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INC国际大咖研究成果】反复鼻出血背后的脑内“隐患”:HHT患者脑AVM,手术还是观察?

【INC国际大咖研究成果】反复鼻出血背后的脑内“隐患”:HHT患者脑AVM,手术还是观察?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作为一种罕见疾病,为患者带来长期挑战,除反复鼻出血、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外,脑动静脉畸形(脑AVM)是其更危险且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有1517个文字,大小约为7KB,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作为一种罕见疾病,为患者带来长期挑战,除反复鼻出血、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外,脑动静脉畸形(脑AVM)是其更危险且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HHT本身罕见,加之脑AVM相关治疗的文献证据匮乏,目前国际上缺乏公认的HHT脑AVM标准治疗模式,仅推荐个体化方案,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具体效果也缺乏明确报道。

  为解答“手术与非手术哪种更适合HHT脑AVM患者”这一关键问题,INC国际脑血管专家Michael T. Lawton教授牵头,联合美国、加拿大14家中心(脑血管畸形联盟BVMC),从数据库中筛选41例HHT合并脑AVM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最终为该问题提供了关键线索。

“手术与非手术哪种更适合 HHT 脑 AVM 患者

HHT与脑AVM的特殊关联解析

  HHT为何种疾病?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HHT)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简而言之即“家族中可能不止一人患病”。

  其核心问题为血管发育异常:患者皮肤、黏膜出现扩张的毛细血管,因此常表现为反复鼻出血;更复杂的是,内脏和大脑也可能生长“畸形血管”,例如肺AVM、脑AVM。

  其中,脑AVM是HHT患者最需警惕的神经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5%-23%的HHT患者会检出脑AVM,这些AVM多数具有特点:体积小(多数小于3cm)、位置表浅、通常仅有一根供血动脉和一根引流静脉,看似“不复杂”,但风险不容忽视:每年有0.36%-1.02%的破裂出血概率,一旦出血可能导致中风、癫痫甚至死亡。

  难题在于:HHT过于罕见,关于“脑AVM该如何治疗”的研究极为有限。国际指南仅强调“个体化治疗”,但具体何时该手术、何时可观察,医生缺乏足够数据支撑。

  直至这项多中心研究《Surgical Treatment vs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nsortium Study》最终填补了这一空白。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该项回顾性研究纳入来自14个医疗中心的41例患者,分为两组:

  手术组:19人,共切除20个脑AVM(部分患者存在多个病灶);

  非手术组:22人,共33个脑AVM,接受观察、放疗或栓塞治疗(未行手术)。

  研究团队对这些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手术组平均随访9.6年(最长超过30年),非手术组平均随访4.6年。

研究团队跟着这些患者走了很久:手术组平均随访 9.6 年(最长的甚至超过 30 年),非手术组平均随访 4.6 年。

手术效果显示长期安全可靠:

  所有手术切除的AVM均达到完全消除;74%的患者在长期随访中保持良好功能状态;仅9%的患者出现功能状态恶化,低于非手术组的16%;研究中报道的手术并发症均为暂时性,包括感觉运动障碍和共济失调,均在术后一个月内缓解。

手术效果:长期安全可靠

与非手术治疗组的比较显示:

  非手术治疗组中,59%的患者选择单纯观察,27%接受放射外科治疗,9%仅行栓塞治疗。平均随访4.6年后,68%的患者功能状态良好,但功能恶化比例高于手术组。值得注意的是,非手术组中大多数病变(如所有枕叶、顶叶病变和83%的额叶病变)为无症状性,这可能影响了治疗决策。

与非手术治疗的比较

研究结论

  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HHT(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其脑动静脉畸形(AVM)长期功能预后与非手术治疗(包括观察治疗)相当,且不良结局更少。

  因此,在多学科团队制定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中,将外科切除作为HHT患者脑动静脉畸形的一种管理选择是合理的。

手术与放疗/栓塞的选择策略解析

  针对“是否所有HHT患者的脑AVM均需手术”的疑问,答案并非绝对肯定,但本研究为医生提供了更明确方向。

  手术具有一项明显优势:即时根治,无“潜伏期”。例如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虽能治疗小AVM,但需等待1-2年才能确认疗效,此期间AVM仍存在破裂风险;栓塞治疗(用材料堵塞血管)则难以完全根治,论文中即有2例患者尝试栓塞未成功,最终依赖手术解决。对于HHT患者常见的“小而浅”AVM,手术可实现一次根治。

  但手术前存在重要前提:必须优先筛查肺AVM。研究团队特别提示:HHT患者常合并肺AVM,若未提前处理,术中可能出现肺出血、脑脓肿等风险。因此术前完成检查,发现问题先行栓塞,能显著降低手术风险。

  此外,并非所有AVM均适合手术。例如非手术组中,许多患者的AVM位于枕叶(视觉相关区域)且无症状,医生会选择观察——因手术即使安全仍存风险,对于无症状的低风险AVM,“观察”亦为合理选择。

  本研究项目负责人INC国际脑血管专家Michael T. Lawton教授表示:“虽样本量有限,但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指导,支持在适当情况下将手术切除纳入治疗选择。”该研究提醒临床医生,对于疑似HHT的患者(如表现多发脑AVM、鼻出血家族史等),应考虑HHT诊断,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筛查。

 

参考资料

《Surgical Treatment vs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nsortium Study》 Neurosurgery 82:35-47, 2018 DOI:10.1093/neuros/nyx168

INC国际脑血管专家Michael T. Lawton教授简介

  INC国际Michael T. Lawton教授作为巴罗神经学研究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深耕于脑动静脉畸形的形成、遗传学特征和破裂的治疗,以及脑部血管瘤的血液动力学、破裂、数字建模等领域。其临床研究涵盖血管瘤、动静脉畸形、颅内搭桥的微创治疗方法及微创治疗临床数据。

  他发表450余篇神经外科专业文章,撰写3部个人著作(动脉瘤手术治疗著作《七种脑动静脉畸形:切除原理和技巧》、《七种动脉瘤:夹闭术的原理和技巧》、《七种搭桥术:血运重建的原则和技术》),作为70多本医学专业书籍的部分章节作者,获得近20项国际医学奖项,受邀进行600多个专业讲座及担任世界40多个神经外科机构的特邀教授。

动脉瘤手术治疗著作《七种脑动静脉畸形:切除原理和技巧》、《七种动脉瘤:夹闭术的原理和技巧》、《七种搭桥术:血运重建的原则和技术》

神经外科经验:

脑动静脉畸形:1300例

脑动脉瘤:5350余例

海绵状血管畸形:1400余例

INC 国际脑血管专家  Michael T. Lawton教授

*手术案例数据引自美国巴罗神经学研究所官网(2025年10月14日更新)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INC国际大咖研究成果】反复鼻出血背后的脑内“隐患”:HHT患者脑AVM,手术还是观察?”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6824.html
  • 更新时间:2025-10-15 10:33:20

神外资讯相关文章

儿童脑海绵状血管瘤,会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有些患儿的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这种疾病大多成海绵状,因此而得名。 它常在...
更新时间:2025-02-27 10:34:23
第三届国际神外SCI杂志主编团见面会报名开启!
2025年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权威SCI期刊主编团见面会 人工智能助力SCI论文写作 小会场面对...
更新时间:2024-12-17 11:19:49
手术室里的“圣诞不归人”——INC巴特朗菲教授抵达中国,首站到苏州!
巴教授已正式抵达中国! 圣诞节的医然坚守,这位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将这样过 选择做一名医生...
更新时间:2024-12-23 15:50:44
经鼻还是开颅?福洛里希教授的 "双镜联合" 技术如何实现肿瘤全切?
"双镜联合" 技术通过显微镜与神经内镜的协同,为颅颈交界区脊索瘤等复杂病变提供了...
更新时间:2025-06-29 09:47:06
经鼻手术,切口小就顺利?你不知道的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
INC福教授手术效果为何这么好? ▼INC福教授中国疑难示范手术团队专访中,苏州大学附属四医院...
更新时间:2024-07-08 15:50:56
神经内镜经鼻术后脑脊液漏:柔性薄膜如何实现颅底修复?
经鼻神经内镜手术后出现剧烈头痛,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气颅。所谓气颅,是指气体进入颅内...
更新时间:2025-09-15 11:11:50
【中法医学交流】“筷子技术”提出者,国际神经内镜专家INC法国Froelich教授
2023年5月12日,时隔三年,神经内镜筷子手法提出者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颅底手术委员会主席...
更新时间:2023-05-04 17:47:26
【INC国际大咖研究成果】BRAF V600E在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中的治疗及预后意义
INC国际儿童脑瘤大咖、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执行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的 James T. Rut...
更新时间:2025-04-22 10:58:16
下周行程继续 | 化疗、观察…被认为“无法手术”的他们在春天等来了巴教授!
多名患者翘首以盼! INC巴特朗菲教授下周行程继续! 春日已近,更多的希望即将在这个春天萌芽...
更新时间:2025-03-24 17:12:25
1974-2024携手脑干50年的“love story”「INC云端峰会」巴教授精彩分享
2025年1月11日,INC(International Neurosurgeons Circle)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
更新时间:2025-02-11 10:51:08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2025年10月18日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天坛)神经外科学术大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