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和复发因素是什么?如何治疗?
编辑:INC | 发布时间:2022-05-11 17:27| 阅读:次|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和复发因素是什么?
- [案例]德国30岁脊髓内肿瘤治疗案例
- [案例]德国成功案例分享:58岁脑干胶质瘤,不想认命!
- [案例]7岁男孩巨大胶质瘤并压迫脑干如何长期生存?
- [案例]「胶质瘤案例」丘脑胶质瘤导致偏瘫、失语
- [案例]【视频故事】复杂位置巨大脑膜瘤赴德手术记录
- [案例]功能区胶质瘤手术风险大不大?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什么情况下会出血?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复发获手术全切治疗案例
1、45岁脑干延髓脑桥海绵状血管瘤
术前:发病2年前发现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偶发小量脑干出血,10天前迅速出现感觉运动障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功能不全。遂转诊德国INI,巴特朗菲教授为其手术。
术后:全切病变,手术顺利。术后第1天,ICU治疗观察。术后第3天:复查CT正常,未发现脑水肿及新发脑出血,继续ICU观察。术后第7天,患者呼吸功能好转,自主呼吸好,无吞咽困难等,遂转到普通病房治疗,患者能在协助下下床、少量活动,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术后第15天,患者吞咽功能、肢体无力、发音较术前明显好转,能够完全自主站立行走出院。术后9月,复查MR显示病变全切,脑干组织复位等。

2、50多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6次出血
术前:肢体无力、面部麻木、构音障碍,10多年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史,既往共发生5次脑干出血。3度因出血引起生命垂危入住ICU 治疗60多天,有高血压病史。第6次脑干出血活动期,压迫第四脑室。
术后:巴特朗菲教授全切肿瘤,手术顺利。ICU治疗时间:1天,可完全自主呼吸,术后第2天拔插管并转出ICU病房。出院时间:术后2周。术后功能状态:术后一周,患者能独立下床、少量活动,面部麻木消失,一侧头部麻木感较手术前好转,发音较术前好转,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0天左右顺利拆线,术后2周出院。
3、61岁脑干中脑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反复脑干出血

巴教授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经验要点总结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首次出血率仅为0.6%-1.1%,而再次出血率则可高达30%-60%;而且每出血一次,再次出血间隔缩短;每出血一次,患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而神经系统症状能够恢复的可能性越小。然而,脑干长期被视为“手术禁区”,即使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术中辅助技术发展及脑干安全区的发现,直到如今依然仅有少数术者有较多成功的手术报导。
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就是少数术者中的一员,他的手术理念支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自然病史提示及时正确的处理以防止再出血极为关键,而及时的手术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专注脑干手术30多年、上千台成功脑干手术记录,多年的钻研和手术成功经验成就了巴特朗菲教授当之无愧的世界颅底、脑干手术大师。综合其300多例手术经验,INC巴教授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经验要点总结如下:
1、临床症状严重提示有手术指征;
2、偶然发现的(静态的,无临床表现,无出血)海绵状血管瘤暂时不需要手术治疗;
3、在进展恶化快的病人中,紧急手术切除肿瘤是有益的,相当于抢救性手术;
4、有很多手术入路是可以选择的,但最短到达肿瘤的手术路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术入路选择;有的较长的入路在特定情况下对功能的保护是很好的。
5、根据巴教授手术的患者,90%以上的患者可以达到良好或极好的预后。
6、再发出血的患者应该再次手术

- 所属栏目:脑血管瘤
- 如想转载“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和复发因素是什么?如何治疗?”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naoxueguanliu/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