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听神经瘤长期使用手机与听神经瘤风险研究|INC国际大咖之Mathiesen教授

长期使用手机与听神经瘤风险研究|INC国际大咖之Mathiesen教授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Tjit Mathiesen教授发表研究论文《Long-term mobile phone use and acoustic neuroma risk》(长期手机使用与听神经瘤风险)。
本文有1124个文字,大小约为5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Tjit Mathiesen教授发表研究论文《Long-term mobile phone use and acoustic neuroma risk》(长期手机使用与听神经瘤风险),以下为研究主要内容概述。

《Long-term mobile phone use and acoustic neuroma risk》

研究背景​

  手机发射的射频场可能影响癌症风险的观点存在争议。由于暴露水平随距离信号源增加而急剧下降,听神经瘤(亦称前庭神经鞘瘤)——一种发生于前庭耳蜗神经的良性神经鞘膜肿瘤——受到特别关注。多数手机使用与听神经瘤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总体风险估计值低于或接近1,仅少数例外。瑞典Interphone研究发现长期手机使用(10年或以上)与听神经瘤存在关联(比值比[OR]=1.9;95%置信区间[CI]=0.9至4.1),但该结果在更大规模Interphone研究汇总分析中未获证实。对于听神经瘤此类生长缓慢肿瘤,长诱导时间的证据仍不充分。

  手机在头部的能量吸收呈现高度局部性特征。因此,若肿瘤同侧使用手机的风险估计值更高,将为因果关联提供更强支持。胶质瘤研究常发现手机接听侧风险增加,但伴随对侧风险降低;听神经瘤研究结果则不一致。听神经瘤作为生长缓慢肿瘤,可能在诊断前多年即已存在,早期症状包括听力下降和耳鸣。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患者在肿瘤确诊前很久就改变手机持握习惯侧,或若使用手机时肿瘤已存在,患者可能选择未受累侧接听。

  现有研究仅评估特定时间点(通常数据收集时或诊断时)的手机使用侧别。先前多数研究未发现手机使用与听神经瘤间存在关联。为探究长期手机使用与听神经瘤关联,Mathiesen教授团队开展病例对照研究,覆盖时间段内手持手机使用时长可达20年。他们还收集手机使用侧别历史详细信息,以评估侧别分析中潜在反向因果关系。

研究方法​

  研究于2002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在瑞典开展全国性基于人群的听神经瘤病例对照研究。肿瘤侧别、诊断日期、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确诊信息通过医疗记录获取。诊断日期(参照日期)定义为首次医学检查确诊听神经瘤的日期。

  按年龄(5岁分层)、性别和居住地(6个地理区域)匹配,从瑞典人口登记系统为每例病例随机抽取2名对照。排除神经纤维瘤病诊断者(9例病例、2名对照)或结节性硬化症诊断者(1例病例)。暴露和潜在混杂因素信息通过邮寄问卷收集。

  规律使用手机定义为每周至少通话1次、持续≥6个月。累积通话时间与通话次数进行计算,并对手持设备使用进行暴露校正。侧别分析中,忽略参照日期前5年内与听力相关的侧别改变。针对特定时间点(数据收集时、参照日期、参照日期前1/5/10年)进行侧别分析。无绳电话使用数据收集方式与手机类似,但不包含侧别使用细节。

  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及其95%置信区间。对吸烟、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生育史等潜在混杂因素进行调整。

研究结果​

  共识别542例合格病例和1095名对照,最终451例(83%)和710名对照(65%)参与研究。病例与对照中规律手机使用比例相近(71% vs. 70%)。

  总体分析显示,规律使用手机的OR=1.18(95%CI=0.88-1.59);限制于病理确诊病例后OR=0.99(0.65-1.52)。风险未随使用年限增加而上升:长期使用(≥10年)的OR=1.11(0.76-1.61),病理确诊病例OR=0.94(0.55-1.62)。累积通话时间最高四分位(≥680小时)的OR=1.46(0.98-2.17),病理确诊病例OR=1.14(0.63-2.07)。

  同侧使用手机的OR普遍低于对侧使用。52%病例报告曾改变手机常用侧,对照为8%;病例主要原因为听力损失(91%),对照为"实际原因"(40%)。侧别分析显示,越接近诊断日期,同侧使用OR越低,对侧使用OR越高;参照日期前5年及10年的同侧使用OR接近1.0。

  无绳电话规律使用的OR=1.41(1.07-1.86),病理确诊病例OR=1.24(0.83-1.86);累积使用时间最高四分位(≥900小时)的OR=1.67(1.13-2.49),病理确诊病例OR=1.52(0.87-2.66)。

研究结论​

  本研究涵盖迄今最大数量长期手机使用者(≥10年),结果不支持长期手机使用增加听神经瘤风险的假设。研究首次分析完整手机使用侧别历史,揭示侧别分析易存在偏倚。结果提示,针对听神经瘤等生长缓慢肿瘤的研究可能存在检出偏倚。

  无绳电话使用风险增加难以用射频暴露解释(其暴露量远低于手机),或与回忆偏倚有关,但因果关联尚不能排除。需前瞻性收集暴露信息以得出更明确结论。

Tiit Mathiesen教授

  • 所属栏目:听神经瘤
  • 如想转载“长期使用手机与听神经瘤风险研究|INC国际大咖之Mathiesen教授”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tingshenjingliu/6998.html
  • 更新时间:2025-11-08 09:04:50

听神经瘤相关文章

全国比较好的听神经瘤专家有哪些?
听神经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非癌性)神经源性肿瘤,生长缓慢,起源于内耳的平衡神经。这种肿...
更新时间:2021-11-25 15:41:35
一文解析听神经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治疗办法
听神经瘤 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听神经瘤怎么治疗好? 听神经瘤由8颅神经神经鞘中不受控...
更新时间:2021-11-25 16:17:39
听神经瘤如何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在耳鼻喉科门诊,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患者:单侧耳鸣持续数月,以为是“耳朵发炎”,直到出...
更新时间:2025-05-20 15:15:52
什么是三叉神经鞘瘤?面部麻木、疼痛……警惕是三叉神经鞘瘤在作怪!
神经鞘瘤是源自神经鞘的许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它们可来自任何外周神经、颅神经或自主神经...
更新时间:2022-08-04 17:11:30
4公分大的听神经瘤多久会有生命危险?
4公分大的听神经瘤多久会有生命危险?听神经瘤是一种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多为良性肿瘤。...
更新时间:2024-09-12 10:46:32
听神经瘤不手术能自愈吗?听神经瘤该如何治疗
严格意义上来讲,听神经瘤如果不经过正确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是不会自愈的。听神经瘤虽然...
更新时间:2023-03-14 18:27:00
听神经瘤治疗方法详述:手术、放疗、监测
听神经瘤 是位于内耳和大脑之间的平衡和听觉神经的肿瘤。肿瘤通常生长缓慢。随着它的生长...
更新时间:2021-11-25 15:57:21
听神经瘤手术后残留多久复发?
听神经瘤手术后残留多久复发? 听神经瘤手术后,大部分患者能够完全痊愈,不再复发。然而,...
更新时间:2024-06-27 14:02:12
不是所有耳鸣都要怕!听神经瘤耳鸣的“4个关键词”记好不用瞎焦虑!
耳鸣属于临床常见症状,但耳鸣表现不等于听神经瘤诊断,公众不必过度担忧。实际数据表明...
更新时间:2025-11-08 09:36:09
听神经瘤术中的面神经保护
(一)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 听神经瘤术中应全程予以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其意义包括:(1...
更新时间:2021-10-22 10:32:09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听神经瘤7大症状详细解读

更新时间:2022-06-07 13:25:12

听神经瘤术后后遗症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11-24 16:04:20

听神经瘤术前的面神经相关评估

更新时间:2021-10-22 10:30:18

全国比较好的听神经瘤专家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11-25 15:41:35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2025天坛神经外科学术大会:INC巴教授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 神外SCI国际期刊主编见面会主题征集 | 可获与主编面对面交 INC学术沙龙 | Couldwell教授主题演讲:从5000年前谈起颅底外科 2025年10月18日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天坛)神经外科学术大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