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脑膜瘤不开颅手术7天出院!脑干巨大脑膜瘤,经单鼻孔“筷子”技术巧取肿瘤

不开颅手术7天出院!脑干巨大脑膜瘤,经单鼻孔“筷子”技术巧取肿瘤

无需开颅,仅采用右侧单鼻孔入路,运用“筷子”技术成功实现肿瘤全切。脑干复位良好,未见脑脊液漏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术后一天即可下地活动,术后一周顺利出院。
本文有1883个文字,大小约为9KB,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肿瘤切除不难,实现良好切除效果不易

  后脑勺疼痛症状,竟源于脑瘤。29×39×38mm这一巨大岩斜区脑膜瘤挤压“生命禁区”脑干,与神经血管结构紧密粘连。最终,在INC福教授制定的个体化手术方案下,从术前栓塞、入路设计到手术实施。无需开颅,仅采用右侧单鼻孔入路,运用“筷子”技术成功实现肿瘤全切。脑干复位良好,未见脑脊液漏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术后一天即可下地活动,术后一周顺利出院。

一个巨大岩斜区脑膜瘤
术前术后MRI对比

01 误以为普通头痛,颅内竟藏“炸弹”

  生活中头痛常见,33岁的诺亚长期感到后脑勺隐痛,起初归因于工作劳累,随着疼痛频率增加,就医检查。CT结果令人震惊——其颅底岩斜区存在直径约4厘米的脑膜瘤!该肿瘤挤压脑桥,虽无继发性脑积水,仅表现为普通头痛,极具隐匿性。

  “肿瘤潜伏多久?”诺亚深感后怕。若非及时就医,后果难料。1. 肿瘤位置深、体积大,已压迫脑干;岩斜区脑膜瘤指起源于以岩-斜裂为中心的中上斜坡及三叉神经内侧岩骨的脑膜瘤。因岩斜区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肿瘤压迫脑干、颅底神经及血管,被视为神经外科极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

诺亚术前影像,左侧岩斜区脑膜瘤,呈不均匀强化。
诺亚术前影像显示左侧岩斜区脑膜瘤,呈不均匀强化。

▼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难度随肿瘤增大及脑干水肿风险上升而递增

岩斜区脑膜瘤,随着肿瘤大小增大及脑干水肿机率增加,手术难度逐渐增加

  供血动脉(主要为咽升动脉和颈内动脉硬脑膜分支)显露困难,术中易损伤出血。咽升动脉是滋养软腭、咽鼓管、口鼻咽及部分椎旁骨骼肌的重要血管,同时分布于后组颅神经、鼓室及部分后颅窝硬膜,手术中血管处理与保护至关重要。

  手术核心目标不仅在于切除,更在于判断是否应切除及如何切除。其核心是实现肿瘤全切除,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故手术策略决策需综合考量上述关键因素。

02 开颅手术 VS 经鼻内镜手术:福教授“定制”策略解析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前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福教授)

  诺亚主刀医生为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前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福教授),这位擅长显微镜+神经内镜“双镜联合”手术的颅底肿瘤专家,将“为患者而战”理念融入每位患者的治疗细节,提供个体化方案。

  同属岩斜区脑膜瘤,为何部分需开颅,部分适用经鼻内镜手术?福教授与施罗德教授等参与的治疗共识解读中,深入探讨了手术入路选择。乙状窦后入路较适合向后颅窝大范围生长延伸的岩斜区脑膜瘤;经岩骨入路适用于未向下或向外侧延伸至内听道的岩斜区脑膜瘤;而起源于正中线的斜坡中段肿瘤则是内镜经鼻入路的良好适应症...手术入路选择应考量肿瘤位置(后颅窝、中颅窝或横跨颅中、后窝)、患者年龄、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听力、面瘫等)、目标切除范围及术者技术熟练度。不同手术入路(甚至联合入路)均可获良好效果,但无绝对最优入路——需因病制宜。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应考虑肿瘤的位置(后颅窝、中颅窝或横跨颅中、后窝)、患者的年龄、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听力、面瘫等)、手术切除范围以及外科医生对手术技术的信心。

  福教授于北京天坛医院手术交流期间,曾成功为一名岩斜区脑膜瘤患者手术。该肿瘤位于岩尖区,压迫脑干及左颞叶,福教授针对性选择颞下岩前入路(改良Kawase入路)。此入路直达岩尖,提供更佳视野,显著提升切除率,同时降低颞叶、脑干或颅神经牵拉损伤风险,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保障预后质量。

点击阅读:天坛医院手术纪实 | 4.5cm脑膜瘤紧压脑干成功手术,勇敢辣妈的彪悍人生!

肿瘤CT上看是个后颅窝硬膜外钙化病灶,核磁上表现为左侧岩斜区一个占位性病变,向后压迫脑干

  诺亚的肿瘤CT表现为后颅窝硬膜外钙化病灶,MRI显示左侧岩斜区占位性病变,向后压迫脑干。因此,福教授选择经鼻内镜手术——分步策略:先行血管栓塞术阻断肿瘤血供,再应用先进单鼻孔内镜技术精准切除。

手术难点1:血供丰富,术中出血控制难度大

  具体分析:鉴于肿瘤血供丰富,福教授术前DSA检查显示其主要供血动脉为咽升动脉及脑膜垂体干。

诺亚术前栓塞咽升动脉及脑膜垂体干
诺亚术前接受咽升动脉及脑膜垂体干栓塞

  要求:阻断肿瘤血供,减少术中出血。

  福教授策略:栓塞可减少出血、软化肿瘤,利于切除。本例主要供血动脉为咽升动脉颈静脉孔支;虽磨除JT后可显露,但其深而偏外的走行限制早期电凝,故符合术前栓塞指征。为降低后组颅神经损伤风险,选用弹簧圈栓塞。栓塞可减少出血、软化肿瘤,便于切除。

矢状位 MRI 显示肿瘤经栓塞后血供部分阻断(部分去血管化)。

矢状位MRI显示栓塞后肿瘤血供部分阻断(部分去血管化)。

手术难点2:肿瘤位置深在,与神经、血管粘连严重

  具体分析:诺亚术前栓塞后MRI 3D-CISS序列多平面重建显示脑膜瘤与神经血管结构关系复杂。

MRI诺亚术前栓塞后3D-CISS序列多平面重建 MRI,可见脑膜瘤与神经血管结构的复杂关系。
手术必须要在保留神经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安全切除,同时不损伤周围重要血管,谨慎将肿瘤与其剥离开来。

  要求:手术须在保留神经功能前提下安全切除,避免损伤周围重要血管,谨慎分离肿瘤。

  福教授策略:内镜经鼻经斜坡入路(EETA)提供由内向外抵达斜坡及枕骨大孔的通道。然而,所有扩展内镜经鼻入路均需经翼突入路并广泛开放蝶窦,破坏鼻腔解剖结构。此外,脑膜瘤等硬膜内病变的颅底重建仍是主要挑战,常需取鼻中隔黏膜瓣。尽管扩展内镜经鼻入路创伤较小,但仍伴随鼻腔并发症,鼻中隔黏膜瓣的使用是重要因素之一。

点击阅读,了解更多:微创经鼻内镜手术≠无损伤,失去嗅觉、鼻腔结构破坏、大出血...居然会有这些并发症

尽管扩展内镜经鼻入路创伤更小,但仍伴随鼻腔并发症,而鼻中隔黏膜瓣的使用是重要因素之一。

  为最大限度降低颅底手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福教授选择单鼻孔入路,结合“筷子”技术配合角度镜及器械操作。该术式保留鼻腔解剖结构,通过蝶窦颅腔化及鼻咽顶黏膜缝合重建,避免使用鼻中隔黏膜瓣。

独创“筷子技术chopsticks technique”

福教授在学术沙龙中演示筷子技术操作技巧,“鼻腔的结构,内镜术前是什么样子,手术后也应该是维持原样!”

  福教授学术沙龙演示筷子技术操作技巧,强调“鼻腔结构,内镜术前状态,术后应维持原样!”

  与双鼻孔技术不同,此入路无需扩展经鼻通道即可直接抵达对侧岩斜区。“筷子技术”为核心,将狭小鼻腔作为内镜及器械的“通道”,保护鼻内结构,在单鼻孔狭窄空间内获得360°手术视野,变操作空间不足为可操作性优势。

  完整的鼻中隔及蝶窦前壁为内镜与吸引器提供支点,实现关键神经血管结构附近的毫米级精准操控。此外,器械与内镜互不干扰,手指微小动作即可在吸引器尖端产生所需移动幅度,提升操作精准度。

03 经单鼻孔入路全切肿瘤,术后一周出院

  在福教授手术理念指导下,这场岩斜区脑膜瘤攻坚战展开。福教授精细操作:经鼻咽上壁进入蝶窦(SS)后,首先确认左侧旁岩段颈内动脉,继而磨除低位中线旁斜坡及左侧颈静脉结节(JT),直至显露舌下神经管。完成肿瘤去血管化后,切开硬膜,仔细分离肿瘤,实现Simpson I级全切除。

图:现国际通行的Simpson分级预测脑膜瘤复发的关系
图:现国际通行的Simpson分级预测脑膜瘤复发的关系

  关闭术腔时,以腹部脂肪填塞硬膜内腔及蝶窦,缝合鼻黏膜,表面覆盖硅胶片保湿;硅胶支架留置4周后取出。

A、B:术后 CT 轴位及矢状位,绿色显示单鼻孔入路,鼻腔完整性得以保持;鼻中隔、上颌窦、后组筛窦及左侧蝶窦间隔均完整。

A、B:术后CT轴位及矢状位,绿色标示单鼻孔入路,鼻腔结构保持完整;鼻中隔、上颌窦、后组筛窦及左侧蝶窦间隔均完整。

C:为抵达肿瘤外侧部分,已行左侧颈静脉结节(JT)磨除。
C:为抵达肿瘤外侧部分,已行左侧颈静脉结节(JT)磨除。

D:蝶窦被颅腔化并以自体脂肪填充,鼻黏膜缝合;肿瘤全切除,未见脑脊液漏。
D:蝶窦颅腔化并以自体脂肪填充,鼻黏膜缝合;肿瘤全切除,未见脑脊液漏。

  术后恢复:术后第1天开始下床活动,无神经功能障碍、脑脊液漏或感染发生,术后1周出院。

  术后4周内镜复查显示鼻黏膜缝合处愈合良好,无结痂,患者无鼻部不适。

术后 4 周内镜复查显示鼻黏膜缝合处愈合良好,无结痂,患者无鼻部不适主诉。

  术后1周行CT及MRI、术后2个月二次MRI复查,均提示肿瘤全切。组织病理学结果为WHO I级。

术后 2 个月 MRI 轴位及矢状位示:脑膜瘤已完全切除,脑干复位良好。
术后2个月MRI轴位及矢状位示:脑膜瘤已完全切除,脑干复位良好。

  以上案例源自福教授等2025年7月发表于《Oper Neurosurg (Hagerstown)》杂志的论文《Mononostril Endoscopic Endonasal Chopstick Technique for Low Petroclival Meningioma With Sphenoidal Sinus Cranialization and Rostral Mucosal Closure》。

  • 所属栏目:脑膜瘤
  • 如想转载“不开颅手术7天出院!脑干巨大脑膜瘤,经单鼻孔“筷子”技术巧取肿瘤”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naomoliu/6018.html
  • 更新时间:2025-07-16 08:42:29

脑膜瘤相关文章

86岁高龄为何仍愿意坚定手术?INC福教授“双镜联合”让她安度晚年
高龄老人确诊脑膜瘤,手术风险大,只能等待失明? Irene 已经 86 岁高龄,本以为在这个年纪可...
更新时间:2025-03-11 09:59:57
三叉神经痛?脑膜瘤隐秘生长压迫脑干!国际专家微创技术逆转危局
作为神经外科领域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岩斜区脑膜瘤因解剖位置深在、毗邻复杂神经血管结构...
更新时间:2025-06-13 09:20:25
脑膜瘤放疗后进展,再放疗还是手术?
初次发现脑膜瘤便进行3次伽马刀治疗,伽马刀治疗无效后有选择手术,奈何手术也没有切多少...
更新时间:2024-11-11 16:36:28
脑瘤治疗新突破:无需开颅,这些脑肿瘤可经眉弓切除!
当大脑遭遇肿瘤威胁时,现代医学已拥有多种精准“拆弹”方案:传统开颅手术如同打开颅腔...
更新时间:2025-05-15 10:31:03
​​岩斜区脑膜瘤怎么治疗?INC福教授破解高危区域手术困局
岩斜坡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岩斜坡区脑膜瘤怎么治疗? 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手术步骤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5-04-15 13:39:19
“头痛得脑子都快移位了”他如何摆脱巨大岩斜区脑膜瘤?
46岁的Carol头疼得厉害,疼得她都没法好好生活和上班了。一开始头疼得像有个东西轻轻敲,后...
更新时间:2025-02-10 15:14:40
一位脑膜瘤全切患者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等一等,还不到时候放弃!
得了懒癌,该手术吗? 如果选择等待,放任肿瘤自行生长,那么等来的很有可能是一份巨大的惊...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6:04
小小CPA区脑膜瘤,长大横跨颅中后窝成巨大岩斜区脑膜瘤,越等越难根治!
人们常说病来如山倒,CPA区脑膜瘤就是一种可能导致你再也看不清这个世界的美,听不见琼音...
更新时间:2025-03-11 17:15:50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十|54岁,岩斜区脑膜瘤,近全切
大部分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其手术治疗成效通常较为理想。某些脑膜瘤的手术位置较为表浅...
更新时间:2024-11-26 14:00:37
与颈静脉孔区脑膜瘤“共生”?不!我要肿瘤滚出我的生活!
患者说 当地说术中容易大出血,会产生面瘫等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每当夜晚降临,总会在心里升...
更新时间:2024-11-07 10:15:37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较大脑膜瘤患者感谢INC和巴特朗菲教授

更新时间:2021-12-15 09:48:40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