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颅底"爱心"肿瘤多阶段联合手术纪实

颅底"爱心"肿瘤多阶段联合手术纪实

该患者颅内出现的颅底肿瘤呈现出类似爱心的特殊形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看似浪漫的"爱心"形状实际上是肿瘤高风险性的病理解剖表现。
本文有1005个文字,大小约为5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肿瘤形态描述:该患者颅内出现的颅底肿瘤呈现出类似爱心的特殊形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看似浪漫的"爱心"形状实际上是肿瘤高风险性的病理解剖表现。

​颅底手术解剖挑战​

  由于颅底区域具有沟壑纵横的复杂三维结构,外科手术在打开颅骨后显露出的解剖形态如同起伏的山峦,而颅底骨质形成的天然视野屏障要求术者必须像进行隧道工程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其中最关键的操作难点在于开颅位置的选择以及开放后暴露结构的预判必须达到毫米级精度,因为任何细微误差都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

形状酷似爱心的颅底肿瘤

​肿瘤生长特性分析​

  该肿瘤展现出极具侵袭性的生长模式,其无孔不入的蔓延态势如同盘踞的荆棘网络,虽然常规颅底肿瘤可通过经鼻内镜入路完整切除,但此例从海绵窦持续扩展至颈部的肿瘤由于其猖獗的生长特性使得单一手术入路无法实现彻底清除。

​既往手术遗留问题​

  虽然患者曾接受过手术治疗,但该次手术仅机械性地将肿瘤分割为孤立的海绵窦上部与颈静脉孔下部两个部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处理方式非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因为术后形成的致密瘢痕组织显著增加了二次手术的操作难度。

这个肿瘤,从海绵窦一路蔓延至颈部,像一团盘踞的荆棘,一个入路无法解决

​定制化手术方案实施​

​第一阶段手术关键步骤​

  在精确定位颈部及岩骨区域后,通过前外侧联合迷路下入路建立手术通道,在面神经周围骨质精细磨除的基础上向后方推进并开放颈静脉孔,最终在后组颅神经自然间隙中巧妙置入内镜系统。

首先得到达颈部和岩骨部分,暴露颈部。采用前外侧、迷路下入路,如同一位精准的拆弹专家,小心翼翼地磨除面神经周围骨质,进入后方,打开颈静脉孔,在后组颅神经之间打开。

​内镜技术核心价值​

  该技术不仅完全避免了对后组颅神经的解剖分离,而且提供了自下而上贯通的全景化手术视野(肿瘤边界与颈动脉全程清晰可视),使得占据主体体积的肿瘤组织在高清影像引导下被完整剥离。

内镜成为得力的助手——无需解剖后组颅神经,只需将镜头轻轻置入神经间隙,就能自下而上清晰地观察到肿瘤,以及观察到颈动脉

​特殊解剖走廊应用​

  位于后半规管下方的迷路后走廊作为通向岩尖区域的天然解剖通道,在此次手术中发挥了关键性路径指引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条隐藏在后半规管下方的迷路后走廊,后半规管下方是一条通往岩尖的好路线

​海绵窦区肿瘤处理策略​

  由于岩尖区域存在首次手术形成的致密瘢痕组织,原手术入路向海绵窦方向的延伸受到完全阻断。

​第二阶段突破性方案​

  通过转换为内镜经鼻入路并运用独创的"筷子"操作技术,最终将顽固盘踞在海绵窦内的残余肿瘤彻底清除。

福教授果断改用内镜经鼻入路,运用“筷子”技术,继续切除残留在海绵窦内的肿瘤。

​传统内镜操作固有局限​

  在常规经鼻内镜手术中,术者需要左手持续稳定神经内镜而右手操作各类器械(包括吸引器、刮匙及双极电凝),当进行精细操作时往往需要助手协助持镜或吸引器,狭窄的鼻腔通道内频繁发生的器械冲突常常迫使术者扩大操作空间而造成正常组织损伤。

​​"筷子"技术划时代突破​

  这项革命性技术使术者能够左手同时精准控制内镜与吸引器,而右手独立操作工作器械,从而在狭小空间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单人多器械协同操作模式,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One limitation of this technique is the learning curve that it mandates to reach proficiency",意味着要掌握这种高阶技术必须经历严格的专业训练周期。

在经鼻内镜手术的方寸之间,传统操作常陷入"器械打架"的困境——大多数医生都是用左手手持神经内镜,右手手持操作器械,如吸引器,刮匙,双极电凝等。如果需要精细操作,可能需要助手帮助拿着吸引器或神经内镜,甚至双人四手操作。

​多入路联合手术核心哲学​

  对于此类超复杂颅底肿瘤的治疗,必须突破传统单一入路的思维限制,通过分阶段实施针对性手术入路、个性化组合专用手术器械,在追求最大化肿瘤切除范围的同时严格避免过度组织暴露引发的术后并发症,从而为后续系统性辅助治疗创造最优条件。

​Froelich教授核心治疗理念​

  "颅底手术乃至所有外科干预的本质都是为患者生存质量而战,而非单纯追求肿瘤的机械性切除,尽管遵循病理指南进行治疗决策相对简单,但我们必须时刻谨记:麻醉状态下的患者终将苏醒,他们术后苏醒时的功能状态以及长期生存质量才是衡量治疗成功的终极标准。"

  "颅底手术,乃至所有手术,并不仅仅是为了切除肿瘤而战,而是为了病人而战。单纯为了切除病灶或遵循病理指导进行治疗,而不考虑病人的整体状况和预后,是相对简单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尽管病人在手术中处于沉睡状态,他们最终会醒来,关键的是他们将以怎样的状态醒来,以及他们术后将如何生活。"

  • 所属栏目:神外资讯
  • 如想转载“颅底"爱心"肿瘤多阶段联合手术纪实”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zixun/6134.html
  • 更新时间:2025-07-25 08:53:30

神外资讯相关文章

影像“疑似低级别胶质瘤”,术后竟是四级!这个脑瘤的“伪装术”太惊人
胶质瘤为何影像难看透? 胶质瘤,作为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恶性程度差异极大,从低级...
更新时间:2025-04-08 13:35:12
同一个部位,不同命运:为什么有些松果体肿瘤能治愈,有些却致命?
松果体区肿瘤 在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中占比仅 0.4% ,却 包含了从良性囊肿到高度恶性肿瘤的多...
更新时间:2025-04-18 13:33:12
【福洛里希教授本月底来华】医疗开放助力,脑瘤患者福音
本月底,福洛里希教授(Sebastien Froelich)即将正式抵达中国,开启示范手术之旅,与此同时,...
更新时间:2025-05-09 09:19:18
“希望能尽快让我们手术!”INC巴教授行程继续,病情紧急的他们还有手术机会
2025 INC巴教授中国行系列报道 自3月28日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
更新时间:2025-04-01 15:01:42
巨大鞍区肿瘤“喂胖”视交叉,INC巴教授如何开颅抢救“岌岌可危”的视神经?
INC 实时报道 北京时间12月21日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和小朋友打交道,是快乐的。可是,有一...
更新时间:2024-12-26 14:57:08
【使命、愿景、价值观】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是一个专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学术交流的医生集团。旗下各学术团队的教授均为国际神...
更新时间:2022-12-09 17:01:11
【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之伽马刀技术
伽马刀又称立体定向伽马射线放射治疗系统,这是一种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
更新时间:2020-05-28 11:23:03
【INC国际颅底手术教授福教授】“显微镜+内镜”双镜联合,20多年2000多台手术
他,是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法国Sebastien Froelich(福洛里希)教授。他...
更新时间:2024-09-18 14:19:49
积极应对肌张力障碍:INC国际功能神外大咖Krauss带来DBS技术新进展
一、别让肌张力障碍定义你的生活 7岁的Brenda Currey Lewis一直患有全身性肌张力障碍。这种罕见...
更新时间:2025-02-08 10:55:07
脑膜瘤手术切除率和复发是什么关系?INC国际神外大咖福教授解读
自1957年Donald Simpson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以来,普遍共识认为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对于预测脑...
更新时间:2024-12-23 14:50:09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暑期接受巴教授开颅手术成功切除脑瘤

更新时间:2025-07-27 08:50:46

颅底"爱心"肿瘤多阶段联合手术纪实

更新时间:2025-07-25 08:53:30

学术活动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