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脑肿瘤家人查出脑瘤,究竟该不该让他们知晓真相?

家人查出脑瘤,究竟该不该让他们知晓真相?

医生会请患者暂时离开,随后向家属使眼色,患者往往一脸困惑地走出诊室——这背后是对患者心理承受力的担忧,唯恐其知晓病情后紧张焦虑、未战先怯;部分家属也会主动请求医生隐瞒病情。
本文有1277个文字,大小约为6KB,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病人要不先出去?” 这是诊室里医生常对家属提出的问题。

  当患者被诊断为恶性疾病时,类似场景总会上演……

  医生会请患者暂时离开,随后向家属使眼色,患者往往一脸困惑地走出诊室 —— 这背后是对患者心理承受力的担忧,唯恐其知晓病情后紧张焦虑、未战先怯;

  部分家属也会主动请求医生隐瞒病情;

  这些做法均出于善意,担心患者因恐惧抑郁而做出错误决策。家属通常会先瞒着患者,随后与医生商讨治疗方案,同时四处搜集信息、咨询专家。

  然而,也有医生认为应让患者知情,以利于治疗配合……

  现实中,确诊消息往往先抵达家属而非患者。震惊之余,家属面临的首个难题便是:是否向患者坦白病情?而更本质的问题是 —— 患者是否渴望了解真相?对脑瘤患者而言,不知情真的更有益吗?

  其实,许多家属隐瞒病情的初衷类似儿时父母 “打针不疼” 的安慰,皆为保护之意,但现实更为复杂。生活中常见的 “为你好” 式隐瞒包括:“怕你承受不住”“说了影响治疗”“老一辈都这样”“知道太多反而绝望”“说不清医学术语”“其他家庭都瞒着”“万一有奇迹呢”。你是否经历过这类 “善意谎言”?是如窗户纸一捅即破,还是直至最后仍未说穿?

患者自己究竟是否渴望了解真相?

一份多人调查问卷:我们收获了哪些信息?

  “即便无法亲自掌控方向盘,也渴望看清前方的每一条路。” 确诊重疾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不可小觑的重大生命事件。充分了解病情信息不仅有助于患者理解疾病本质,还能辅助其制定治疗决策、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研究表明,恰当的信息支持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 增强应对能力、缓解焦虑情绪、降低心理障碍发生率,并帮助患者做好未来规划。

  随着医学人文的发展,信息告知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医疗人员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精准识别患者的差异化信息需求:从希望全面了解病情细节的患者,到倾向回避真实诊断的个体,且这类需求常随病程动态变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家属会提前与医生沟通,要求对患者隐瞒病情。

  这项针对某癌症专科医院患者的研究,旨在系统评估患者对诊断、预后、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等信息的需求程度。研究对象为 300 名 18 岁以上知晓癌症诊断并自愿参与问卷的成年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表现出强烈的信息需求:94% 的患者坚持要明确知晓自己罹患癌症,92% 希望了解治愈概率,76% 要求掌握治疗副作用详情,51% 的患者需要知晓具体癌种名称。

  患者对信息需求的具体问题回答(数值为百分比):

患者对有关信息需求的具体问题的回答(数值是百分比)

  年龄与信息需求呈显著负相关,65 岁以下患者更倾向获取全面信息。此外,教育程度较高及希望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患者信息需求更强烈,性别则无显著差异。

  每位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程度或有不同,但对医疗信息的渴求却是共通的。如同坐在副驾驶的乘客,即便不愿亲自驾驶,也渴望看清前方道路 —— 这是大多数患者的心声:“请告知所有可能的治疗方案,哪怕最终选择权不在我手中。” 全球多项研究亦表明,多数癌症患者期望充分了解诊断详情、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及预后信息。

那些 “抗癌明星”:是否知晓病情真相?

  某患者公益组织创始人通过多年与患者接触,提炼出成为抗癌 “幸运儿” 的三大核心要素。该创始人指出,即便面对预后极差的肿瘤类型,仍有部分患者能突破生命困境,成为抗癌幸运儿,这类群体主要有两种类型:

  其一,“纯粹信任型” 患者,他们秉持 “遵医嘱即安心” 的理念,对家人告知的治疗方案全然接纳、充分信任。例如,当告知老年患者其病灶为良性肿瘤或血管疾病,需配合手术及放疗时,他们便以轻松心态完成治疗,不过度思虑预后。

  其二,“深度认知型” 患者,他们主动探索疾病本质,在充分理解诊疗信息后实现心理突破。这类患者或通过全面知情建立理性认知,或通过信息屏蔽保持乐观心态,最终达成心理调适。

  通过对长期生存患者的观察发现,这些 “抗癌幸运儿” 普遍具备三大关键特质:

  首要条件是接受规范化标准治疗,这是生存的医学基础;

  其次是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 —— 要么彻底瞒住患者,使其无需过度担忧;要么完全告知信息,让其充分理解并调适心态。最不利的是介于两者之间,一知半解却自行查阅负面信息,反而加重心理负担,不利于预后。

  最后是拥有坚实的家庭支持系统,和谐的家庭关系能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撑与经济支撑,这三大要素共同构成战胜病魔的 “幸运三角”。

聆听他们的治疗故事

  “是家人,也是战友!” 他们携手并肩,全力奋战。

  人生如行驶在单行道的急速列车,面对疑难脑瘤,如何确保正常生活不脱轨?求医路上的每一次选择都至关重要!了解自己(家人)的真实处境,是这场战役的第一关。而接下来的每一步,如何为自己、为家人争取生机?我们会陪你寻找生的转机 —— 关注我们,INC 国际神经外科【与你同行】系列将持续分享,下期聚焦:确诊后,为何患者及家属需要学习疾病知识?

  最后,致敬每一位以笑容传递力量的家属 —— 你们用无数默默坚守的日夜,在困境中织就希望。这背后是无声的告白:惟愿所爱之人岁月静好,余生皆安。

  • 所属栏目:脑肿瘤
  • 如想转载“家人查出脑瘤,究竟该不该让他们知晓真相?”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naozhongliu/5512.html
  • 更新时间:2025-05-22 09:26:36

脑肿瘤相关文章

栓塞 or 夹闭?动脉瘤还未破裂,INC国际动脉瘤大师将出血扼杀在摇篮中!
颅内动脉瘤就如同挂在树上的浆果一般,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破裂爆浆,经常有破裂、出血的风...
更新时间:2024-11-07 11:44:36
髓母细胞瘤:当5年生存率突破90%,分型决定治疗与预后差异
髓母细胞瘤包括一系列发生在后颅窝的肿瘤亚群。这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婴儿和儿童,中位...
更新时间:2024-06-24 15:43:01
渴望与国际颅底手术教授直接交流?预约入口等你来探索
如何才能快速获取国际教授的前言咨询意见? 请你想象一幅这样的场景: 某病情复杂的神经外...
更新时间:2024-09-18 14:11:09
脑内血流搭上“直通车”该怎么办?Lawton教授7步拿下胼胝体AVM
INC国际脑血管专家巴特朗菲教授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
更新时间:2024-11-08 13:58:20
脑干血管瘤反复出血,导致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究竟是什么?
脑干出血后出现患侧肢体震颤、无法行走,迟迟不能恢复,问题出在哪? 20岁的小峰正值青春年...
更新时间:2024-12-05 13:47:02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瘤,INC川岛教授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成功治疗
颅外颈动脉瘤(excranial carotid aneurysm,ECA)是发生在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局限性动脉膨出,可为囊状...
更新时间:2024-12-10 14:05:12
挑战颈静脉孔区少见肿瘤:探索解决面瘫、声音嘶哑、听力减退及吞咽障碍等治
嗓子怎么突然哑了,是不是声带出了问题? 听力下降、耳鸣,是不是要去耳鼻喉科检查一下?...
更新时间:2024-05-29 11:46:23
又一例颈动脉瘤成功手术!INC国际川岛教授如何“以假换真”?
形容一个人头脑不清醒时,我们常说他是脑袋被浆糊堵住了,殊不知,在医学角度,浆糊其实...
更新时间:2024-12-17 17:10:01
颅底肿瘤手术风险高?看国际大咖如何用开颅 + 内镜 “立体战术” 精准围剿
解析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前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福教授)如何以开...
更新时间:2025-05-19 16:24:06
动脉瘤夹闭术后复发危机,他如何一刀破局,挽救6岁男孩?
6岁的男孩佼佼,在3年前曾因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接受颈部夹闭手术。然而,命...
更新时间:2024-11-26 15:45:30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INC儿童脑瘤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脑瘤国际诊疗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 10届教授课程-脑/脊柱手术研讨会重磅开幕,INC5位国际知名教 【专家共识】原发性脑干出血诊治中国神经外科专家共识 中德国际交流项目进行时|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正式开启儿童 INC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教授中国学术交流集锦
重要信息
咨询国外治疗
费用偿付
语言服务
专业护理与服务
服务
国际治疗协调
国际远程咨询
国际视频咨询
面对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