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脑干为何被视为生命中枢,又为何被称为“手术禁区”?

脑干为何被视为生命中枢,又为何被称为“手术禁区”?

脑干手术曾长期被视为“手术禁区”,因术中若稍有操作不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终身瘫痪或长期昏迷于ICU等严重后果。
本文有1243个文字,大小约为6KB,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脑干位于大脑后部,与脊髓相延续。其大小约如成人拇指,可分为桥脑、延髓与中脑三部分。脑干处于大脑的“中心区域”,作为呼吸与心跳中枢,掌管人体肢体运动、面部表情、眼球运动以及意识维持等关键功能。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面瘫、复视、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等。

  脑干手术曾长期被视为“手术禁区”,因术中若稍有操作不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终身瘫痪或长期昏迷于ICU等严重后果。即便在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患者仍常被告知“无法手术”,甚至不建议进行活检。因此,脑干肿瘤全切手术对主刀医生的手术理念、临床经验及专业技术均提出极高要求。

什么是脑干?位于大脑中心的生命中枢

▼脑干位置处于大脑中央

脑干所处位置示意
脑干位置示意图

▼脑干作为掌控呼吸、心跳的“生命中枢”

脑干掌控呼吸、心跳的“生命中枢”

▼脑干大小约如拇指

脑干的大小如拇指大小

▼脑干与10对颅神经的关系:中脑存在第Ⅲ、Ⅳ对脑神经核团;脑桥存在第V、Ⅵ、Ⅶ、Ⅷ对脑神经核团;延髓存在第Ⅸ、X、Ⅺ、Ⅻ对脑神经核团。12对脑神经分别为: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位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

脑干大小与 10 个颅神经

▼脑干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

脑干复杂的解剖结构

脑干包含哪些结构?控制哪些功能?

01 中脑

  中脑作为脑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剖结构极为复杂,约如拇指头大小,汇集人体所有运动、感觉及意识等重要神经核团。若肿瘤压迫或手术损伤这些核团,可导致不可逆的功能损害。

中脑可分为三个部分:顶盖,被盖和腹侧被盖。

  首先需明确顶盖与被盖的基本定义。简而言之,中脑顶盖即四叠体,包括上丘与下丘,作为视觉反射和听觉反射中枢,功能相对较少。因此,中脑顶盖常见低级别胶质瘤,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等;而被盖部位肿瘤则以脑干弥漫性胶质瘤、DIPG等高级别肿瘤为主。虽同属脑干肿瘤,顶盖胶质瘤的预后和手术成功率显著优于被盖部。而被盖部作为人体四大关键神经系统的必经之路和汇集中枢,涵盖运动功能、感觉功能、颅神经及自主神经功能,内含脑神经核、副交感核、中继核以及上下行传导束等重要结构。

顶盖:负责听觉与视觉处理

  脑干顶盖包含上丘与下丘,作为视觉与听觉反射中枢。该部位易发生胶质瘤,常见类型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最多见)、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全切后可实现长期生存。

脑干顶盖包含上丘、下丘,是视觉、听觉反射中枢

  脑干顶盖毗邻多个重要脑组织,包括中脑导水管、松果体、小脑和丘脑等。

脑干顶盖毗邻多个重要脑组织,包括中脑导水管、松果体、小脑、丘脑等。

  肿瘤生长压迫脑组织或手术中稍有不慎,可导致眼球运动障碍、斜视、复视、听力下降和走路不稳等严重后果。

被盖:人体四大关键系统的汇集通路

  脑干被盖实为脑干关键核团所在区域,涵盖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系统以及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神经等多条颅神经(CN III和IV核位于中脑被盖,CN V–VIII细胞核位于脑桥水平被盖,CN IX、X和XII核位于髓质内)等四大基本关键系统。该区域易发生胶质瘤、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脑干被盖其实就是脑干关键核团所在,包含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系统以及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神经等多条颅神经(CN III和IV核位于中脑被盖部分,CN V ~ VIII的细胞核位于脑桥水平的被盖上,CN IX、X和XII的核位于髓质核内)等四大基本关键系统所在。

  脑干被盖邻近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和小脑等重要脑组织。

脑干被盖靠近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小脑等重要脑组织

  肿瘤生长压迫或手术操作稍有不慎,可导致面瘫、偏瘫、感觉及意识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等后果。

▼被盖不仅存在于中脑,也分布于脑桥和延髓。

  中脑被盖:位于中脑水管腹侧、大脑脚背侧部,内含滑车和动眼神经核、缩瞳核、红核、黑质、网状结构及上下行传导束等。

  脑桥被盖:位于脑桥基底部背侧、第四脑室腹侧,内含第5–8对脑神经核、上涎核、网状结构、蓝斑和上下行传导束等。

  延髓被盖:为锥体背侧广大区域,内含第9–12对脑神经核、副交感核、中继核、网状结构和上下行传导束等。

02 脑桥

  脑桥位于延髓与中脑之间,承担从大脑向髓质和小脑传输信号的功能,以及将感觉信号传递至丘脑的神经束。脑桥通过小脑脚与小脑相连,其内包含呼吸调节中枢和脑桥呼吸组,共同构成呼吸中心。脑桥还负责协调小脑半球的活动。

  脑桥与延髓共同构成后脑的一部分,形成脑干的主体。

03 延髓

  延髓常被称为髓质,作为脑干的下半部分与脊髓相连续,其上端与脑桥相接。延髓内含心脏中枢、背侧与腹侧呼吸组以及血管运动中枢,共同调节心率、呼吸和血压。另一重要结构为最后区,功能包括控制呕吐。延髓作为神经高度密集区域,连接脊髓与大脑的纤维束,以及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内含心跳、呼吸、消化等基本生命中枢。

延髓解剖关系复杂、位置深,切除肿瘤时,手术入路需要穿过颅骨,避开颅底动脉、静脉窦、颅神经等,手术难度很高。

  延髓解剖关系复杂、位置深在,肿瘤切除手术需穿过颅骨,并避开颅底动脉、静脉窦和颅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难度极高。术中若操作稍有不慎,患者可能出现心跳呼吸异常、术后无法自主呼吸、长期昏迷或植物状态,需长期入住ICU,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延髓肿瘤的首次手术及主刀医生的选择尤为关键。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脑干为何被视为生命中枢,又为何被称为“手术禁区”?”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6611.html
  • 更新时间:2025-09-10 09:35:00

神外资讯相关文章

手术难度堪比脑干,早在30年前巴教授已有成功案例发表!
我经历的这场较大考验的开颅手术成功了,太神奇了,我没有任何并发症。手术结果不仅远远...
更新时间:2024-03-05 10:45:28
体内异常增生之谜:什么是组织细胞肿瘤?
组织细胞肿瘤因发病率低、症状多样,常常让诊断充满挑战。据《柳叶刀・血液学》2023年数据...
更新时间:2025-05-26 14:41:57
不同脑叶的脑血管病变(上)
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突然感觉半边身体发麻,说话变得含糊不清,或是看东西时眼前缺...
更新时间:2025-04-11 13:44:02
“可怕的脑瘤”!INC神外大咖施罗德教授如何治疗?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常被患者称为可怕的脑瘤棘手的脑瘤,尽管其病理上被归为良性或低度...
更新时间:2025-01-15 15:44:41
经鼻内镜手术后流鼻涕不止?小心脑脊液鼻漏,怎样防止这一并发症?
近20年来,神经内镜下经鼻切除颅底肿瘤手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如何在尽可能全切肿瘤的...
更新时间:2024-06-24 14:45:36
儿童和青年脑干活检的顺利性和合适性
脑干肿瘤在成人中相对少见,但在儿童中发现的比例要高得多,约占儿童脑肿瘤的10%-20%。弥漫...
更新时间:2021-08-27 10:25:16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国神经外科的领航者
1956年,北京天坛医院前身创立,1982年王忠诚院士组建神经外科。他突破“手术禁区”,完成全...
更新时间:2025-07-17 16:15:42
【Concezio Di Rocco教授】DAOY髓母细胞瘤细胞系的自顶向下蛋白质组学特征分析
INC 国际儿童脑瘤专家、《Child´s Nervous System》主编 Concezio Di Rocco 教授发表最新研究《Top-down ...
更新时间:2025-06-17 16:28:12
“七分手术、三分康复”?为何术后需尽早下床活动
脑干开颅术后第3天病房跑步;术后不足24小时淡定使用手机游戏;术后1天下地康复;开颅术后...
更新时间:2025-07-16 08:57:37
为了患者他暂缓回德行程: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禁区”手术救援开启
生死之间:把那些一只手挂在悬崖边的人拼命往上拉 神经外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多的科室之一...
更新时间:2024-11-07 09:59:28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