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当前位置:INC > 神外疾病鞍上垂体瘤

鞍上垂体瘤

一、鞍上垂体瘤是什么病? 鞍上垂体瘤是一种起源于垂体组织的肿瘤,其主要生长位置在鞍隔上方。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多数为良性。鞍上垂体瘤的位置特殊,紧邻视神经、下丘脑等重
本文有2154个文字,大小约为10KB,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鞍上<a href='/naochuitiliu/' target='_blank'><u>垂体瘤</u></a>

  一、鞍上垂体瘤是什么病?

  鞍上垂体瘤是一种起源于垂体组织的肿瘤,其主要生长位置在鞍隔上方。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多数为良性。鞍上垂体瘤的位置特殊,紧邻视神经、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其生长可能会对这些结构产生压迫,进而引发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

  二、鞍上垂体瘤病因?

  1. 遗传因素

  部分鞍上垂体瘤与遗传因素有关。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 - 1),其相关基因的突变会增加垂体瘤的发病风险。MEN - 1基因主要编码一种名为menin的蛋白,这种蛋白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MEN - 1基因发生突变时,细胞的正常生长调控机制被破坏,垂体细胞可能出现异常增殖,从而导致鞍上垂体瘤的形成。

  2. 下丘脑因素

  下丘脑对垂体的功能调节起着关键作用。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促垂体激素来调节垂体细胞的分泌活动。如果下丘脑分泌的促垂体激素异常,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分泌过多,可能会刺激垂体相应细胞过度增生,进而引发鞍上垂体瘤。此外,下丘脑病变或损伤导致其对垂体的抑制性调节减弱,也可能促使垂体瘤的发生。

  3. 垂体细胞自身变化

  垂体细胞自身的基因突变或异常的信号转导通路也可能是鞍上垂体瘤的病因。例如,某些垂体瘤细胞中存在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基因的突变,这些突变会导致细胞内的信号通路持续激活,使细胞不断增殖。另外,细胞内的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如RAS基因激活或p53基因失活,也会破坏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平衡,促使垂体瘤的产生。

  三、鞍上垂体瘤症状表现?

  鞍上垂体瘤的症状因其大小、生长速度和产生的激素种类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

  头痛:由于肿瘤对硬脑膜的挤压和牵张作用引起,头痛可能较为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视力障碍:垂体瘤生长可能会对视神经产生压力,导致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双视或视力丧失。这是因为垂体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神经系统,包括视交叉、视神经和视束。

  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可能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导致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这种呕吐常在头痛之后出现。

  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垂体瘤可能会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单侧肢体感觉异常:位于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的垂体瘤可能会导致单侧肢体痛、温、震动、形体辨别觉减退或消失。

  性功能异常:对于女性,垂体瘤可能导致月经不规律、闭经或不孕;对于男性,则可能出现性欲降低、勃起功能障碍等症状。

  乳房分泌物:垂体瘤可能会导致乳腺分泌物的产生,包括乳汁、血液或透明液体。

  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型垂体瘤会导致病人出现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表现为肢端肥大、口唇肥厚、鼻子增大、毛发增多等。

  尿崩症:垂体瘤可能会干扰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导致患者频繁排尿和尿量增多。

  癫痫样抽搐:脑垂体瘤生长时压迫邻近的大脑组织,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缺血缺氧,使大脑皮层受到刺激而出现异常放电,诱发癫痫发作。

  四、鞍上垂体瘤检查方法?

  为了准确诊断鞍上垂体瘤,医生可能会采用以下检查方法:

  血清催乳素测定:用于诊断高泌乳素血症和垂体腺瘤的一种常规手段。通过抽取血液样本并分析其中的催乳素水平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

  鞍区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周围结构受压情况,有助于确诊垂体瘤。采用特殊梯度线圈对头颈部区域进行薄层扫描,通常需要约30分钟完成。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能提供关于垂体瘤代谢活性的信息,辅助判断肿瘤性质与功能状态。在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后进行全身扫描,时间依药物半衰期而异。

  脑脊液生长激素测定:可用于评估垂体瘤对下丘脑-垂体轴的影响。通过腰椎穿刺采集少量脑脊液样本,并送至实验室检测生长激素含量。

  视野检查:可帮助发现视交叉受压引起的视力障碍。使用特定仪器展示视野范围,并记录任何缺损或盲点。

  五、鞍上垂体瘤治疗方案?

  鞍上垂体瘤的治疗方案通常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速度、是否分泌激素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来确定,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肿瘤切除术:通常采用开颅手术的方式,在神经内镜下将肿瘤组织完整摘除。此方法通过直接移除鞍区的垂体瘤来缓解其对周围结构的压迫,从而改善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包括外照射和内放射两种方式。该措施适用于无法完全切除的垂体瘤患者,可减缓肿瘤生长速度,减轻压迫脑干的症状。

  激素替代疗法:涉及使用人工合成的类似天然激素的药物来弥补垂体功能低下导致的激素不足。垂体瘤有时会破坏垂体前叶的功能,引起一系列内分泌紊乱的症状如皮质醇缺乏。激素替代疗法旨在恢复正常的激素水平,缓解相关症状。

  靶向治疗:指针对特定分子异常的治疗方法,常使用分子靶向药物如舒尼替尼、培唑帕尼等。某些类型的垂体瘤可能具有特定的分子标志物,通过阻断这些标志物发挥作用的通路来抑制肿瘤生长。

  化疗: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化学药物来杀死快速增殖的癌细胞的一种方法。对于某些类型的垂体瘤,尤其是复发性或侵袭性的病例,化疗可能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六、鞍上垂体瘤复发?

  1. 复发原因

  肿瘤残留:手术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全切除肿瘤,残留的肿瘤细胞会继续增殖,导致复发。这可能是由于肿瘤与周围重要组织(如视神经、下丘脑等)粘连紧密,为了避免损伤这些组织,手术难以彻底清除肿瘤。例如,当肿瘤侵犯视神经鞘或下丘脑时,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结构,可能会有部分肿瘤组织残留。

  肿瘤细胞特性:某些鞍上垂体瘤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侵袭性。即使手术切除了大部分肿瘤,这些细胞仍可能在局部复发或者通过脑脊液等途径扩散到其他部位。例如,一些具有高侵袭性的垂体瘤会沿着神经纤维、血管周围间隙生长,很难通过手术完全清除。

  2. 复发监测

  影像学检查:患者需要定期进行MRI或CT检查,一般在术后第1年每3 - 6个月检查一次,之后根据情况适当延长检查间隔时间。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肿瘤是否有复发的迹象,如发现鞍上或鞍旁出现新的结节、原有手术区域的组织增厚等情况。

  内分泌功能监测:同时,要持续监测内分泌功能。如果患者原本的症状(如月经紊乱、肢端肥大等)再次出现,或者出现新的内分泌紊乱症状,如头痛、乏力等,可能提示鞍上垂体瘤复发。通过检测血液激素水平和进行动态功能试验,可以及时发现内分泌功能的异常变化。

  七、鞍上垂体瘤术后护理?

  鞍上垂体瘤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休息: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休息,以便让身体恢复和康复。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的体力活动。

  切口护理:术后切口通常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碰撞和感染。患者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并留意是否有红肿、渗液、脓液等异常情况。

  输液与饮食:术后通常会给患者输液,以维持身体的水平衡。同时,患者需要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适当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加速愈合。

  病情变化观察:护士会定期巡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切口恢复情况等。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呕吐等异常症状,并及时报告医生。

  疼痛管理: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特别是在切口周围。护士会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给予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镇痛等。

  药物管理:术后可能需要服用一些药物,如抗生素、激素替代治疗等。患者需要按医嘱准时服药,并注意规定的用药时长和剂量。

  康复训练:术后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功能的恢复。护士会根据医生的指导,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运动锻炼等。

  心理支持:鞍上垂体瘤手术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包括焦虑、抑郁等。护士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

  • 所属栏目:神外疾病
  • 如想转载“鞍上垂体瘤”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jibing/4741.html
  • 更新时间:2024-12-20 11:24:18

神外疾病相关文章

有体细胞型恶变的畸胎瘤还能活多久?手术能治好吗?
有体细胞型恶变的畸胎瘤是指成熟或未成熟畸胎瘤中,部分组织成分发生体细胞恶性转化,形...
更新时间:2025-06-06 14:41:53
混合型脑膜瘤(过渡性脑膜瘤)
混合型脑膜瘤是什么 混合型脑膜瘤也称过渡性脑膜瘤或过渡型脑膜瘤,是脑膜瘤的一种病理类...
更新时间:2023-03-06 14:31:48
顶叶脑膜瘤
顶叶脑膜瘤是什么 顶叶性脑膜瘤主要是指生长在顶叶这一部位的脑膜异常增生。 脑膜瘤一般是...
更新时间:2023-02-07 14:08:02
低颅压综合征
低颅压综合征是什么 低颅压综合征是指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
更新时间:2023-02-09 15:26:17
皮脂腺囊肿(粉瘤)
皮脂腺囊肿是什么?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主要是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引起的潴留性囊肿,皮...
更新时间:2023-02-23 15:28:54
肺癌脑转移瘤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其严重性不言而喻。而肺癌脑...
更新时间:2025-04-01 17:02:02
夹层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是什么病? 夹层动脉瘤,又称动脉剥离,是血液进入动脉壁形成血肿或动脉壁内自发...
更新时间:2025-01-08 18:49:04
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什么? 腔隙性脑梗死主要指大脑细小血管,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一些阻...
更新时间:2023-02-21 15:50:54
挤压综合征
挤压综合征是什么 挤压综合征是指人体四肢或躯干等肌肉丰富的部位遭受重物(如,石块、土...
更新时间:2023-02-23 15:24:48
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
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Familial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FCCM)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疾病,以脑...
更新时间:2025-03-05 17:09:47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颅内淋巴瘤(脑淋巴瘤)

更新时间:2023-03-03 11:30:15

垂体囊肿

更新时间:2023-01-30 09:43:37

Rathke囊肿(垂体胶样囊肿)

更新时间:2023-03-02 11:57:50

脑干梗塞(脑干梗死)

更新时间:2023-02-06 11:57:27

神经鞘瘤(施万细胞瘤)

更新时间:2023-03-02 14:31:10

脑内血肿(颅内血肿)

更新时间:2023-02-13 16:04:14

腓总神经损伤

更新时间:2023-02-23 14:28:41

基底节出血

更新时间:2023-02-27 11:02:13

硬脑膜下积液

更新时间:2023-02-21 15:46:14

脑桥小脑角综合征

更新时间:2023-02-27 14:35:13

相关文章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 诊断与治疗

更新时间:2025-07-16 13:44:34

恶病质状态 - 症状与诊断

更新时间:2025-07-16 13:37:58

肿瘤热与普通发热有什么区别?

更新时间:2025-07-16 11:49:32

副肿瘤综合征 - 症状与诊断

更新时间:2025-07-16 11:27:15

学术活动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