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神经内镜经鼻术后脑脊液漏:柔性薄膜如何实现颅底修复?

神经内镜经鼻术后脑脊液漏:柔性薄膜如何实现颅底修复?

经鼻神经内镜手术后出现剧烈头痛,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气颅。所谓气颅,是指气体进入颅内腔隙所形成的异常积气。这些气体可位于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内或脑室等不同部位。
本文有955个文字,大小约为5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神经内镜经鼻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应如何处理?

  经鼻神经内镜手术后出现剧烈头痛,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气颅。

  所谓气颅,是指气体进入颅内腔隙所形成的异常积气。

  这些气体可位于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内或脑室等不同部位。

  其根本原因,往往是脑脊液漏所引起。

  尽管目前颅底重建技术已相当成熟,术后脑脊液漏仍是经鼻颅底手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鞍底修复的核心目标包括:① 在颅腔与鼻窦腔之间建立牢固且密封的屏障;② 尽可能保留或恢复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

  若闭合不严密导致脑脊液漏,可能引发有症状的气颅或脑膜炎,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若术中未见脑脊液流出,单纯鞍内微腺瘤切除后通常不必重建;但对于多数鞍上型大腺瘤,尤其当鞍膈较薄或术中已出现脑脊液漏时,则必须进行鞍底修复。目前文献中已报道多种鞍底重建技术。

INC神经内镜专家施罗德教授分享颅底修复经验

INC神经内镜大咖施罗德教授  颅底重建分享

  INC神经内镜专家Henry W.S. Schroeder教授(施罗德教授)在2020年发表的论文《Repair of the sellar floor using bioresorbable polydioxanone foils after endoscopic endonasal pituitary surgery》中,介绍了一种采用可吸收聚二氧六环酮(polydioxanone,PDO)薄膜进行鞍底闭合的技术。该薄膜被安置于硬脑膜与鞍底骨窗边缘之间,既可固定鞍内填塞物,又能抵抗来自颅腔的压力。实际应用显示,该方法可实现良好的鞍底重建,未发生与技术或材料相关的不良事件。该薄膜在MRI和CT影像中易于辨识,不影响术后影像评估。

施罗德教授认为该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且可靠,脑脊液漏发生率低。当术后脑脊液漏风险较高、且鞍底仍保留足够骨缘可供薄膜固定时,可采用此法行鞍底重建。

  施罗德教授认为该技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且效果可靠,脑脊液漏发生率低。适用于术后脑脊液漏风险较高、且鞍底骨窗周边保留足够骨缘可用于固定薄膜的病例。

以下为一例鞍上-鞍旁型大腺瘤案例:

术前影像
A、B:术前影像。

  肿瘤切除后,为重建鞍底,将PDS薄膜修剪至其边缘与骨窗开口重叠约1-2mm的大小。随后将薄膜轻度弯曲并放置于硬膜外腔中鞍底骨缘的下方。

图:冠状位示意图显示垂体病变切除后的鞍区结构,可见 PDS 薄膜(聚二氧六环酮膜)被置于骨性鞍底与硬膜之间。图片版权:Jan-Philip Zeden
图片:冠状位示意图显示垂体病变切除后的鞍区结构,可见PDS薄膜(聚二氧六环酮膜)位于骨性鞍底与硬脑膜之间。图片版权:Jan-Philip Zeden

术后即刻影像。矢状位 T2WI(C)及 T1WI(D)示 PDS 薄膜呈无信号带(箭头)
C、D:术后即时影像。矢状位T2加权像(C)及T1加权像(D)显示PDS薄膜呈低信号带(箭头所示)。

术后 3 个月复查矢状位 T2WI 与 T1WI,可见 PDS 薄膜仍位于原位(箭头)。
E、F:术后3个月复查矢状位T2WI与T1WI,可见PDS薄膜仍保持在位(箭头所示)。

案例解析:柔性薄膜如何在鞍底重建中发挥作用?

  鞍底重建方法多样,突显了在经鼻垂体术后实现可靠、“水密”闭合的重要性。随着内镜技术的推广,仅少数“刚性”重建方案经过系统评估并得以应用。因此,目前共识推荐使用胶原基质、纤维蛋白胶等材料填充鞍内死腔;复杂缺损也可常规采用腹部脂肪填塞蝶窦或鼻中隔黏膜瓣转位覆盖。

  多数学者认为并非所有病例均需重建,但目前仍缺乏统一标准,是否加强修补通常基于术后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病变较大或结构复杂(如大腺瘤)

  术中出现明确脑脊液漏

  术后存在颅内压增高

  除上述危险因素外,以下临床观察也支持采用刚性重建:

  文献报道鞍内填塞物可脱入蝶窦,或鞍膈向病理性空蝶鞍内疝出,可能导致术后视力丧失;

  曾有药物治疗的泌乳素瘤患者术后出现视交叉疝入空蝶鞍,造成视力损害。

  可吸收刚性PDS薄膜作为“挡板”用于固定填塞物。该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已应用于眶壁骨折修复和鼻背支撑;

  具备可吸收性、惰性、稳定性及MRI无伪影等多种优点;

  无需获取自体组织,可快速、经济地实现稳定重建。

  该技术适用于术后脑脊液漏风险高、且鞍底开窗周围保留足够骨缘以固定薄膜的病例,尤其适用于大腺瘤。因此类患者鞍底常因长期受压而变薄甚至缺损,无法提供可用于重建的自体骨片。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神经内镜经鼻术后脑脊液漏:柔性薄膜如何实现颅底修复?”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6650.html
  • 更新时间:2025-09-15 11:11:50

神外资讯相关文章

内镜术后脑脊液漏、鼻窦损伤痛苦难治?INC福教授创新颅底
引言 经鼻内镜手术体表可以不见切口,但术后却常常长期逃不出两大并发症:鼻窦损伤和脑脊...
更新时间:2024-05-07 10:49:17
聚焦前沿 学术领航——第四届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云端峰会圆满谢幕
第四届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云端峰会NEUROSURGERY IS ART 本月,INC(International Neurosurgeons Circle)国际神...
更新时间:2025-01-22 13:36:11
国际神经外科专家Prof. James T.Rutka教授(鲁特卡教授)
James T.Rutka教授(鲁特卡教授),世界神经外科学院前院长(2011-2014)、世界神经外科专业知名...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5:24
【INC国际大咖研究成果】斜坡脊索瘤异种移植模型的构建与鉴定揭示肿瘤基因组
INC国际儿童脑瘤大咖、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执行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的 James T. Rut...
更新时间:2025-04-16 09:44:22
来看看开颅手术之后的小朋友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开颅手术,是一种涉及打开颅骨以治疗脑部疾病的外科手术。这类手术对于治疗脑肿瘤、脑血...
更新时间:2025-03-07 11:33:45
DIPG治疗新突破,MRgFUS联合化疗可增加疗效
DIPG ,全称 弥漫性内生型脑桥胶质瘤 ,是一种主要侵袭儿童的恶性脑瘤,全球每年数以万计的...
更新时间:2025-04-14 17:53:52
术后2年未复发!看INC大咖如何“不开颅”全切颅咽管瘤
听说颅咽管瘤术后容易复发? 别慌!INC国际神经外科大咖带着魔法来了不用开颅,照样全切肿瘤...
更新时间:2025-03-31 17:47:23
两三百万一针,靠打针即可”清零“癌细胞?CAR-T天价抗癌药真的这么神奇?
近日,一种声称120万一针,仅靠打针即可清零癌细胞的国内首款CAR-T细胞疗法药物获批上市。作...
更新时间:2021-09-15 09:51:33
光敏性癫痫 - 症状与诊疗
光敏性癫痫(PSE)是特定光刺激触发的癫痫综合征,青少年群体发病率达1.2/10万,女性占比6...
更新时间:2025-07-21 11:28:10
脑海绵状血管瘤出现癫痫时怎么办?进来看解决方法...
癫痫,因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会对神经元造成...
更新时间:2025-04-14 14:20:27
宝宝无故呛咳?有可能是脑肿瘤在生长!
呛咳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指在吞咽液体或食物时,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其进入气道而非食道...
更新时间:2025-02-28 10:54:49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