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天坛医院手术实录|小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从高风险手术到自由奔跑的重生之路

天坛医院手术实录|小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从高风险手术到自由奔跑的重生之路

“右小脑出血性血管畸形已实现完整切除,无残留且未产生不良影响……” 术后 3 个月,巴教授的评估让张先生悬心落地。手术全切病灶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手段,也是实现治愈的根本途径。在北
本文有1253个文字,大小约为6KB,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这是属于我的全新开始 —— 感恩爱人记录下这珍贵瞬间。

  高难度开颅术后 3 个月,一湖夕阳下,在渐逝的晚霞中,我奔向新生。

高难开颅术后3个月:一湖夕阳,在渐渐消逝的晚霞之下,我奔向新生

38 岁设计师的生命转折:小脑海绵状血管瘤确诊

  张先生,38 岁,被诊断为小脑海绵状血管瘤。作为用双手勾勒绚烂人生的设计师,他的事业正处巅峰,家庭幸福美满。然而医生的话让他陷入困境:“这台手术风险极高,术后状况可能更糟。” 但他拒绝向命运妥协:“世界这么大,总会有医生能成功手术!我不要惶惶度日,而要热烈地活着!”

  设计师的工作依赖极致的手部精细操控 —— 从画笔力道的轻重拿捏,到线条勾勒的流畅精准;从色彩调和的细腻过渡,到细节处理的毫厘把控。这些创作核心要素,全凭小脑对精细动作的精密调节。这场手术的成败,不仅关乎病灶清除,更决定着这双创造美的手能否继续挥洒灵感。

转机时刻:与 INC 巴教授的诊疗对话

  当张先生向巴教授抛出疑虑:“您为何确定术后我能回归正常生活?手术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教授给出解答 ——

  “右小脑出血性血管畸形已实现完整切除,无残留且未产生不良影响……” 术后 3 个月,巴教授的评估让张先生悬心落地。手术全切病灶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手段,也是实现治愈的根本途径。在北京天坛医院与巴特朗菲教授的联合攻坚下,这颗困扰他的 “不定时炸弹” 终于被排除,再出血的梦魇随之烟消云散。

术前术后MRI对比

  张先生发来的视频中,夕阳下的他自由奔跑,每个动作都迸发着蓬勃生命力。“在你们的照护下,我正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言语间满是喜悦。晚风吹拂面庞,天边彩霞将他的笑容映照得格外灿烂 —— 那个曾被病痛禁锢的男人,终于重获熟悉的畅快与洒脱。

  作为艺术创作者,他术后感悟:“学习没有捷径,治疗之路亦然。对于位置复杂的病灶,成功绝非易事。患者能做的,就是争取更优秀的主刀医生,这是为自己争取生机的最大努力。” 张先生的果断选择,为自己赢得了重获新生的机会。

而用手创造艺术的他,术后也写下:学习没有捷径。

神经外科医生的价值体现:当患者重拥生活

  巴教授收到张先生奔跑的视频时,嘴角扬起欣慰的微笑。“通过神经外科技术创造美好,让患者摆脱病痛” 是他始终的追求。这位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即将开启夏季中国行,继续为疑难病例带来治愈希望。

保守观察的隐患:两个月内二次出血危机

  “再次出血” 是无数脑海绵状血管瘤家庭的噩梦。部分患者大出血后随出血吸收出现 “假性恢复”,却暗藏神经组织持续受损的风险。更煎熬的是症状持续恶化却求医无门的患者 —— 他们在疾病折磨与焦虑中双重挣扎,细微不适都会引发 “是否再次出血” 的恐慌。许多人依赖药物缓解焦虑,而焦虑又反过来增加出血风险,形成恶性循环。难道只能在恐惧中度过余生?

  张先生曾亲历此噩梦:2024 年 10 月 1 日出现头晕、右手写字颤抖,初以为感冒;一周后在篮球场突感右侧肢体失控,CT 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出血;再一周后,头晕、恶心、复视、行走不稳、上肢持物晃动等症状接踵而至,头颅 MRI 提示右侧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畸形伴出血可能。

术前MRI

  更严峻的是手术风险:病灶位于脑功能区,当地医院建议 “手术可能导致偏瘫,暂时观察”。但短短两个月后,血管瘤再次出血。尽管未侵入脑干,手术仍面临巨大挑战:病灶位于小脑偏腹侧,位置深在(距枕骨较远),对手术入路要求苛刻;体积虽小却深埋正常小脑皮质下,术中造瘘位置确认困难。幕下小脑上入路虽可最大程度减少小脑损伤,但操作空间狭窄,对术者技术要求极高。

巴教授的解答:手术安全性与生活质量的保障

  “为何您确信我术后能正常生活?其他医生说症状可能加重。” 这是张先生的疑问,也是众多疑难患者的心声。

  巴教授回应:“我完成过无数复杂脑部手术。手术存在风险,如同驾车失控可能导致事故,但这是我的日常工作,无需恐惧。” 作为国际神经外科权威,他在 40 余国开展学术与手术交流,积累了丰富疑难病例经验。在 “第四届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云端峰会” 上,巴教授特别致谢:“感谢中国同事,尤其是北京天坛医院的同仁……” 自 2023 年 6 月起,他正式受聘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外籍专家,为疑难病例搭建了新的诊疗平台。

巴教授亲自查房时,他已能精准完成指鼻试验,这一重要临床指标不仅印证了手术的成功,更标志着患者的小脑功能得到了保留。

  手术成功后,张先生转入 ICU 观察,恢复情况令人振奋:巴教授查房时,他已能精准完成指鼻试验,这一关键指标印证了小脑功能的保留。术后仅三天,他的恢复状态已显著向好。

生命的主动权:患者决心与医疗信任的力量

  患者的决心与对医疗的信任,是成功治疗的重要砝码。张先生的经历印证:当先进医疗技术与患者求生意志结合,复杂病灶的治愈并非遥不可及。愿他在未来岁月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更多巴教授天坛手术纪实:

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 一次摔倒,竟摔出了“潜伏”在脑干的胶质瘤!
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 偶然发现、无症状,被体检报告“揭发”的脑瘤,切吗?
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 “视力一天天变差”,中外专家联手开颅,揪出脑瘤真凶!
  • 所属栏目: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 如想转载“天坛医院手术实录|小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从高风险手术到自由奔跑的重生之路”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xueguanliu/5724.html
  • 更新时间:2025-06-12 10:06:48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相关文章

脑干肿瘤“零并发症”全切、1天出ICU——INC国际教授突破“生命禁区”手术
2023年11月,INC国际巴教授来华示范疑难手术,又为多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顺利全切手...
更新时间:2023-11-22 10:42:18
五分钟内致人瘫痪……脊髓海绵状血管瘤为何如此险要?该如何治疗?
短短五分钟内,从热爱生活的阳光女孩坠入到人生低谷; 从刚具备独自生活的能力到耗尽父母...
更新时间:2022-10-22 12:44:52
较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全切术后两年没有复发,“运动达人”重回幸福人生
坚持、坚持、再坚持面对凶险的脑干手术,他坚强地挺了过来;术后,他依然是那个热爱运动...
更新时间:2023-03-16 16:24:21
风险大、手术难、预后不明?INC神外教授远程咨询,为疑难脑瘤患者重燃希望
INC德国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在10月30日抵达中国后已经开启了精彩的学术交流活动,...
更新时间:2023-11-22 10:21:25
25岁女孩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引发瘫痪,手术全切后重新站了起来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生长于脑干,其特点是反复出血,对人体影响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一般...
更新时间:2023-05-05 18:24:39
2岁儿童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全切案例
巴特朗菲教授曾在4月和6月两次来华在苏州大学附属一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手术指...
更新时间:2021-12-15 09:55:24
顺利手术逆转命运:较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年4次出血致重度残疾后的重生
脑出血,我们已经谈之色变, 其实更可怕的还有脑干出血! 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包括中脑、...
更新时间:2024-06-24 15:56:29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后好转是“自愈”吗?反复出血有哪些风险?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家属自述: 脑干出血到离世,然后7天发生了什么? 18日下午3点多,妻...
更新时间:2023-11-09 10:27:52
儿童脑内潜藏的这个“怪兽”,“卧薪尝胆”只为致命一击?
小小的他们是父母精心浇灌的花朵,然而在这稚嫩的头颅内,竟潜藏着骇人的怪兽! 怪兽对两个...
更新时间:2024-12-05 14:47:25
2次脑干出血,患者从「手术风险极高」到「术后恢复良好」的诊疗历程
28岁的琳琳在不足两月内经历2次脑干出血。她与家人多方求医、研读专业资料后,一个沉重共...
更新时间:2025-07-16 09:20:38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胶质瘤

更新时间:2021-12-15 13:40:40

致命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赴德手术案例

更新时间:2021-12-14 16:47:00

相关文章

脑瘤急剧增长伴多次出血及面肌痉挛

更新时间:2025-07-01 08:59:23

学术活动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