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内镜颅底手术中颅底缺损重建技术:13个国家40个学术机构的68位专家分享
发布时间:2025-10-27 14:16:09 | 阅读:次| 关键词:10大内镜颅底手术中颅底缺损重建技术:13个国家40个学术机构的68位专家分享
- [案例]静脉畸形伴出血、开颅手术、介入手术和伽马刀哪种治疗
- [案例]头痛别再忍了,这5种头痛可能危及生命!
- [案例]【INC国际神外大咖咨询答疑系列】颅咽管瘤手术5大热点问
- [案例]【福医妙手】INC国际福教授颅咽管瘤案例一|35岁,全切,
- [案例]职业女性高位脊髓室管膜瘤,手术瘫痪、致残风险大,如
- [案例]偶然间发现的低级别胶质瘤需要手术吗?没有症状要手术
近年来,内镜颅底手术(ESBS)在技术发展和适应症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许多既往需要开颅手术的疾病,现在可以通过创伤更小的内镜技术进行处理。基于其疗效相当、并发症发生率低及微创特性,ESBS技术及其开展机构的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大多数硬膜内ESBS手术需要创建颅底缺损,导致鼻窦与颅腔相通并可能引发脑脊液漏,因此颅底重建(SBR)对于预防持续性脑脊液漏相关并发症(如脑膜炎、颅内积气等)具有关键作用。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整合ESBS专家积累的经验与技术,建立针对不同部位缺损(包括常规病例和罕见复杂病例)的SBR及术后管理综合框架。最终目标包括:突出与已发表证据相关的关键技术要点(特别针对早期职业医师),为ESBS方案规范化奠定基础,并通过优化临床决策改善患者预后,同时降低风险、成本与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共纳入来自13个国家40个学术机构的68位专家(平均ESBS经验18年),包括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塞巴斯蒂安·福洛里希,"福教授")在内的多位内镜颅底手术专家。基于专家访谈结果,针对常见颅底重建问题提出了十个解决方案。研究表明:1)对于高危脑脊液漏缺损,首选鼻中隔黏膜瓣进行修复;2)所有解剖亚区均倾向于采用多层重建技术,且随着缺损范围和复杂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重建层数;3)在嵌片技术材料选择、低流量缺损修复方式(游离移植物应用)、无鼻中隔时的替代方案、鼻腔填塞、组织密封剂使用、腰椎引流及术后管理等环节存在显著的实践差异。研究同时总结了专家共识点与分歧点。

尽管ESBS应用日益广泛,但SBR仍存在局限性及后续挑战。ESBS的复杂性要求手术团队具备丰富经验、技术能力及多学科协作的围术期规划。以下内容是基于访谈专家观点总结的颅底缺损修复技术及移植材料应用方案。通过提炼专家最常见实践模式,最终形成针对不同类型腹侧颅底缺损的标准化重建流程。

1. 鞍区脑脊液渗漏型缺损修复方案
专家针对鞍区脑脊液渗漏缺损的修复方案如图1所示。多数专家采用单层嵌片(60%)和单层覆盖片(87.5%),约四分之一专家使用两层或以上嵌片(27.5%)。最常用的硬膜内嵌片材料为胶原基质,其次为脂肪组织。硬膜外嵌片使用频率较低,主要采用胶原基质和筋膜瓣(FL)。此外,12.5%的专家采用刚性支撑重建。在覆盖片重建中,游离黏膜瓣(FMG)在鼻中隔完整(57.5%)与不完整(85%)情况下均为最常用材料。当鼻中隔完整时,35%专家优先选择鼻中隔黏膜瓣(NSF);当NSF不可用时,10%专家采用其他鼻内瓣膜。

2. 鞍膈可见破口型缺损处理方案
图2总结了专家处理鞍膈蛛网膜破损型缺损的实践方案。60%专家推荐至少两层嵌片,40%仅使用单层。脂肪是最常见的嵌片材料,其次为止血材料和胶原基质,通常置于硬膜下间隙。值得注意的是,17.5%专家考虑采用刚性嵌片重建。覆盖片材料方面,97.5%专家使用单层且倾向于血管化重建:当鼻中隔存在时采用NSF,缺失时选用FMG或非NSF鼻内瓣(如侧鼻壁瓣[LNWF])。

3. 鞍上区缺损修复原则
鞍上区重建原则见图3。多数专家(62.5%)使用两层或以上嵌片,35%使用单层嵌片。覆盖片方面,75%专家采用单层,25%使用多层。总体上,最常见的鞍上区(SS)重建方式为两层嵌片(硬膜下脂肪和/或筋膜瓣结合硬膜外筋膜瓣)配合单层覆盖片。若鼻中隔可用,专家均采用NSF。然而当鼻中隔不可用时,覆盖片选择呈现多样性,多数专家考虑替代血管化方案,最常选用LNWF或鼻外带蒂瓣(如颅骨膜瓣或颞颞顶筋膜瓣[TPFF])。

4. 经筛板缺损修复方案
图4展示了专家修复大型前颅窝(ACF)缺损的多样化实践。多数专家(65%)偏好两层或以上嵌片,35%倾向单层嵌片。覆盖片方面,67.5%偏好单层,30%使用多层。总体而言,ACF缺损的嵌片重建通常包含两层:硬膜下胶原基质、筋膜瓣和/或脂肪结合硬膜外筋膜瓣。覆盖片重建最常为单层,NSF在可用时普遍作为首选。当鼻中隔不可用时,最常采用颅骨膜瓣,但LNWF、游离非黏膜移植物和FMG也被部分团队使用。

5. 后颅窝缺损修复技术
后颅窝(PCF)缺损修复在专家中存在高度异质性,尤以嵌片重建为著(图5)。专家最常使用至少两层嵌片(70%)和覆盖片(55%)。嵌片重建中最常见硬膜下脂肪和硬膜外筋膜瓣的组合,许多专家报告使用"硬膜外折叠"技术(将密封层中央部分置于硬膜下/外,周边区域构成骨和硬脑膜上的覆盖片,中央区另以脂肪移植物作为覆盖片),类似"垫圈密封"原理。其他嵌片材料包括胶原基质(15%)。最常用的覆盖片重建为NSF(95%)。若NSF不可用,则选用其他鼻内瓣(LNWF,52.5%)、鼻外瓣(TPFF,40%)和游离筋膜瓣。值得注意的是,两名(5%)专家在鼻中隔不可用时考虑直接进行游离组织移植伴微血管吻合。

6. 创伤性筛板/筛窦缺损修复
对于需立即修复或保守治疗失败的创伤性筛板/筛窦缺损(治疗方案存在差异),采用嵌片(47%)或使用单层嵌片(47%),以及单层覆盖片(91.2%)。最常用方案为单层FMG覆盖片(82.4%)。近半数专家不使用任何嵌片移植物,使用时优先选择硬膜下胶原栓或脂肪栓(图6)。

7. 医源性筛板/筛窦缺损处理
对于医源性筛板/筛窦漏修复,多数专家偏好单层嵌片(55.9%),约三分之一不采用嵌片。几乎所有专家(88.2%)使用单层覆盖片,首选FMG(91.2%),其次为NSF(35.3%)。若使用嵌片,多采用置于硬膜下或硬膜外间隙的合成材料(图7)。

8. 额窦后壁缺损修复策略
对于额窦内侧后壁缺损,所有专家偏好纯内镜入路(Draf2b、2c或3术式)。对于外侧后壁缺损,多数专家倾向内镜与开颅手术结合:75%专家采用内镜入路(Draf2b、2c、3和/或眶周悬吊术),开颅手术中最常使用经眶或直接眉弓切口(32.5%)、钻孔引流(27.5%)和骨瓣成形术(22.5%)。多数专家偏好单层嵌片(70.6%),采用硬膜下放置的胶原基质、ECM基支架、脂肪或筋膜瓣。几乎所有专家(97.1%)倾向单层覆盖片,材料为FMG或NSF(图8)。

9. 自发性筛窦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修复
对于自发性筛窦脑脊液漏或脑膜脑膨出修复,专家偏好内镜入路,选择不采用嵌片(41.2%)或单层嵌片(58.8%),配合单层覆盖片(94.1%)。若使用嵌片,通常为硬膜下放置的合成或自体材料。如图9所示,FMG和NSF是常用覆盖材料(分别为64%和50%)。

10. 自发性蝶窦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处理
如图10总结,对于自发性蝶窦外侧隐窝(SSLR)脑脊液漏或脑膜脑膨出,多数专家倾向放置至少一层嵌片(79.4%),几乎所有专家偏好单层覆盖片(97.1%)。嵌片材料选择多样,值得注意的是23.5%专家同时偏好刚性结构作为嵌片重建。覆盖修复材料包括NSF(提及对侧和同侧)或FMG。

结论
颅底重建与ESBS术后管理具有高度复杂性,存在多样化的临床实践模式与专家策略。当前研究通过整合多中心经验为临床争议领域提供参考,未来仍需更高质量研究以确立最优管理范式。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10大内镜颅底手术中颅底缺损重建技术:13个国家40个学术机构的68位专家分享”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6904.html
- 更新时间:2025-10-27 13:5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