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确诊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到重获活力:一名高能量男孩的一年康复历程
发布时间:2025-09-20 13:31:08 | 阅读:次| 关键词:从确诊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到重获活力:一名高能量男孩的一年康复历程
- [案例]JNS发表德国巴特朗菲教授135例脑干脑桥海绵状血管瘤手术
- [案例]什么是松果体肿瘤?有什么症状?需要做手术吗?
- [案例]儿童反复头痛、还可能智力下降!脑血管病-烟雾病的“无
- [案例]活检判“四级”,开颅见生机:这个脑干胶质瘤实际是低
- [案例]三名国际教授为一岁儿童较大颅脑鞍区胶质瘤提供意见
- [案例]5岁幼童脑干遭巨瘤侵袭,中脑、桥脑手术挑战极限,开颅
“得知孩子被诊断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那一天,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直至今日,我仍能清晰回忆起2020年初秋的那个下午,医生将CT片子递到我手中的情景。窗外的阳光明明很温暖,我却感到全身冰冷,手中的影像报告沉重如巨石——那上面显示的小片阴影,被医生告知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并伴有活动性出血……”
01 从活力充沛到步态不稳
五岁的阳阳原本是一个不知疲倦、充满活力的“高能量男孩”。然而,一次突发性头痛和呕吐打破了这份平静。在短短半个月内,他的病情迅速进展:从行走摇晃需要搀扶,到口齿清晰度下降、言语含糊,甚至右侧面部逐渐失去控制。
“现在回想,当时的我们确实缺乏足够的认知。我们抱着孩子赶往医院,内心充满紧张与困惑,急切地想搞清楚孩子究竟怎么了?”阳阳的父母回忆时仍心有余悸。
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已发生出血,患儿当前情况不稳定。医生立即将阳阳转入ICU进行密切观察。
术前影像评估显示:脑干脑桥偏左侧占位性病变,锥体束受压迫,可见含铁血黄素环。
那天下午,阳阳的母亲隔着小玻璃窗,看到孩子身上连接着各种管路,蹲在地上哭了很久。父亲嗓音沙哑地安慰道:“别担心,我们还会找到办法,阳阳一定会好起来的。”
02 手术风险与严峻挑战 最不理想的结果可能为无法离开手术室
孩子生病本应积极治疗,但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并非普通疾病。“脑干手术难度极高,”医生指着影像上的阴影解释道,“这个位置极为特殊,周围遍布控制肢体、语言和呼吸的关键神经结构。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孩子瘫痪,甚至无法苏醒。最不理想的结果是孩子无法离开手术室。目前建议保守观察。”
那天晚上,这对年轻夫妇看着手机里存留的阳阳往日视频:他在幼儿园唱儿歌、追皮球,笑容灿烂——泪水再次无声滑落。
“我们不能只是等待,”父亲突然坚定地说,“再找其他医生,如果国内不行,就联系国外的专家。总有人能救阳阳。”
03 从ICU到重返游乐场 全家重绽笑容的康复之路
他们查阅医学文献、多方咨询专家,最终了解到INC国际知名的脑干手术专家巴特朗菲教授。阳阳父母通过INC取得联系的同时,详细查询了巴教授的临床背景,发现他完成过大量类似病例,部分患者病变位置甚至比阳阳的更复杂,术后均恢复良好。
当巴教授表示可以手术,且有把握实现病变全切时,阳阳父母激动不已,当即决定请巴教授主刀。
手术日如期而至。巴教授采用半坐位手术姿势,在术中电生理监测等先进设备辅助下,成功为阳阳全切病变。
术后当晚,阳阳在麻醉复苏室睁开了眼睛。他眨了眨眼,轻声叫出“妈妈”。
术后第2天,他转出ICU,笑着用左手捏皱了爸爸的衬衫纽扣。
术后第3天,他自己拿起筷子夹起一颗西兰花,咧嘴笑道:“我打败怪兽了!”
术后第5天,他在护士搀扶下迈出第一步,如同重新学步的婴儿,步伐却异常坚定。
最令父母动容的是,孩子的面瘫情况逐渐改善,言语清晰度恢复如常,甚至能够小跑着追逐皮球。曾经担忧的“可能瘫痪”、“可能失语”被一句句“妈妈你看我!”彻底打破。术后三年复查显示无复发迹象,他依然是那个能量满溢的小勇士。
案例来源:本文所述为INC国际巴特朗菲教授于2022年10月实施的手术案例。

- 所属栏目: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 如想转载“从确诊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到重获活力:一名高能量男孩的一年康复历程”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xueguanliu/6699.html
- 更新时间:2025-09-20 13: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