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指征有哪些?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22-03-08 17:04:39 | 阅读:次|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指征有哪些
- [案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急性出血期的抉择:「回家静养」还是「
- [案例]25岁瘫痪女孩手术全切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案例
- [案例]13岁女孩如何“斗赢”5cm巨大髓母细胞瘤?Rutka教授术后
- [案例]儿童反复头痛、还可能智力下降!脑血管病-烟雾病的“无
- [案例]良性脑瘤预后却“不良”?INC国际四大颅咽管瘤专家:如
- [案例]功能性垂体瘤—泌乳素瘤可以不手术吗?INC国际大咖施罗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生长于脑干,其特点是反复出血,对人体影响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一般没有出血的可以观察,只要有出血史,就应该治疗,手术治疗是根本性解决办法,全切除可以达到康复状态。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指征有哪些?
磁共振成像发现越来越多的海绵状血管瘤是脑干出血的原因。这种少见的血管畸形的较佳治疗,手术适应症和干预时间仍在讨论中,因为迄今为止的经验主要是基于病例报告。相关机构研究了20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其中10例接受了手术切除。基于这些经验,研究得出结论:对于反复出血、持续或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应尝试手术切除海绵状血管瘤。在合并静脉畸形的病例中,海绵状血管瘤应选择性切除。手术应该是完全的,因为残留的海绵状血管瘤会导致反复出血。手术应在亚急性期进行。晚期手术增加了额外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神经生理监测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如何治疗
也有研究评估了术后即刻和随访结果,包括临床表现、术前出血发生率、病灶的位置和大小以及较后一次出血事件后的手术时机。具体来说,分析了以下参数:1)出血的数量;2)精确的脑干位置(脑桥、脑桥和延髓);3)手术前后的脑神经状态;4)手术前后的运动和感觉缺陷;5)病变的大小(体积);和6)术前和术后Karnofsky表现量表(KPS)评分。16例患者出现多次出血,是桥脑海绵状血管瘤(75%)。平均术前KPS评分为70.3±16.3(标准差)。26例(72.2%)患者出现颅神经损害,13例(36.1%)出现运动障碍,17例(47.2%)出现感觉障碍。病灶体积从0.18到18.18厘米不等3(平均4.75厘米3).术后并发症包括17名患者出现新的脑神经缺损,3名患者出现运动障碍,12名患者出现新的感觉障碍。在平均21.5个月的随访期内,22例患者的KPS评分在80~100分之间。手术时机(出血后)和多次出血不影响长期结果。然而,较高的术前KPS评分和较小体积的病变是与较好的较终结果相关的因素(p%3C 0.05)。主要发病率主要与术前状态有关,与手术治疗关系不大。由于脑干出血,术后新的脑神经缺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前。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如何治疗?
基于这些发现,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是大多数此类病例的优选治疗方法,因为与一次或多次脑干出血相关的发病率很高。
有症状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在一次出血后应考虑手术治疗。仔细选择较佳的手术入路和细致的显微外科技术是必要的。现代工具的额外使用,如神经导航、内窥镜辅助和监测,可以有助于手术的顺利性。

- 所属栏目:脑血管瘤
- 如想转载“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指征有哪些?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如何治疗?”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naoxueguanliu/1565.html
- 更新时间:2022-03-08 16: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