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膜瘤(Meningiomas)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50%位于矢状窦旁,另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少见于脑室、硬膜外。



脑脊液漏本质是硬脑膜完整性破坏后蛛网膜下腔与外界异常沟通,颅底脑膜瘤术后发生率高达12.8%(95% CI: 10.2-15.4%)。...
更新时间:2025-08-06 13:41:40

骨窗凹陷是开颅手术后的常见现象,本质是颅骨缺损区的软组织塌陷。脑膜瘤术后骨窗凹陷发生率28.7%,其中高龄(>65岁)、颞部手术、骨瓣面积>25cm²者风险增加2.8倍。...
更新时间:2025-08-06 11:34:31

保守治疗并非被动观察,而是基于肿瘤生物学特性与患者整体状态的主动管理策略,其适用性需满足三重条件:肿瘤惰性特征、症状轻微性、共病高风险。...
更新时间:2025-08-06 11:26:04

上矢状窦(SSS)是大脑最主要的静脉回流通道,汇集大脑皮层2/3的静脉血。当脑膜瘤侵犯矢状窦中1/3段(最高风险区)时,静脉回流代偿脆弱、肿瘤-静脉粘连机制。...
更新时间:2025-08-06 11:03:27

伽玛刀通过高剂量辐射(边缘剂量12-14Gy)靶向杀伤肿瘤细胞,但颅底解剖结构复杂,重要神经血管区的剂量限制常导致肿瘤边缘覆盖不足。残留细胞多位于视神经、海绵窦等保护区,其增殖活性与...
更新时间:2025-08-06 10:44:09

非典型脑膜瘤钙化在CT与MRI上呈现显著区别于典型脑膜瘤的特征。钙化形态与分布:典型脑膜瘤钙化多呈均匀团块状或环状,而非典型钙化表现为局灶性、斑点状或砂砾样,分布高度不均匀。在...
更新时间:2025-08-06 09:59:44

脑膜尾征(Dural tail sign) 指在MRI增强扫描中,肿瘤邻近脑膜出现的线状或鼠尾状强化影,长度通常超过肿瘤基底宽度的50%。...
更新时间:2025-08-05 15:09:45

海绵窦曾被视为神经外科的“手术禁区”——操作稍有不慎,即可能损伤颅神经、颈内动脉(ICA)或交感神经丛,引发灾难性后果。得益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及解剖认知的深化,该区域病变手术...
更新时间:2025-07-26 09:39:23

假性脑膜刺激征指患者出现颈强直、克尼格征(Kernig's sign)阳性等脑膜刺激症状,但无真正的脑膜感染(如细菌或病毒性脑膜炎)。其本质是继发性神经刺激反应,主要由脑膜转...
更新时间:2025-07-17 11:10:18

皮细胞型脑膜瘤作为WHO I级脑膜瘤的主要亚型,占所有脑膜瘤的38.7%。这类肿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典型表现为生长缓慢、边界清晰的脑膜占位病变。...
更新时间:2025-07-11 11:46:47
更新时间:2020-05-12 13:51:55
更新时间:2020-12-23 16:58:48
更新时间:2020-05-04 22:15:05
更新时间:2020-05-12 10:17:01
更新时间:2020-03-23 21:00:48
更新时间:2020-03-03 11:58:27
更新时间:2022-11-01 10:53:25
更新时间:2020-05-08 10:58:21
更新时间:2020-03-03 11:55:10
更新时间:2020-04-30 17:51:12
更新时间:2025-11-07 10:11:04
更新时间:2025-10-31 10:13:11
更新时间:2025-10-28 14:06:58
更新时间:2025-10-28 13:50:15
更新时间:2025-10-28 13: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