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我脑子里的“雷”突然爆了:才18岁,偏瘫、面瘫、吞咽困难,卧床不起

我脑子里的“雷”突然爆了:才18岁,偏瘫、面瘫、吞咽困难,卧床不起

18岁患者米拉突发剧烈头痛后,出现左侧肢体功能障碍、面部歪斜及饮水呛咳等症状,短期内发展为卧床状态。经检查确诊为桥脑部位海绵状血管瘤破裂,该区域传统被视为手术禁区。
本文有897个文字,大小约为4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18岁患者米拉突发剧烈头痛后,出现左侧肢体功能障碍、面部歪斜及饮水呛咳等症状,短期内发展为卧床状态。经检查确诊为桥脑部位海绵状血管瘤破裂,该区域传统被视为手术禁区。

身体左半侧像罢工了一样不听使唤,嘴角不自主地歪斜,连喝口水都会呛到

  患者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头痛、左侧轻偏瘫(2级)、面瘫、严重吞咽困难及卧床不起。巴教授凭借30余年脑干手术经验,成功实施病灶切除手术。术后患者面瘫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急性头痛、左侧轻偏瘫(2级)、面瘫、严重吞咽困难、卧床不起
病灶位于桥脑位置,这一度被成为“手术禁区”的地方

病理机制与临床风险​

  出血作为脑海绵状血管瘤(CCM)患者主要发病机制,其急慢性出血的分子与细胞机制尚未完全明确。CCM属于动态发展病灶,可形成、增大或表现侵袭性行为导致反复出血。出血性卒中是CCM患者致残主要原因,病灶增大和出血可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头痛、癫痫发作,严重者可致死。研究表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风险高于其他部位。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具有不可预测性,可能发生于运动、情绪波动、熬夜劳累等场景,亦可无明确诱因突发。日常生活中如行走、睡眠、运动时均可能突发出血。若脑干出血量较大,抢救难度显著增加,轻则造成运动、语言等功能不可逆损伤,重则直接危及生命。因此,多次出血患者不仅症状持续加重,还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诱发抑郁症。

临床数据与治疗决策​

  一项纳入81项研究、404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年出血率为每患者年4.67%,年再出血率达34.44%。确诊时31%患者出现运动障碍,51%存在颅神经麻痹,2.05%表现为呼吸功能障碍。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干预,手术成为预防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的主要途径。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81项研究,涉及4046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年出血率为每患者年4.67%,每年再出血率为34.44%。

桥脑海绵状血管瘤治疗进展​

  2025年10月18日,INC巴特朗菲教授在天坛神经外科学术大会分享专题报告《How to improve the exposure and resection of intraaxial brainstem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using skull base techniques and other strategies》,基于近50年脑干手术经验,系统阐述脑干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畸形切除术的颅底技术进阶与策略优化。

  截至2025年,巴教授累计完成373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包括216例女性患者和157例男性患者,年龄分布1-69岁。手术部位分布:104例位于中脑,216例位于桥脑,53例位于延髓。

桥脑海绵状血管瘤病变位置,血管病变不邻接桥脑表面,但它单侧移动周围的固有结构,包括外展神经和面神经。

桥脑解剖与手术风险​

  桥脑作为脑干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大脑下行神经纤维传导和躯体感觉上行传导功能。手术操作若出现偏差,极易损伤神经功能导致严重后果:

  外展神经核损伤可能导致斜视

  面神经核损伤可引发面瘫

  三叉神经核损害导致面部感觉异常

  下行神经传导损伤可引起瘫痪或偏瘫

  严重脑干损害可能影响呼吸和心跳功能

巴教授根据桥脑的解剖及病变的复杂关系总结了五大手术入路

手术入路选择策略​

巴教授根据桥脑解剖结构与病变复杂关系,总结五大手术入路:

  经髓帆入路

  经桥脑臂入路

  远外侧入路(延髓脑桥沟区域为安全进入区)

远外侧入路示意图,脑干安全进入区:延髓脑桥沟区域

  小脑上外侧入路

  颞颞下经天幕入路

  具体入路选择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及主刀医生经验综合决定。桥脑海绵状血管瘤病变位置虽不直接邻接桥脑表面,但会单侧移动周围结构,包括外展神经和面神经等重要组织。

  巴教授根据桥脑解剖结构与病变复杂关系,总结五大手术入路:经髓帆入路、经桥脑臂入路、远外侧入路、小脑上外侧入路、颞颞下经天幕入路。具体入路选择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及主刀医生经验综合决定。远外侧入路示意图显示延髓脑桥沟区域为脑干安全进入区。桥脑海绵状血管瘤病变位置虽不直接邻接桥脑表面,但会单侧移动周围结构,包括外展神经和面神经等重要组织。

巴教授桥脑海绵状血管瘤案例

  • 所属栏目: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 如想转载“我脑子里的“雷”突然爆了:才18岁,偏瘫、面瘫、吞咽困难,卧床不起”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xueguanliu/6997.html
  • 更新时间:2025-11-08 08:53:35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相关文章

鞍内海绵状血管瘤案例分析
鞍内海绵状血管瘤案例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是良性血管病变,发生在大脑的轴内和轴外区域...
更新时间:2021-12-14 17:05:08
就诊感冒,竟在神经外科确诊?儿童颅内发现“爆米花”样病变!
提及“血管瘤”,人们常联想到体表隆起性肿块。然而,有一种血管瘤深藏于脑实质内部,即...
更新时间:2025-08-01 08:54:24
“不定时炸弹”--脑海绵状血管瘤,多次出血怎么办?
脑海绵状血管瘤作为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是由于 毛细血管血管壁基因异常 导致的,患者有时...
更新时间:2025-04-21 13:47:07
巴教授让她的“下半辈子能够过的有生活质量”,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如是
我希望我的下半辈子能够过的有生活质量。来自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在手术室中,47岁的...
更新时间:2025-03-04 15:25:44
出血四次?手术后复发?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能治吗?
2022年的夏天,对于十八岁的沐沐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夏天。在这个夏天,她和一个与自己纠缠了...
更新时间:2025-04-09 10:30:27
“无明显诱因头痛、眩晕呕吐”原判为疲劳性轻微不适,影像检查确诊脑干出血
一次常规午睡后突发头痛,后续伴随呕吐、眩晕及舌体麻木……这些“轻微症状”背后,竟潜...
更新时间:2025-07-15 08:59:46
「脑瘤案例」颈髓脑干血管病变德国手术案例
作为国际盛名的神经外科咨询中心,德国INI医院不仅在神外疾病治疗方面处在国际前沿,同时...
更新时间:2023-03-16 16:31:01
跨越千里求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后重新站立
陈先生就诊后,医学检查怀疑其症状由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所致。而在住院期间,病灶再次...
更新时间:2025-06-19 10:28:48
命悬一线!45岁女性深夜突发脑出血,看INC 巴教授如何用毫米级操作从 “鬼门
凌晨3时,45岁的Laura因突发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被送入急救室。出血导致她出现面瘫与偏瘫,...
更新时间:2025-09-27 09:27:56
68岁疑难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自述,中外专家竟然同台为我手术!
我一定要再去德国68岁的柯女士兴奋的语气里夹杂着期待。 她与德国的不解之缘是从1983年起,...
更新时间:2024-12-11 11:10:43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胶质瘤

更新时间:2021-12-15 13:40:40

致命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赴德手术案例

更新时间:2021-12-14 16:47:00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2025天坛神经外科学术大会:INC巴教授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 神外SCI国际期刊主编见面会主题征集 | 可获与主编面对面交 INC学术沙龙 | Couldwell教授主题演讲:从5000年前谈起颅底外科 2025年10月18日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天坛)神经外科学术大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