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反复出血致残8载,今朝终复行走如常!
发布时间:2025-08-14 08:53:04 | 阅读:次| 关键词:脑干反复出血致残8载,今朝终复行走如常!
- [案例]得了这种胶质瘤,竟有望通过全切手术治愈!
- [案例]18岁女孩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赴德寻求巴教授术后1年随访
- [案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瘤,INC川岛教授颈动脉内膜切除
- [案例]儿童丘脑胶质瘤手术凶多吉少?INC国际Rutka教授迎难而上,
- [案例]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怎么治疗?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 [案例]18mm脑干肿瘤:活检还是直接切除?一个7岁患儿母亲的选择
"长达8年时间,医生告知手术或致瘫痪,无奈选择保守观察。未料其间竟遭遇4次脑干出血,彻底沦为残疾人。如今肿瘤终得根除,可自主行走,轮椅生涯就此终结!"
这是一位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抗争8年的患者。年逾六旬的他,人生新章方始开启。而此前所有"保守观察"的医嘱,最终皆化作利刃,成为其血泪教训。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否注定无法安全手术,仅能保守观察直至反复出血?61岁李爷爷的经历或可揭晓答案......
PART 01 四次脑干出血致重度残疾
61岁的李爷爷曾体格健壮、热衷户外运动,却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侵蚀下日渐衰弱。这一位于"手术禁区"的肿瘤,8年前即被检出。多次脑干出血令其数度濒危,家人亦备受煎熬。历经当地医院ICU内2个月的保守治疗及脑积水分流术后,病情暂缓,然下一次出血即将出现。多位医生强调病变位置风险极高,手术可能导致吞咽障碍、呼吸衰竭、瘫痪甚至死亡,故均建议保守观察。然连续4次脑干出血后,其症状持续加重、出血间隔缩短、恢复可能递减......末次出血时,李爷爷出现剧烈头痛、偏瘫、核间性眼震、共济失调及步态不稳等危重症状,生活无法自理,出行长期依赖轮椅,几近处于残疾状态。目睹身体每况愈下、肿瘤日益失控,他不禁质疑:保守观察确有意义?年已六十有余,此般躯体尚能"观察"几载?在家属支持下,李爷爷终寻至专精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拥300余例成功手术经验的巴特朗菲教授。
巴特朗菲教授(Dr Bertalanffy)系脑干手术领域权威,已发表大量关于海绵状血管畸形基础研究与显微外科治疗的学术论著。——英国海绵状血管瘤联盟
PART 02 全切手术重启行走人生
异于其他医生观点,巴教授详阅病史后判定:此时手术的获益仍高于保守治疗。"唯有确保可完美实施手术且患者获益时方应治疗;若风险过高或存在不利因素,则需暂缓甚至放弃手术。"在此理念下,手术迅即展开。术中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全切肿瘤,未引发脑出血、脑水肿等损伤,而脑干切口仅1.1厘米,于毫厘间彻底清除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D1 术后首日
ICU监护期间,当日即拔除气管插管,恢复完全自主呼吸。
D2 术后次日
CT复查无异常,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D3 术后第三日
可在辅助下床活动,于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训练。头痛显著缓解,步态不稳改善,肢体无力稍减轻,未出现呼吸抑制、肢体瘫痪加重等手术相关并发症。
D10 术后第十日
切口拆线顺利。
D12 术后第十二日
平安出院。头痛消失,肢体无力与步态不稳较术前明显好转。经康复训练后,李爷爷终可如常出行。
"晚年生活竟能如此绚烂!" 术后多年,李爷爷笑声依旧洪亮。我们诚愿这位历经磨难、勇除痼疾的"老将"安享曾错失的人生。
INC国际脑血管专家 巴特朗菲教授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巴特朗菲教授,现任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精于大脑半球病变、脑干病变、脑血管病、深部胶质瘤、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肿瘤切除及神经吻合术,亦擅长各类椎管内肿瘤手术。
巴特朗菲教授曾获欧洲、中东、北非、日本、中国、韩国、新西兰、南非、智利等40国学术邀约,出席400余场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特邀讲者,对全球神经外科发展贡献卓著,尤以颅底外科与脑脊髓显微外科血管病变治疗为最。
INC巴特朗菲教授8月中国行进行中,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案例来源:INC巴特朗菲教授学术演讲分享

- 所属栏目: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 如想转载“脑干反复出血致残8载,今朝终复行走如常!”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xueguanliu/6347.html
- 更新时间:2025-08-14 08:46:25
- 上一篇:7岁女童脑干-中脑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巴教授手术治疗案例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