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脑肿瘤1厘米骨孔解决脑部病变:神经内镜下脑室病变全切技术解析

1厘米骨孔解决脑部病变:神经内镜下脑室病变全切技术解析

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 S. Schroeder施罗德教授采用内镜(LOTTA脑室镜)下切除术处理该第三脑室胶样囊肿,术后3年随访显示无复发。
本文有1068个文字,大小约为5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仅需3厘米皮肤切口与1厘米骨孔,即可精准清除脑内病变。一名55岁男性患者表现出脑积水相关症状,包括行走障碍及记忆力减退。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其第三脑室存在胶样囊肿,并伴有脑室扩张征象。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 S. Schroeder施罗德教授采用内镜(LOTTA脑室镜)下切除术处理该第三脑室胶样囊肿,术后3年随访显示无复发。

3厘米皮肤切口,并钻一个1厘米的骨孔

  微小颅骨开口即可解决重大脑部病变。人类出生时即具备天然颅骨开口,如前囟门与后囟门,随发育逐渐闭合。颅骨并非完全封闭结构,其底部存在枕骨大孔(连接脑与脊髓的关键通道),以及颈静脉孔、圆孔、卵圆孔等天然孔道,为神经血管提供通路。

切除大脑里的病变,也不一定要“脑洞大开”。施罗德教授是如何通过神经内镜吸出这个病变的?

  脑部病变切除无需大范围开颅。下文详解Schroeder施罗德教授应用神经内镜清除病变的技术过程。

INC国际神经内镜专家图解病变切除步骤

  术前磁共振成像(MRI)证实胶样囊肿引发双侧脑室积水。

术前磁共振成像显示胶样囊肿,导致双侧脑室积水

  Schroeder教授演示第三脑室胶样囊肿的内镜下双手锐性切除技术。

施罗德教授展示了对第三脑室胶样囊肿进行内镜下双手持锐性切除的过程

手术入路设计

  依据磁共振成像(MRI)设计手术路径,避开尾状核头。骨孔定位为冠状缝前4-5厘米、中线外侧4-5厘米。切口选择遵循美容原则:发际线后方或秃顶患者的前额皱纹处。实施3厘米皮肤切口,钻取1厘米骨孔。

骨瓣位于冠状缝前 4-5 厘米,中线外侧4-5厘米处。出于美容原因,切口在发际线后或在秃顶患者中在前额皱纹处进行。做3厘米皮肤切口,并钻一个1厘米的骨孔。

  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将带鞘管的LOTTA脑室镜(Karl Storz SE & Co. KG)与穿刺针置入侧脑室额角。

  LOTTA脑室镜由Schroeder施罗德教授基于数十年临床经验研发,融合高精度与微创特性。其命名源自教授女儿"LOTTA",赋予技术人文温度。

点击阅读:【不开颅,怎么"钻"进大脑取瘤?LOTTA脑室镜发明者破解脑室手术难题!
作为国际神经内镜领域的大咖,施罗德教授凭借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与创新精神,发明了这款兼具高精度与微创性的脑室镜系统。

  Schroeder施罗德教授依据导航图像规划穿刺路径。实际穿刺轨迹较囊肿真实位置更偏向内上方。进入脑室后,以内镜鞘轻柔下压尾状核头并向外推移,从而优化至囊肿的路径。此法可在保护尾状核前提下,实现最外侧手术通道。

施罗德教授按照导航图像所示规划轨迹

Schroeder施罗德教授图解胶样囊肿切除关键步骤

  A:室间孔探查显示胼胝体(F)、脉络丛(CP)、透明隔静脉(SV)、丘纹静脉(T),室间孔受胶样囊肿(C)阻塞。

A:检查室间孔,可见胼胝体(F)、脉络丛(CP)、透明隔静脉(SV)和丘纹静脉(T)。室间孔被胶样囊肿(C)阻塞。

  B:双极电凝处理脉络丛。

B:用双极电凝脉络丛

  C:剪刀锐性切开囊肿包膜。

用剪刀切开囊肿包膜

  D:吸引管清除囊内容物(右侧为术中实景)。

用吸引管吸出囊肿内容物,像一颗剥壳荔枝。(右侧为真实术中场景)

  E:囊肿整体移入侧脑室。

将囊肿移入侧脑室

  F:双手操作技术暴露囊肿蒂:左通道置入可弯抓钳,主器械经2.9毫米直工作通道进入。

采用双手手术技术暴露囊肿蒂。通过左侧通道插入一把可弯曲的抓钳。主要手术器械通过 2.9 毫米的直工作通道引入

  G:双手操作下以双极电凝处理囊肿蒂。

用双极电凝器采用双手手术技术凝固囊肿蒂

  H:双手操作下用剪刀离断囊肿蒂。

用剪刀采用双手手术技术切断囊肿蒂

  I:切除后复查室间孔。

囊肿切除后检查室间孔

  术后3年随访MRI结果:T1加权(轴位A)、T2加权(轴位B;冠状位C;矢状位D)均未见囊肿复发征象。

术后3年获取的 T1 加权(A 为轴位)和 T2 加权(B 为轴位;C 为冠状位;D 为矢状位)磁共振图像显示无囊肿复发

Schroeder施罗德教授30年技术突破要点解析

  第三脑室胶样囊肿属成人原发性颅内良性肿瘤,因位置特殊易引发梗阻性脑积水,严重病例存在猝死风险。当前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包括显微镜开颅术与神经内镜手术。

  神经内镜胶样囊肿切除术历经30年发展,已从单纯囊液抽吸进阶为高全切除率(GTR)、低并发症术式。核心技术创新如下:

01 前外侧穿刺通道

  微创理念支持下,单骨孔切除胶样囊肿已成共识。理想穿刺点需满足两点:最小化解剖损伤、最大化全切可能。据此,骨孔定位历经两阶段演变:从传统Kocher点(前冠状缝、中线旁2-5厘米)向更前、更外侧调整。早期入路存在局限:孟氏孔(Monro孔)呈切线位进入,第三脑室顶部囊肿显露困难;穹窿自上而下阻挡,内镜难以无损伤抵达囊肿附着区。

  Schroeder教授主张:理想入路点需最大限度外移且避开尾状核头。神经导航引导是实现精准骨孔定位与脑室穿刺的前提,全切除应为首要目标。

02 锐性分离与双手操作技术

  传统内镜技术受限于单手操作,仅能完成牵拉、电凝或切割单一动作。单纯牵拉易引发大出血并遮蔽术野,需大量冲洗维持视野。但若缺乏牵引,囊肿易坠入孟氏孔导致蒂部暴露困难。多通道内镜的应用使双手操作技术成为可能,该方案已获多团队验证。

03 内镜手术适应症选择

  内镜手术非适用于所有胶样囊肿患者。Schroeder施罗德教授强调需依据个体解剖特征制定手术方案。例如,孟氏孔狭小或脑室发育不良者可能需改用传统显微外科技术。

  • 所属栏目:脑肿瘤
  • 如想转载“1厘米骨孔解决脑部病变:神经内镜下脑室病变全切技术解析”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naozhongliu/5961.html
  • 更新时间:2025-07-10 09:19:59

脑肿瘤相关文章

隐匿的血管杀手:当后脑剧痛指向VADA时该如何应对?
当后脑勺突发撕裂样或扯开样剧痛,可能不只是偏头痛在作祟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
更新时间:2025-03-27 14:50:24
髓母细胞瘤:当5年生存率突破90%,分型决定治疗与预后差异
髓母细胞瘤包括一系列发生在后颅窝的肿瘤亚群。这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婴儿和儿童,中位...
更新时间:2024-06-24 15:43:01
听力下降却发现脑子面听神经旁“长满珍珠”,他如何“开颅取珠”?
桥小脑角(CPA)区竟然取出一颗颗美丽的珍珠! 你确定这就是我爱人脑子里的东西, 确实挺像珍珠...
更新时间:2024-11-19 18:30:07
13岁女孩如何“斗赢”5cm巨大髓母细胞瘤?Rutka教授术后8年无复发
髓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通常是先手术再放疗+化疗。最理想的情况是,患者的肿瘤被安全的...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7:19
睡眠、代谢、情绪竟然都与它有关!?下丘脑出现病变怎么办!
下丘脑(希腊语中hypo的意思是下方,丘脑意思是床)属于丘脑下方的间脑的一部分。 它是一个小...
更新时间:2024-07-08 14:23:48
北京天坛国际部巴教授「全切脑瘤,保7旬老人核心供血动脉」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际部,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
更新时间:2024-12-18 10:36:23
毫厘级“生命博弈”,INC巴教授又完成1台脑干延髓示范手术
INC巴教授中国行纪实 2025年3月30日,INC巴特朗菲教授主刀、国内神经外科医生团队全力配合下,...
更新时间:2025-03-31 17:34:41
髓母细胞瘤治疗后能长期生存吗?有!8岁患儿经治疗后能带瘤生活八年
髓母细胞瘤有什么症状? 髓母细胞瘤有治愈的可能吗? 髓母细胞瘤有长期存活的吗? 在得知8岁的...
更新时间:2025-04-18 16:03:03
身体内的隐形“地雷”,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也不能掉以轻心!
颅内动脉瘤,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破裂爆浆,经常有破裂、出血的风险,如导致 蛛网膜下腔出血...
更新时间:2025-04-23 16:32:54
脑干被盖大揭秘 | 手术风险的“雷区”,中脑、桥脑、延髓三线告急!
医生,我是脑干被盖肿瘤,和顶盖有什么区别啊?手术风险有差别吗? ▼脑干复杂的解剖结构 首...
更新时间:2025-02-26 16:06:59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