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脑膜瘤58岁女性头上长角?检查发现为多发脑瘤,应优先处理哪一个?

58岁女性头上长角?检查发现为多发脑瘤,应优先处理哪一个?

这是一位58岁的女性患者,2021年5月因“发现头顶多处隆起”前往医院就诊。她曾因患有子宫肌瘤连续十五年服用孕激素类药物,直至2020年停药。停药之前,妇科医生曾提醒她,该药物(属于孕激素
本文有1000个文字,大小约为5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医生,我头上这是怎么了?突然起了3个这么大的包?”

“医生,我头上这是怎么回事?突然冒出3个这么大的包?”

“最近有没有撞击或受过其他外伤?”

“并没有……”

“那先安排做脑部核磁共振和CT检查看一下。”

  这是一位58岁的女性患者,2021年5月因“发现头顶多处隆起”前往医院就诊。她曾因患有子宫肌瘤连续十五年服用孕激素类药物,直至2020年停药。停药之前,妇科医生曾提醒她,该药物(属于孕激素-抗雄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脑膜瘤发生风险,建议进行头颅MRI筛查。但当时患者并未予以重视,心想:“只是服用药物,怎么会引发脑膜瘤呢?”

  2021年3月,患者在就诊当天完成了MRI和CT检查。最初的影像报告提示为“纤维结构不良”。随后经住院进一步详细读片,诊断被修正为:多发脑膜瘤,主要位于左右额叶及顶叶区域,并伴有明显的邻近骨质增生,形成骨性隆起(见上图)。若希望了解孕激素为何可能引起脑膜瘤,请点击阅读:INC国际神外专家福教授:超25万女性队列研究——使用大剂量激素易增加脑膜瘤发生风险!

颅内同时发现三处病变,应如何应对?

  此类情况并非个例。57岁的蒋女士,同样在颅内检出三个肿瘤:两个脑膜瘤(位于海绵窦和矢状窦旁额叶)以及一个脑干-桥臂海绵状血管瘤。原本应安享晚年的年纪,却突然面临如此挑战——这些肿瘤是否都需要手术?应优先处理哪一个?手术风险又有多大?

  对于多发脑瘤,若病灶位于不同位置,通常一次手术难以全部切除,此时应如何制定治疗策略?

  这些“病灶”中,有的活跃且具有破坏性,有的则较为稳定,可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和平共存。

颅内发现了三个肿瘤:两个脑膜瘤(位于海绵窦和矢状窦旁额叶)和一个脑干-桥臂海绵状血管瘤。

  具体处理方式取决于病灶的数量和确切位置。若肿瘤相对集中于某一脑区、位置较表浅,经验丰富的主刀医生可一次手术实现安全全切。但临床上病灶常分布于脑内不同区域,通常无法通过单一手术入路、一次手术切除多个病灶,需分次进行切除。

那么应当优先切除哪一个?

  如果某一“病灶”表现稳定,未引起症状,则可先予以观察,不必急于处理。此时应重点关注已引发明显症状、不断增大的“活跃病灶”……这种情况下,需尽快采取行动,明确这一“责任病灶”,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予以切除。

蒋女士的后续治疗应如何安排?INC福教授将如何评估病情?

  带着诸多疑问,她咨询了福教授。我们首先来看蒋女士的病灶具体位置——增强核磁共振显示:右侧跨前中颅窝紧贴颅骨见一围绕蝶骨眶面生长的不规则占位性病变,约32mm×41mm×42mm;左侧额部大脑镰可见小结节影,约1.0cm×1.2cm;脑干桥臂见小结节异常信号影。

  尽管自己年近六旬,平时身体仅有些小毛病,从未料到颅内竟检出三处占位,这令她非常担忧——右侧的大型脑膜瘤尤其邻近海绵窦,而海绵窦区神经血管交错、解剖高度复杂,涉及多条颅神经、重要脑动脉、大型静脉丛和脑干,被视为最难治疗的脑膜瘤之一。

INC福教授如何评估?

右侧的巨大脑膜瘤更是邻近海绵窦,海绵窦区神经、血管交错解剖高度复杂,涉及多个颅神经、重要脑动脉、巨大静脉丛和脑干,被称为最难以治疗的脑膜瘤之一。

  右侧海绵窦脑膜瘤,左侧矢状窦旁额叶钙化脑膜瘤,脑干桥脑海绵状血管瘤。右侧海绵窦脑膜瘤应考虑手术治疗。左侧矢状窦旁额叶钙化脑膜瘤可继续观察。脑干桥脑海绵状血管瘤也可暂行观察。

  对于右侧海绵窦脑膜瘤,手术是合理选择,因为肿瘤体积较大,且对颞叶和视神经系统已产生明显压迫效应。对于该手术我并不担心,我知道(术中)应在何处停止操作。其余两处病变目前无需手术,仅需定期观察。

  矢状窦旁脑膜瘤很可能为非生长性或生长极其缓慢的脑膜瘤。在考虑治疗前,应首先确认其是否生长。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未见出血迹象,因此,也仅需观察即可。

福教授做过类似手术吗?

那么,福教授是否开展过类似手术?


  一名53岁男性患者,7年前于外院手术切除2级脑膜瘤。因出现三叉神经V1、V2区麻木,V3区感觉迟钝入院。MRI显示巨大脑膜瘤复发侵犯右侧海绵窦、眶顶、蝶窦、翼腭窝和颞后窝,并通过Meckel's腔(MC)延伸至桥小脑角(CPA)区(图a-c)。福教授团队采用原额颞入路,应用显微镜+神经内镜-“双镜联合”技术,术后MRI显示肿瘤全切。

53岁男性患者,7年前在外院手术切除2级脑膜瘤。因出现三叉神经V1、V2区麻木,V3感觉迟钝入院。MRI见巨大脑膜瘤复发侵犯右侧海绵窦、眶顶、蝶窦、翼腭窝和颞后窝并通过Meckel’s腔(MC)延伸至桥小脑角(CPA)区(图 a-c)。

  • 所属栏目:脑膜瘤
  • 如想转载“58岁女性头上长角?检查发现为多发脑瘤,应优先处理哪一个?”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naomoliu/6559.html
  • 更新时间:2025-09-04 09:29:06

脑膜瘤相关文章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九|70岁,岩斜区脑膜瘤,近全切
前言 本文将介绍一例70岁女性患者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案例。她最初被误诊为 三叉神经痛 ,后...
更新时间:2024-11-22 14:08:27
“我们就是冲着巴教授来的”——术后三月追踪:复杂型天幕脑膜瘤累及海绵窦
病人现在不应该担心,但也应该每年做一次核磁共振控制来监测情况。50岁的方女士在高难度脑...
更新时间:2024-05-27 13:45:53
​​岩斜区脑膜瘤怎么治疗?INC福教授破解高危区域手术困局
岩斜坡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岩斜坡区脑膜瘤怎么治疗? 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手术步骤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5-04-15 13:39:19
不见疤痕却能开颅取瘤?INC大咖的“隐形”手术奥秘!
视物模糊、视野缺损 当这些症状初次出现时,61岁的Elisa并未在意,认为只是寻常的老花眼。由...
更新时间:2025-03-24 17:31:34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十|54岁,岩斜区脑膜瘤,近全切
大部分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其手术治疗成效通常较为理想。某些脑膜瘤的手术位置较为表浅...
更新时间:2024-11-26 14:00:37
全切、不见疤痕、无并发症,一举三得的脑膜瘤手术是如何做到的?
小D是一位网红,她喜欢自己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样子,不幸的是,一个蝶眶脑膜瘤让她的视力...
更新时间:2025-03-24 18:50:31
良性脑瘤难治性探因:颅底脑膜瘤根治性切除术解析
需警惕: 并非所有脑膜瘤均属良性。尽管多数为良性肿瘤,其病理分级可从I级至III级,临床预...
更新时间:2025-08-02 09:20:30
面部“刀割”之痛不再:INC国际福教授全切岩斜区脑膜瘤
这段时间以来,左侧脸部如刀割般疼痛,这种疼痛常人想象不出来,甚至还出现吞咽困难,无...
更新时间:2025-02-14 13:56:54
岩斜区脑膜瘤如何治疗?INC国际教授岩斜区脑膜瘤实例交流
斜区脑膜瘤约占后颅窝脑膜瘤的2%。由于病变起源于斜坡上三分之二处的岩斜连接处,PCM位于三...
更新时间:2023-08-14 17:24:59
“偶尔头痛” 竟查出脑瘤!无症状脑膜瘤会恶化吗?
有人因头痛积极检查,发现病情后及时手术重获新生;也有人认为“不检查说不定一辈子都不...
更新时间:2025-05-27 09:19:30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较大脑膜瘤患者感谢INC和巴特朗菲教授

更新时间:2021-12-15 09:48:40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