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的影像学表现
发布时间:2025-11-10 17:56:44 | 阅读:次| 关键词:原发性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的影像学表现
- [案例]天坛医院手术案例纪实-19岁青少年三脑室巨大肿瘤切除:
- [案例]INC国际三大教授参与欧洲EANS共识——海绵窦脑膜瘤开颅、
- [案例]基底节区肿瘤术后重返校园:从手术禁区到小小英雄之路
- [案例]脑干胶质瘤|10年前,医生都说手术没有意义 VS 10年后,她
- [案例]胶质瘤复发应对策略:国际专家提出免开颅方案
- [案例]脑干间变型室管膜瘤德国手术全切案例
INC国际神经外科专家、曾任世界神经外科学院院长、现任《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主编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授发表研究论文《Imaging findings in primary intracranial 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s》(原发性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的影像学表现),以下为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01 研究背景
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 AT/RT)属于罕见且高度侵袭性肿瘤类型,主要发病于儿童群体。影像学特征通常被认为缺乏特异性。然而,正确诊断AT/RT至关重要,因为该肿瘤的临床预后显著差异,需要采取更积极治疗方案。
02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明确AT/RT的影像学特征。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内11例原发性颅内AT/R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评估内容包含CT(n=11)、MR(n=7)、临床资料(n=11)及病理资料(n=11)。3例患者进行FISH分析,显示22号染色体单体性(bcr 22q11位点缺失)。所有肿瘤均实施INI-1(BAF47)免疫组化染色。
03 研究结果
1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分布从1个月至15岁,平均年龄3岁8个月。肿瘤位置:后颅窝6例,颅上区5例。肿瘤表现为高密度实性成分(64%),注射造影剂后呈现中度至明显强化。MR成像显示,T1加权像以等信号为主(57%),T2加权像呈T2缩短伴不均匀性(86%)。所有肿瘤体积较大,平均4.2×3.7cm,并存在钙化倾向(36%)、出血(46%)、坏死(46%)及周围水肿(100%)。此外,脑脊液播散倾向较高,5例患者(46%)出现脑和/或脊髓转移。随访期间(n=7),6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时这些患者均表现为颅内及脊髓广泛蛛网膜下腔播散。
04 研究结论
颅内AT/RT不具备特异性影像学特征,但其大体积、CT显示高密度实性成分伴钙化、出血、坏死及蛛网膜下腔播散的高发倾向提示,在儿童大体积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应考虑AT/RT可能性。
05 关于作者
研究结论表明颅内AT/RT不具有特异性影像学特征,但其大体积、CT显示高密度实性成分伴钙化、出血、坏死及蛛网膜下腔播散的高发倾向提示,在儿童大体积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应考虑AT/RT可能性。关于作者部分保持原文结构完整性。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原发性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的影像学表现”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7014.html
- 更新时间:2025-11-10 17:52:22
- 上一篇:免疫治疗如何对抗儿童高级别脑瘤?新进展来了!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