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肿瘤术后功能完好:巴教授示范手术最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5-08-19 10:16:23 | 阅读:次| 关键词:脑干肿瘤术后功能完好:巴教授示范手术最新成果
- [案例]颅底手术视野盲区优化:显微镜与神经内镜的协同应用
- [案例]面神经鞘瘤诊疗:9岁患儿CPA区巨大肿瘤全切与神经功能重
- [案例]延髓颈髓占位深度解析:生命中枢占位危机
- [案例]下丘脑错构瘤致性早熟、“痴笑性”癫痫,这种“黑科技
- [案例]较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全切术后两年没有复发,“运动达
- [案例]视神经胶质瘤和神经纤维瘤病两则案例分析
INC巴特朗菲教授中国行持续开展。目前,巴教授已与国内神经外科团队协作,主刀完成多例高难度手术。这些患者曾因病情复杂、手术风险高及术后并发症风险而面临困境。凭借巴教授的精准技术与丰富经验,脑干、脊髓髓内、桥小脑角(CPA)区、三脑室等疑难部位肿瘤被成功切除。“非常感谢巴教授,非常有幸遇到巴教授!”患者有望摆脱疾病阴影,术后恢复平稳,笑容重现于患者及其家人脸庞。
28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吴先生是受益者之一。其肿瘤位于手术禁区——中脑腹侧面,周围密布重要神经血管。巴教授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成功实现病灶全切。
43岁的周女士术前表达“一切都拜托教授了”,道出众多患者的期望与信任。当巴教授在手术室外竖起拇指宣告“肿瘤全切”时,这份信任获得圆满回应。
与神经纤维瘤病抗争26年的文昊,术后次日以颤抖而感激的声音表示:“Thank you, Professor. You saved my life。”
“No Problem”脑干术后清醒患者以OK手势回应
8月17日,巴教授为一名28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吴先生)成功手术。吴先生实属幸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在早期阶段即被发现,并由巴教授精准切除,消除了再出血风险。术前,迫切希望回归正常生活的吴先生坚定表示:“我对教授非常有信心!” 年轻的他已无法承受持续担忧出血的精神压力。
手术于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成功实施。吴先生的病灶位于大脑脚中脑腹侧面,毗邻脚间窝,解剖位置复杂:
运动功能风险:大脑脚内含下行运动纤维束,损伤可致对侧肢体偏瘫。
颅神经风险: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发出,术中牵拉或热损伤可能导致瞳孔散大、复视及眼睑下垂。
操作挑战:病变位置深在,手术通道狭窄,对器械操作精度要求极高。
巴教授采用耳后“C形”弧形切口,经乙状窦后入路精准切除血管瘤。
关键手术步骤包括:
降低颅内压:切开硬膜后充分释放脑脊液,使小脑自然松弛,避免牵开器压迫,最大限度保护脑组织。
精细神经保护:术中清晰辨识并保护动眼神经、三叉神经、滑车神经及面听神经复合体,同时避免损伤大脑后动脉穿通支、小脑上动脉及重要静脉。
实时功能监测:全程联合多模态神经电生理监测(SSEPs、MEPs、BAEPs及颅神经监测),确保神经功能完整。
最终实现肿瘤全切,手术成功。
术后当天ICU查房,巴教授询问患者状态,患者以“OK”手势回应并清晰回答“No problem”。肢体活动、眼球运动正常,无面部麻木。
脊髓髓内肿瘤术后次日“谢谢巴教授,您救了我的命!”
那位在巴教授示范手术中感动众人的斗士文昊,于8月15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由巴教授成功全切高风险脊髓髓内肿瘤。
点击阅读:“肿瘤全切!”德国神经外科专家走出手术室,家属报以热烈掌声!
术后次日,巴教授于普通病房查房。术前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的文昊恢复如何?虽腿部肌力仍弱,但自述灵活性较术前改善,双手可活动。得知脊髓肿瘤已全切,这位坚强患者以颤抖声音表示:“Thank you, Professor. You saved my life.” 教授亦竖起拇指给予鼓励。
又一例脊髓髓内肿瘤手术成功,“一切顺利,全切!”
术前等候期间陪伴文昊家属的另一位脊髓髓内肿瘤患者——43岁周女士(T12-L1髓内占位)手术顺利完成。“一切都拜托教授了!”——这份厚重的信任终获完美回应。
走廊尽头,巴教授望见周女士家属,未及走近便竖起拇指示意——“一切顺利,肿瘤全切!”此手势提前传递了手术喜讯。
面对复杂神经外科疾病的挑战,患者及家属展现的勇气、坚韧与不放弃精神令人动容。生命值得微笑以待,而中外专家的精诚合作让希望之光更明亮。衷心祝愿每位患者:更多期待成真、更多困惑得解、更多美好人生篇章待书写!

- 所属栏目:脑肿瘤
- 如想转载“脑干肿瘤术后功能完好:巴教授示范手术最新成果”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naozhongliu/6390.html
- 更新时间:2025-08-19 10:02:52
- 上一篇:颅底手术视野盲区优化:显微镜与神经内镜的协同应用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