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脑动静脉畸形脑血管瘤术后可能瘫痪?作为靠手创作的设计师,我一度陷入茫然!

脑血管瘤术后可能瘫痪?作为靠手创作的设计师,我一度陷入茫然!

当地医院的CT检查结果带来沉重一击: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出血。仅一周后,他相继出现头晕、恶心、复视、右腿行走不稳和右上肢持物困难等症状。头颅MRI检查显示:右侧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畸形伴
本文有1250个文字,大小约为6KB,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在人生最为辉煌的阶段遭遇突发疾病,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38岁的张先生是一位极具才华的设计师,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作品获得业内认可,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然而,一次莫名的头晕和右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给这个普通的加班夜晚蒙上了一层阴影。

  “大概是感冒了”,他这样猜想,却不知道这只是噩梦的开端。

张先生38岁罹患小脑海绵状血管瘤

病情发展阶段:从轻微症状到沉重诊断

  2024年10月1日,张先生突然出现头晕和右手不明原因颤抖的症状。起初他未予重视,以为只是普通感冒。

  但一周后,在篮球场上,他惊恐地觉察到自己右侧肢体明显不听使唤。

  当地医院的CT检查结果带来沉重一击: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出血。仅一周后,他相继出现头晕、恶心、复视、右腿行走不稳和右上肢持物困难等症状。头颅MRI检查显示:右侧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畸形伴出血可能。

当地医院的CT检查结果如同一记重锤:右侧小脑半球出血。仅仅一周后,他出现头晕、恶心、复视、右腿行走不稳、右上肢持物不稳等症状。头颅MRI提示:右侧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畸形伴出血可能。

  “当我听到‘脑血管瘤’时,整个人都懵了!”张先生回忆道,“但一想到可能再也无法正常握笔,我真的慌了,无法想象失去精细运动能力的未来。”

治疗面临挑战:徘徊于“手术风险”与“病情焦虑”的两难抉择

  更为严峻的现实接连而来。张先生需要面对的不只是疾病本身,还有手术带来的高风险。由于病灶位于脑功能区,多位医生告诉他:“手术可能导致偏瘫,建议暂时观察。”

  面对此类建议,张先生陷入深度恐惧。选择手术,可能丧失创作能力;不手术,则需长期生活在再次出血的阴影中。

两个月后,血管瘤再次出血

  不幸的是,两个月后血管瘤再次出血。现实告诉他:等待并不代表安全。张先生与妻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访神经外科专家,最终了解到INC国际的巴特朗菲教授——一位擅长处理复杂脑瘤手术的国际知名神经外科专家。

精密手术实施:守护生命与艺术能力的战斗

  首次与巴教授视频会诊时,张先生紧张地攥住衣角,声音颤抖地问道:“医生,很多人都说手术后我的症状可能加重,生活质量会下降,您为什么能确定我术后可以恢复正常?手术真的没有危险吗?”

  巴教授语气平静而坚定地回答:“我完成过大量复杂脑部手术,这属于我的常规工作。就像驾驶,只要全面掌控,就能避免意外。我有很多小脑血管瘤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额外症状。你的病灶虽然位置较深,但我们能够找到最安全的手术路径。”

  听到这些话,张先生悬了数月的心,终于稍稍安定。

小脑半球堪称人体运动的"精密指挥官",掌管着同侧肢体的协调运作,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流畅且平衡。当这个重要区域受损时,患者就会出现典型的同侧肢体共济失调症状——动作变得笨拙不协调,出现意向性震颤,连最基本的站立行走都摇摇晃晃。

  小脑半球堪称人体运动的“精密控制中心”,负责同侧肢体的协调运动,保障动作精准、流畅与平衡。该区域若受损,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同侧肢体共济失调症状,表现为动作笨拙、不协调,出现意向性震颤,甚至站立和行走都摇晃不稳。

手术与功能恢复:毫米级精准操作,守护设计师的职业人生

  张先生的血管瘤位于小脑偏腹侧,位置较深(距枕骨较远),对手术入路要求极高。虽然瘤体体积不大,但埋藏于正常小脑皮质下方,术中定位造瘘位置困难,且操作空间狭窄,因此对主刀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

  巴教授主刀顺利完成手术。张先生在ICU观察期间,巴教授亲自查房,让他完成“指鼻试验”——这是评估小脑功能的关键测试:抬起右手,准确触碰自己的鼻尖。张先生深吸一口气,慢慢抬手,一次、两次,指尖均稳稳地落在鼻尖!

  “那一刻我哭了,”他后来笑着说,“我知道我的手保住了,我还能继续创作!”

  术后三天,张先生即可下床缓慢行走;术后三个月,巴教授的评估报告写道:“右小脑出血性血管畸形已完全切除,无残留且无神经功能负面影响。”这标志着,那个让他日夜不安的隐患,已被彻底清除。

术后三天,张先生就能下床慢慢走路;术后三个月,巴教授的评估报告上写着:“右小脑出血性血管畸形完全切除,无残留部分且无负面影响”—— 这意味着,那颗让他寝食难安的隐患,彻底没了。

  不久前,张先生发来一段视频:夕阳中,他在江边步道上自由奔跑,风吹起衣角,笑容比天边的晚霞更加灿烂。

  他还写下一段话,希望分享给所有类似病情的患者:“学习没有捷径,治疗之路也是如此。面对复杂的脑瘤,我们会害怕、会慌乱,但请记住,不要放弃寻求优秀医生的机会——争取更专业的医疗团队,是我们为自己能做的最重要的努力。我做到了,你们也一定可以。”

张先生发来一段视频:夕阳下,他在江边步道上自由奔跑,风掀起他的衣角,笑容比天边的彩霞还灿烂。

  如今,张先生的书桌上重新摆满了画笔,设计图上的线条依然流畅。他说,这场病让他认识到:生命就像一幅设计图,偶尔会出现“偏差”,但只要不放弃修正的勇气,终能绘制出最温暖的结局。

如今,张先生的书桌前又摆上了画笔,设计图上的线条依旧流畅。

INC国际脑血管病专家 巴特朗菲教授

  巴特朗菲教授为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作为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他擅长大脑半球病变、脑干病变、脑血管疾病、脑内深层区胶质瘤、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肿瘤切除手术,以及神经吻合术和各种椎管内肿瘤的治疗。

INC国际脑血管专家  巴特朗菲教授

  此外,巴特朗菲教授曾收到来自欧洲、中东、北非以及日本、中国、韩国、新西兰、南非和智利等40多个国家的学术邀请,出席超过400场世界各地的学术会议或神经外科大会并担任特邀发言人,为世界神经外科发展,尤其在颅底外科和脑脊髓显微外科血管病变治疗领域,作出重大贡献。

  • 所属栏目:脑动静脉畸形
  • 如想转载“脑血管瘤术后可能瘫痪?作为靠手创作的设计师,我一度陷入茫然!”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naodongjingmaijixing/6688.html
  • 更新时间:2025-09-19 09:56:59

脑动静脉畸形相关文章

看电视突然「剧烈头痛」,经检查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
小美(16岁)正放松观看电视节目,突发前所未有剧烈头痛,痛感如同头颅即将爆裂!此类头痛...
更新时间:2025-07-26 09:31:44
体检意外检出脑膜瘤,38岁女强人果断手术、全切后7日出院
一次体检偶然检出的良性脑膜瘤,无任何症状,她缘何坚定选择手术?...
更新时间:2025-07-09 09:12:50
颈静脉球高位合并听神经瘤手术策略:川岛教授入路改良案例
颈静脉球高位伴内听道后壁骨质缺损——此罕见解剖组合显著增加听神经瘤切除手术风险。颈...
更新时间:2025-07-18 10:26:13
以为是近视,没想到是脑动静脉畸形“绑架”了视神经!
朱莉接受医院更深入的检查。脑血管造影清晰显示了病灶全貌:一团异常血管网盘踞在视交叉...
更新时间:2025-07-31 08:56:17
致命脑瘤两年内增长三倍,高龄患者手术方案如何制定?
当体检报告显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时,这位定期体检、注重健康的老人未曾预料到,这个...
更新时间:2025-09-05 10:00:43
脑动静脉畸形分型解析:致密型与弥散型的手术决策点
手术难度差异的核心在于畸形团构型:致密型与弥散型存在显著区别。边界清晰的致密型可能...
更新时间:2025-07-10 10:29:06
"我的脑动脉瘤无症状,是否需要立即治疗?" 11年后的复查结果为所有人敲响
在各大健康论坛中,关于脑动脉瘤的讨论常常引发广泛焦虑:有人因"破裂后高致残率与死亡率...
更新时间:2025-09-13 20:08:50
复杂脑血管病变治疗案例:颈动脉狭窄合并PCA动脉瘤的分期手术干预
55岁男性患者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认知功能障碍就诊。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
更新时间:2025-07-09 08:55:39
15岁少女突发脑出血伴意识障碍,病因竟为颅内动静脉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属于脑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动脉与静脉直接相连,缺乏正常毛细血管网,形...
更新时间:2025-08-23 08:59:43
脑血管畸形:识别症状与诊疗策略
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异常,形成错综复杂的异常血管团。这类病...
更新时间:2025-09-16 13:27:25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脑血管畸形:识别症状与诊疗策略

更新时间:2025-09-16 13:27:25

学术活动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