和脑干等。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1) 特征性症状为复视、偏瘫和小脑共济失调。部分病例未出现复视,是因随着肿瘤生长,上斜肌神经功能由其他眼外肌代偿,综合文献报道仅44%的病例出现滑车神经麻痹;

(2) 邻近神经和组织受累表现:肿瘤增大累及海绵窦时,常影响面神经、三叉神经和动眼神经,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若侵犯桥小脑角区,可出现共济运动障碍、锥体束征以及面听神经、后组颅神经损害等桥小脑角综合征表现;

(3) 颅内压增高症状:晚期肿瘤压迫导水管和第四脑室引发梗阻性脑积水,可出现颅内高压症状。

  1976年,King首次成功实施滑车神经鞘瘤切除手术。此后仅有少量病例报道。近十几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入路的优化以及神经导航技术的发展,为滑车神经鞘瘤切除提供了有利条件,手术致残率和病死率也显著降低,罕见手术死亡。

  然而,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滑车神经鞘瘤手术仍具有较高风险,可能带来致残及复发问题。该手术的核心目标是在保护周围重要结构的前提下,尽可能最大化切除肿瘤。

  手术切除一直是滑车神经鞘瘤的常用治疗方法。然而,若肿瘤与周围关键结构如颅神经、脑干、血管等组织粘连紧密,要实现肿瘤完全切除且不引发任何并发症,对神经外科医生的技术经验和手术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 所属栏目:脑膜瘤
  • 如想转载“开颅手术后能坐飞机吗?高难脑瘤全切术后12天,他如愿“飞”向新旅途”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naomoliu/6746.html
  • 更新时间:2025-09-29 11:05:38

脑膜瘤相关文章

当巨大脑瘤扼住我命运的咽喉,而手术却只能用“温柔刀”?
病灶硬膜附着的具体位置与范围;肿瘤整体大小及侵袭范围;脑干与颈髓的移位方向及程度;...
更新时间:2025-09-21 08:32:36
天坛医院手术随访|"无症状"脑瘤需手术吗?术后她实现西藏之旅
无质量的生活如何度过? 难以想象,热爱生活者若面临失聪、视力丧失及面瘫将承受何种打击...
更新时间:2025-08-06 09:42:54
58岁女性头上长角?检查发现为多发脑瘤,应优先处理哪一个?
这是一位58岁的女性患者,2021年5月因“发现头顶多处隆起”前往医院就诊。她曾因患有子宫肌...
更新时间:2025-09-04 09:29:06
面部“刀割”之痛不再:INC国际福教授全切岩斜区脑膜瘤
这段时间以来,左侧脸部如刀割般疼痛,这种疼痛常人想象不出来,甚至还出现吞咽困难,无...
更新时间:2025-02-14 13:56:54
INC两大国际教授深度剖析 | Kawase入路 vs 内镜经鼻入路,哪种更适用于脑膜瘤?
岩骨前入路,即Kawase入路 ,是由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终身荣...
更新时间:2025-04-14 18:59:00
天救自救者,复杂型脑膜瘤患者如何开启“开挂模式”,一路绿灯?
五十岁,对于方女士而言,这是一个知天命的年龄,一个懂得把自己活成一幅画的年龄,也是...
更新时间:2024-12-13 09:58:22
一位脑膜瘤全切患者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等一等,还不到时候放弃!
得了懒癌,该手术吗? 如果选择等待,放任肿瘤自行生长,那么等来的很有可能是一份巨大的惊...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6:04
【治疗指南】INC国际福洛里希、Schroeder教授参与欧洲前床突脑膜瘤手术共识制定
前床突脑膜瘤起源于覆盖前床突的硬脑膜,由于周边涉及的神经、血管结构复杂,该类型肿瘤...
更新时间:2024-09-18 14:04:23
体检发现脑瘤是否会误判?无症状脑瘤治不治?
巴教授解释了不建议放疗的原因:如果选择放疗,仅能起到缩小肿瘤的作用,无法根治肿瘤。...
更新时间:2025-06-21 09:19:10
【出国看病】脑膜瘤患者德国治疗案例
脑膜瘤患者德国治疗案例,王阿姨一家人在多方求治国内外脑膜瘤更佳治疗的过程中,接触并...
更新时间:2021-12-15 09:50:47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较大脑膜瘤患者感谢INC和巴特朗菲教授

更新时间:2021-12-15 09:48:40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