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术后19年无复发!脑干手术成功案例被载入史册
发布时间:2025-07-04 10:18:31 | 阅读:次| 关键词:胶质瘤术后19年无复发!脑干手术成功案例被载入史册
- [案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赴德二次咨询,脑干肿瘤全切后奇迹“
- [案例]脑膜瘤如“章鱼”盘踞在脑中,视力模糊、嗅觉减退…不
- [案例]仅有30%的生存机会,他们仍愿意放手一搏!如何从恶性脑
- [案例]脑干-中脑顶盖胶质瘤患者记实录:再见了“肿瘤君”,我
- [案例]颅底肿瘤手术风险高?看国际大咖如何用开颅 + 内镜 “立
- [案例]活检判“四级”,开颅见生机:这个脑干胶质瘤实际是低
20年前,一位女孩成功战胜脑干胶质瘤——当医生普遍认为手术无望,当多数人预判其年轻生命即将终结时,她却凭借一场成功的手术赢得生机,实现术后19年无复发,状态良好。这台手术的主刀医生正是INC的巴特朗菲教授!从“手术无意义”到“成功全切”,从影像学疑似高级别胶质瘤到术后病理确诊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1级)——术后未接受任何辅助治疗!看着女孩十年前的随访照片,巴教授欣慰地表示:“这都是她十年前的影像了,我应该拍一张新的。”
20年前战胜胶质瘤的患者
脑干胶质瘤治疗为何如此艰难?脑胶质瘤作为常见颅内肿瘤,因治疗难度大、生存期短、复发率高,被视为神经外科领域最棘手的难治性肿瘤之一。对于恶性程度高的患者,需尽可能切除肿瘤以延长生存期。若肿瘤位于“手术禁区”脑干,这盘“死棋”该如何破解?
PART 01 脑干胶质瘤手术真的无意义吗?
“都说脑干不能动,风险太大,只能保守治疗……”
“脑干是调控呼吸、心跳的‘生命中枢’,手术稍有偏差即可致命。胶质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如同雷区排爆——切除不足,肿瘤易复发;切除过度,患者可能无法下手术台。即使轻微的手术损伤,也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后遗症……”
这仍是2025年许多患者的认知,现实残酷而无奈。但若回溯至20年前,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脑干被视为真正的“生命禁区”。
在脑干狭小空间内,密集的神经纤维、大量神经元及极低的组织修复能力,曾令众多外科医生却步。然而,INC巴特朗菲教授早在20余年前便已开展脑干手术。接触脑干病变患者后,他深刻意识到肩负的责任:如何突破生命禁区?如何解决这一医学难题?从术前规划、术中操作到术后管理,他力求每个环节精益求精。随着病例积累,其脑干手术技艺日益精湛,但医学探索永无止境——至今仍有诸多难题待解。
“手术没有意义,她没有机会了。”
面对这位女孩,此前接诊的医生亦感无力。除脑干手术本身的高风险外,影像学提示肿瘤性质更令人担忧——高度疑似恶性程度极高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更高级别胶质瘤。基于此判断,多位医生拒绝为她手术。
影像学“疑似高级别”的胶质瘤,是否确为高级别?
奇迹,往往源于坚持!INC巴特朗菲教授毅然为其成功实施全切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未进行任何辅助治疗。术后11年,她笑容灿烂,状态良好,无运动障碍,眼球运动功能多年保持正常。
战胜胶质瘤全程记录
20岁女孩米亚因剧烈头痛就诊,检查发现中脑背侧外生型肿瘤引发梗阻性脑积水。肿瘤位置深在,累及中脑及上脑桥区域。术中稍有不慎,损伤中脑可致植物状态,损伤桥脑可致偏瘫,严重损伤延髓则影响呼吸功能。
图:术前增强MRI显示脑干巨大占位,高级别肿瘤累及中脑及上脑桥。
手术过程
术者: 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
诊断: 脑干中脑背侧外生型胶质瘤
术中: 全程持续术中电生理监测,并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以早期发现空气栓塞。采用枕下正中大骨瓣开颅,经第四脑室髓帆入路切除肿瘤。根据术中菱形窝定位,肿瘤位于左侧面神经丘上方。因肿瘤与周围脑干实质边界清晰,实现术中全切。术后MRI复查确认无肿瘤残留。
图:术中半坐位、持续电生理监测下经髓帆入路全切肿瘤。
图示: 膜帆入路手术解剖投影。注意枕大孔已打开,钻孔位于中线两侧。小脑扁桃体、小脑蚓部及半球内侧部分充分显露。枕窦若未提前处理可能导致显著出血。
术后情况
术后运动功能完好,仅出现轻度第六颅神经麻痹导致的轻微半侧面部感觉障碍及轻度复视,术后两月症状显著缓解。组织病理学检查为WHO 1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全切术后预后良好,复发率低,甚至有望治愈。未全切或复发患者需接受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巴教授结合术中情况及病理结果,明确1级胶质瘤全切后无需辅助放化疗,建议定期随访。患者后续恢复良好,多次MRI复查均未见局部复发及其他颅内异常。
术后11年随访: MRI显示无肿瘤残留或复发。患者临床状况良好,眼球运动正常。
图:术前术后脑MRI对比,显示脑干胶质瘤全切,无神经组织损伤。
图: 术后11年随访,患者状态良好,无肿瘤复发。
该案例收录于2020年版世界脑干手术专著《Surgery of the Brainstem》,该书详尽阐述了脑干手术历史、查体、影像学、手术进展及案例解析。巴教授作为本书核心作者,贡献了近30年的手术成果。
PART 02胶质瘤影像诊断存疑?手术价值何在?
胶质瘤作为常见原发性脑肿瘤,其恶性程度差异显著(低级别至高级别),仅凭MRI难以百分百确诊。虽然多数肿瘤可通过MRI初步判断良恶性,但术后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才是肿瘤分级的“金标准”。临床通常依据颅脑MRI进行初诊,可评估病变位置、形态、生长特性及其与关键神经结构的关系。
手术切除是与胶质瘤交锋的首役。此役结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全程管理难度、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尤其对于脑干、丘脑、功能区、脊髓等疑难位置肿瘤,选择技术精湛、能实现最大安全切除的主刀医生尤为关键。
手术的核心价值:
低级别胶质瘤(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下瘤等): 安全全切后,患者常可缓解或消除术前症状,获得长期生存,且无需放化疗。
高级别胶质瘤: 肿瘤切除范围是其独立预后因素。强烈推荐最大范围安全切除,可缓解症状;明确病理诊断,为后续放化疗奠定基础;延长复发时间及生存期,提升生存质量。
诊断不明的神经外科疾病: 开颅手术意义在于:其一,获取充足组织明确诊断,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其二,在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
当然,现实中“带瘤生存”常为特定情况下的选择(如高龄、体质虚弱无法耐受手术或肿瘤弥漫性生长),而非最佳方案。对多数患者,消极观察风险极高——肿瘤突发进展时可能错失治疗良机!面对脑深部肿瘤,积极干预是守护生命的关键!尤其对于良性胶质瘤,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其中全切(GTR)可带来更优预后。

- 所属栏目:胶质瘤
- 如想转载“胶质瘤术后19年无复发!脑干手术成功案例被载入史册”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jiaozhiliu/5914.html
- 更新时间:2025-07-04 10:05:55
- 上一篇:视力危机成功化解!全切视神经胶质瘤后重获彩色世界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