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脊髓病是怎么造成的?严重吗?
发布时间:2025-07-21 16:22:42 | 阅读:次| 关键词:放射性脊髓病是怎么造成的?严重吗?
- [案例]从偏瘫、面瘫恐惧中走出——香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 [案例]身体未报警,脑膜瘤已入侵大脑!切除与否如何抉择?
- [案例]18岁女孩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赴德寻求巴教授术后1年随访
- [案例]这种脑瘤手术可能变“木头人”? 20岁法学才女仅用23天战
- [案例]脑瘤潜伏者:一次体检意外发现4cm脑膜瘤,无症状的她为
- [案例]【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十|54岁,岩
放射性脊髓病(Radiation Myelopathy, RM)是脊髓受辐射损伤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接受>45Gy放射剂量者发生率12.7%,潜伏期3-48个月。典型表现为Lhermitte征(低头触电样感)、上行性感觉障碍、进行性截瘫三联征。核心病理为血管内皮损伤与少突胶质细胞凋亡,MRI特征性"铅笔样"水肿是诊断关键。
放射性脊髓病病理损伤
1. 急性期(放疗后1-6月)
血管内皮激活:
ICAM-1表达升高8.3倍(促进白细胞黏附)
血脊髓屏障破坏(血清S100B蛋白>0.8μg/L)
少突胶质细胞凋亡:
Caspase-3阳性率62.4%(正常<5%)
髓鞘碱性蛋白(MBP)下降至正常值35%
2. 亚急性期(6-24月)
微血管玻璃样变:
血管壁纤维素沉积厚度>15μm(正常<5μm)
局部缺血范围扩大(DTI显示FA值<0.3)
脱髓鞘区域融合:
髓鞘碎片化区域>3个脊髓节段(病理切片证实)
3. 慢性期(>24月)
胶质瘢痕形成:
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密度>2000个/mm²)
胶原纤维沉积(Masson染色阳性率89.3%)
轴突变性:
神经丝蛋白降解(NfL>3800pg/mL)
脊髓萎缩(矢状位直径<6mm)
放射性脊髓病临床特征
1. 感觉障碍演进
首发症状:
Lhermitte征阳性率78.3%(低头诱发颈部放电感)
潜伏期:放疗后4.2±1.3个月
感觉平面上升:
月均上升1.2个节段(胸髓最常见)
痛温觉分离:温度觉丧失早于触觉(相差2.1节段)
2. 运动功能恶化
截瘫进展速度:
ASIA分级月降0.8级(从D级到A级平均6.2个月)
肌力下降规律:远端→近端(踝背屈最先受累)
括约肌失控:
尿潴留发生率:病程3个月时24.1%,12个月时78.6%
残余尿量>100mL作为干预阈值
放射性脊髓病影像与电生理诊断
1. MRI特征序列
T2加权像:
"铅笔样"水肿(纵向延伸>3个椎体高度)
特异性96.3%(区别于多发性硬化斑块)
增强扫描:
慢性期局灶性强化(提示血脊屏障破坏)
强化范围与感觉平面一致率91.7%
2. 神经电生理预警
体感诱发电位(SEP):
N13潜伏期延长>3ms(敏感性82.4%)
波幅降低>50%(特异性94.2%)
运动诱发电位(MEP):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8ms
放射性脊髓病损伤机制
1. 氧化应激级联反应
辐射诱导自由基爆发:
脂质过氧化:MDA浓度升高至正常4.8倍
DNA损伤:脊髓组织γH2AX焦点数>25个/细胞
关键酶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至38%
2. 炎性因子风暴
TNF-α/IL-1β协同作用:
脑脊液TNF-α>35pg/mL(正常<5)
介导少突胶质细胞凋亡(caspase-8激活)
趋化因子募集:
MCP-1升高促进巨噬细胞浸润(密度>150个/mm²)
放射性脊髓病焦点问题
Q1:放射性脊髓病病因是什么?
三重致病基础:
辐射直接损伤:
>45Gy剂量致DNA双链断裂
干细胞池耗竭(放射敏感性差异)
血管内皮损伤:
微血栓形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升高)
缺血再灌注损伤
免疫炎症反应:
辐射暴露区持续抗原释放
自身抗体攻击髓鞘(抗MBP抗体阳性率41.3%)
Q2:疾病严重程度如何?
四级功能障碍:
轻度(ECOG 1级):
仅Lhermitte征+轻微感觉异常
5年进展率18.3%
中度(ECOG 2级):
行走需单拐(ASIA D级)
括约肌控制保留
重度(ECOG 3-4级):
轮椅依赖或卧床(ASIA A-B级)
完全性尿便失禁
终末期:
呼吸肌受累(C3以上损伤)
需永久机械通气

- 所属栏目:神外疾病
- 如想转载“放射性脊髓病是怎么造成的?严重吗?”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jibing/6084.html
- 更新时间:2025-07-21 16: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