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脑膜瘤经眉弓小切口入路,神经内镜辅助精准切除颅底脑膜瘤

经眉弓小切口入路,神经内镜辅助精准切除颅底脑膜瘤

通过眉弓处微小切口进入颅内,显微镜提供精准通道,随后引入神经内镜,可直接探查传统手术的视野盲区,使深藏颅底的残余肿瘤充分暴露!一例颅底脑膜瘤患者通过眉弓入路联合内镜技术,在
本文有1272个文字,大小约为6KB,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是否切除脑瘤必须进行大范围开颅?

  通过眉弓处微小切口进入颅内,显微镜提供精准通道,随后引入神经内镜,可直接探查传统手术的视野盲区,使深藏颅底的残余肿瘤充分暴露!一例颅底脑膜瘤患者通过眉弓入路联合内镜技术,在完整保留视神经功能的同时实现肿瘤全切,术后39个月随访未见复发。

从眉弓小小切口进入大脑,显微镜精准开道,神经内镜随后登场,便能直捣传统手术的”视觉盲区“,让深藏颅底的残余肿瘤无所遁形!一例颅底脑膜瘤通过眉弓入路联合内镜技术,在完整保留视神经功能的同时实现肿瘤全切,术后39个月无复发。

  该案例由INC国际神经内镜权威专家、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S. Schroeder教授(施罗德教授)于2011年发表于《Neurosurg Rev》。

该案例由INC国际神经内镜大咖、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S. Schroeder教授(施罗德教授)2011年发表于《Neurosurg Rev》。

  颅底脑膜瘤因其与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紧密相邻且手术路径受限,始终是神经外科领域的挑战性病变。肿瘤常沿颅底广泛生长,易累及关键血管与神经;部分病灶常被颅底骨性突起及神经血管结构遮挡,显微镜的直线视野难以充分显露,往往需要广泛磨除颅底骨质并牵拉脑组织及神经血管。而内镜技术的应用,为外科医生提供了多角度观察能力,无需过度操作即可探查手术死角,有助于实现肿瘤的安全全切!

  施罗德教授在早期研究中即发现,在经颅入路切除颅底脑膜瘤过程中,内镜辅助技术能显著提升显微镜的效果,实现微创性与根治性的理想平衡。

  内镜辅助技术在颅底脑膜瘤显微切除术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较小的骨窗即可探查显微镜直视范围外的死角,提高肿瘤切除率;

  在常规骨窗及颅底入路中,利用不同角度内镜可绕过骨性结构、硬膜及神经血管,减少颅底骨质磨除和脑组织牵拉,从而降低手术创伤。

  简言之,若发现显微镜视野下存在残余肿瘤,可引入内镜,在内镜直视下进一步切除。

经眉弓入路双镜联合实现肿瘤全切 术后39个月随访无复发

  在处理前颅底肿瘤的经眉弓入路中,内镜技术不仅极具价值,有时甚至是实现全切除(GTR)的必要手段。鞍结节(TS)脑膜瘤起源于鞍结节的硬膜,尤其多见于视神经管和视交叉沟外侧的交界处(最常见起源部位)。视觉障碍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高达80%,这与鞍结节和视交叉之间密切的解剖关系相关。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于视交叉下方,随着肿瘤增大,会向上、向外侧推移视神经,并且约67%的病例肿瘤会侵犯视神经管,导致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

  55岁女性患者,因视野缺损及视力减退被诊断为鞍结节脑膜瘤,如何在保全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实现肿瘤全切?

a--c  术前增强T1加权MRI,均显示鞍结节脑膜瘤

a–c  术前增强T1加权MRI,均显示鞍结节脑膜瘤
手术具体操作
术前增强T1加权MRI,均显示鞍结节脑膜瘤

手术具体操作:

d  显微镜下经眉弓入路所见:可见左侧(LO)及右侧(RO)视神经;因眶顶(OR)遮挡,未能显露鞍膈。

d  显微镜下经眉弓入路所见:可见左侧(LO)及右侧(RO)视神经;因眶顶(OR)遮挡,鞍膈未显露。
e  30°内镜下探查:可见左侧颈内动脉(c)、左视神经(LO)、右视神经(RO)、垂体柄(PS)及显微镜无法窥及的肿瘤残余(T)。

e  30°内镜探查所见:可见左侧颈内动脉(c)、左视神经(LO)、右视神经(RO)、垂体柄(PS)及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的残余肿瘤(T)。
f  内镜辅助双手操作(bimanual)肿瘤切除。

f  内镜辅助下双手操作(bimanual)切除肿瘤。
g  于右视神经(RO)内侧继续切除肿瘤。

g  于右视神经(RO)内侧继续切除肿瘤。
h  内镜下全切后所见:左视神经(LO)、右视神经(RO)及垂体柄(PS)均保持完整。

h  内镜下全切后所见:左视神经(LO)、右视神经(RO)及垂体柄(PS)均保持完整。
术后4个月外观照:美容效果满意。

j  术后4个月外观照片:切口美容效果满意。
术后CT:示骨窗范围

k  术后CT:显示骨窗范围(箭头标示)
术后39个月增强T1加权MRI,均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

l--n  术后39个月增强T1加权MRI,均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征象

颅底手术的“优势组合”显微镜与内镜联合应用,精准切除脑瘤!

  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脑膜瘤,有机整合了手术显微镜与内镜的优势。

  手术显微镜可提供出色的三维立体视野,对于位于直线视野内的肿瘤部分,显微镜凭借其高分辨率、优异色彩还原及立体视觉,仍是理想的可视化工具。而当需要探查“转角后方”区域时,则引入内镜,以减少脑组织牵拉和颅底骨质磨除范围。

  显微镜在深部狭窄术野存在照明局限与视野盲区;内镜则提供多角度探查能力

  在深邃狭窄的手术通道中,显微镜的照明常显不足——入射光在入口处即发生衰减,到达深部术野时亮度显著降低。更为关键的是,显微镜仅能提供直线视野,任何被遮挡的结构均成为视野盲区。而内镜如同具备广角视野的探查工具,在狭小的颅底空间内可实现多角度观察,甚至能清晰显示偏离镜轴方向的病灶,使隐藏的肿瘤充分暴露。

  利用不同角度(0°、30°、45°、70°)的内镜,术者能够探查位于神经血管结构后方的区域,这一特性在颅底手术中优势显著。内镜可将光源直接贴近目标区域,为深部术野提供均匀、充足的照明;同时,内镜具有较大的景深范围,高倍放大时也较少需要反复调焦,性能优于显微镜。

  当然,内镜也存在局限性。其主要缺点为缺乏真正的三维深度感知。虽然可通过训练利用“鱼眼效应”造成的图像畸变及运动视差(近处物体移动幅度大于远处物体)带来的视觉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立体视觉的缺失。

  综上所述,显微镜+神经内镜“双镜联合”策略使得即使存在显微镜直线视野盲区,颅底脑膜瘤也能被安全切除。在显微手术过程中应用内镜,可缩小骨窗范围、改善深部照明与视野显露,并允许术者绕过骨性突起及重要神经血管结构进行观察,从而避免或显著减少对颅底骨质的磨除以及对脑组织的牵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将两者优势结合应用,是合理的选择。

INC国际内镜权威专家

INC国际内镜大咖
  • 所属栏目:脑膜瘤
  • 如想转载“经眉弓小切口入路,神经内镜辅助精准切除颅底脑膜瘤”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naomoliu/6373.html
  • 更新时间:2025-08-16 09:06:58

脑膜瘤相关文章

1999-2024 | 与脑膜瘤抗争25年,他如何挺过来的?
连通世界 共造希望INC巴教授手术交流回顾 在人体这座生命殿堂里,大脑如同运转着万亿次计算...
更新时间:2025-02-14 11:46:39
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 偶然发现、无症状,被体检报告“揭发”的脑瘤,切吗?
本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体检,却偶然发现一个无症状脑瘤,犹如五雷轰顶,瞬间打破了生活的...
更新时间:2025-03-26 14:48:55
体检发现脑瘤是否会误判?无症状脑瘤治不治?
巴教授解释了不建议放疗的原因:如果选择放疗,仅能起到缩小肿瘤的作用,无法根治肿瘤。...
更新时间:2025-06-21 09:19:10
脑镰旁钙化型脑膜瘤案例分析
脑镰旁钙化型脑膜瘤案例分析,脑膜瘤是较常见的良性外脑病变之一,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0%至...
更新时间:2021-12-14 16:57:14
“良性脑膜瘤” 突变恶性肿瘤!颅脑磁共振影像诊断谜题
尽管多数肿瘤可通过 MRI 判断良恶性,但术后病理检查才是诊断肿瘤级别的 “金标准”。临床...
更新时间:2025-06-10 09:25:35
高难度岩斜区脑膜瘤完整切除案例
高难度岩斜区脑膜瘤完整切除案例,经该院神经外科教授兼主席SebastienFroelich教授主刀手术后,...
更新时间:2021-12-15 11:11:45
脑膜瘤如“章鱼”盘踞在脑中,视力模糊、嗅觉减退…不同部位都有哪些典型症
什么?!他的脑子里有一只章鱼? 53岁的 Leo,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性格随和,是外人口中称赞连...
更新时间:2025-04-09 11:19:03
一位脑膜瘤全切患者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等一等,还不到时候放弃!
得了懒癌,该手术吗? 如果选择等待,放任肿瘤自行生长,那么等来的很有可能是一份巨大的惊...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6:04
86岁高龄为何仍愿意坚定手术?INC福教授“双镜联合”让她安度晚年
高龄老人确诊脑膜瘤,手术风险大,只能等待失明? Irene 已经 86 岁高龄,本以为在这个年纪可...
更新时间:2025-03-11 09:59:57
“偶尔头痛” 竟查出脑瘤!无症状脑膜瘤会恶化吗?
有人因头痛积极检查,发现病情后及时手术重获新生;也有人认为“不检查说不定一辈子都不...
更新时间:2025-05-27 09:19:30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较大脑膜瘤患者感谢INC和巴特朗菲教授

更新时间:2021-12-15 09:48:40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