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体细胞型脑膜瘤
发布时间:2023-03-06 13:49:17 | 阅读:次| 关键词:合体细胞型脑膜瘤
- [案例]22岁大学生功能区旁海绵状血管瘤出血、肢体无力,能全切
- [案例]高难度开颅术后多久能坐飞机?能健身……听巴教授如何
- [案例]听神经瘤放疗失败后还能手术吗?医生:风险或翻倍!
- [案例]德国成功案例交流:58岁脑干胶质瘤,不想认命!
- [案例]2次脑干出血,患者从「手术风险极高」到「术后恢复良好
- [案例]中年女士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后三次出血脑干组织受损,
合体细胞型脑膜瘤是什么?
合体细胞型脑膜瘤,又称脑膜上皮型或内皮型脑膜瘤,是良性脑膜瘤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发生在脑镰刀、蝶骨邈等部位。经常出现头痛、嗅觉丧失等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肿瘤主要由蜘蛛网膜上皮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呈心性排列或呈索状,细胞间血管较少,无胶原纤维。临床上主要是手术切除。完全切除后,效果良好,术后不易复发。
合体细胞型脑膜瘤原因
合体细胞型脑膜瘤的病因尚不清楚。
合体细胞型脑膜瘤症状
合体细胞脑膜瘤主要发生在镰刀、蝶骨邈等部位。经常出现头痛、嗅觉丧失等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肿瘤主要由蜘蛛网膜上皮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呈心性排列或呈条状,细胞间血管较少,无胶原纤维。
合体细胞型脑膜瘤检查
1、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是诊断脑膜瘤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了解肿瘤和脑膜,也可以了解脑膜瘤沿着脑膜生长的情况。它的主要特点是脑膜尾征,俗称鼠尾征。我们还可以了解肿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核磁共振比CT更有利于颅内的软组织、神经和血管。
2、CT检查:CT检查能明确脑膜瘤是否有钙化,了解颅骨增生或颅骨损伤,是对核磁共振的合适补充,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CT对肿瘤钙化和颅骨的显示比核磁共振更清晰。
3、活性组织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
4、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
合体细胞型脑膜瘤治疗
合体细胞型脑膜瘤属于内皮型脑膜瘤,属于常见的脑膜瘤类型。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因为脑膜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可以治愈,对药物等治疗方法没合适果,也不是很敏感。如果术后有残留物,可以通过辅助放疗或伽玛刀治疗来杀死肿瘤细胞。脑膜瘤的预后一般都比较好,即使术后复发,生长缓慢,也没必要太担心。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的发展,延长生存期,好转生存质量。
合体细胞型脑膜瘤预防
1、避免有害物质的入侵(促癌因素)有助于避免或尽可能少地接触有害物质。
2、提高机体抵抗肿瘤的免疫力有助于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的斗争。
合体细胞型脑膜瘤护理
脑膜瘤的护理方法与肿瘤的位置有关,具体如下:
1、中心区域:观察病人的肢体活动、肌肉力量和感觉;
2、鞍区:注意病人尿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3、语言区域:观察病人是否有失语表现;
4、桥小脑角及脑干区:观察病人呼吸、心率、血压及意识是否有障碍;
5、较大的肿瘤: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因为较大的肿瘤切除后脑水肿可能会导致精神障碍,但大多数是短暂的。当出现精神障碍时,需要有人陪伴,以避免不良事件。

- 所属栏目:神外疾病
- 如想转载“合体细胞型脑膜瘤”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jibing/3095.html
- 更新时间:2023-03-06 13: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