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松果体区肿瘤松果体区肿瘤有哪些症状?当10岁孩子急诊送医,10年后她励志为脑瘤患儿奋斗

松果体区肿瘤有哪些症状?当10岁孩子急诊送医,10年后她励志为脑瘤患儿奋斗

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记载最早可追溯至1717年,但该区域的外科手术治疗尝试直至200年后才逐步开展。这些早期探索由Horsley、Brummer、Schloffer等先驱引领,然而在神经外科技术尚处初期发展阶段,其
本文有1316个文字,大小约为6KB,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记载最早可追溯至1717年,但该区域的外科手术治疗尝试直至200年后才逐步开展。这些早期探索由Horsley、Brummer、Schloffer等先驱引领,然而在神经外科技术尚处初期发展阶段,其激进尝试未能取得理想结果。1913年,Oppenheim与Krause报道了首例松果体区肿瘤成功切除病例。至1921年,Dandy在犬类实验完善技术后,首次采用经胼胝体入路为三例松果体肿瘤患者实施手术。1926年,Krause通过幕下入路治疗三例患者,取得一定成功且无手术死亡病例。这些成就展现了先驱者的精湛技艺与创新精神,但其工作仍受限于显微镜、照明设备、手术器械及现代麻醉技术的缺失。

  阶段性成果激发了学界对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探索热情,然而深部病变手术的高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问题逐渐显现。此后临床实践转向保守策略:通过分流术缓解脑积水并实施经验性放疗,仅对放疗不敏感者考虑手术。但此种"盲目放疗"策略导致大量良性或放疗不敏感肿瘤患者承受不必要的放射损伤风险。随着临床管理体系的完善,基于特定肿瘤组织学类型的个体化治疗理念逐步确立。这一理念转变与神经麻醉、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同步,推动了现代手术入路的发展。1971年,Stein对Krause幕下入路进行改良并取得成功,标志着松果体区手术进入显微外科时代。此后,多种幕上入路经重新评估后被纳入神经外科手术体系。

  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是当前松果体肿瘤临床管理的核心环节,因为获取组织学诊断是治疗决策的基础。精准鉴别松果体区众多组织学亚型,对辅助治疗方案制定、预后判断及随访策略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松果体的解剖结构与临床意义​

  松果体为被膜包裹的结构,深居于脑几何中心邻近区域。其本质属于轴外结构,这一特性使得松果体肿瘤常具备手术切除条件——因其与周边组织多存在可分离的外科平面。毗邻结构包括:腹侧的后连合、上方的胼胝体及背侧的缰连合。脉络膜组织(内含大脑内静脉和脉络丛)与腺体背侧紧密相邻。Rosenthal基底静脉与大脑内静脉汇合形成Galen静脉,最终注入直窦。松果体血供来源于内侧与外侧脉络膜动脉分支,并通过与胼周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四叠体动脉的吻合支共同供血。

​初期临床表现​

  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症状主要归纳为三类:(1)梗阻性脑积水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症状;(2)脑干与小脑直接受压症状;(3)内分泌功能紊乱。

  头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多因肿瘤压迫中脑导水管引发梗阻性脑积水所致。脑积水进展可导致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认知障碍、视乳头水肿及共济失调。少数病例可因肿瘤内出血(松果体卒中)而急性发病。

  中脑直接受压(尤其累及上丘层面)可引起动眼神经异常,典型表现为帕里诺综合征,包括:上视麻痹、集合性或退缩性眼震、光-近反射分离等。若压迫进一步加重,可叠加中脑导水管综合征,表现为下视或水平凝视麻痹。中脑背侧受压或浸润可导致眼睑退缩(Collier征)或上睑下垂。少见情况下可出现第四对脑神经麻痹伴复视及头位倾斜。虽然眼部体征可能源于脑积水或直接压迫,但脑积水相关症状常在脑脊液分流术后缓解。小脑上脚传出通路受累可引发共济失调和辨距不良。偶有听力功能障碍报道,可能与前庭结构受压相关。

  内分泌紊乱较为少见,多继发于脑积水或肿瘤向下丘脑区播散。生殖细胞瘤沿第三脑室底蔓延时可引发尿崩症。此类症状可在影像学表现明显前早期出现。性早熟虽历史上与松果体区占位相关,但确诊病例罕见。此类综合征实为假性性早熟——因下丘脑-性腺轴未成熟,目前仅见于患有绒毛膜癌或含合体滋养层细胞的生殖细胞瘤的男性患儿,其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异常分泌导致异常发育。

​临床病例报道:10岁患儿诊疗历程​

  10岁患儿小季被诊断出松果体区存在体积较大的脑瘤。这个位于大脑中央、紧贴丘脑的肿瘤,被视神经、重要血管和运动中枢紧密包围,手术风险极高。鉴于肿瘤位置特殊,多家医疗机构均以"无法手术"为由婉拒治疗。在无奈情况下,家属选择化疗方案。

  然而化疗数周后,小季因疑似"中风"被紧急送医抢救。面临无法手术、化疗受挫的困境,患儿的治疗出路令人担忧。

10岁男孩疑似中风被紧急送诊

  "该区域的手术操作需要极高的精准度。"主刀医生、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James T. Rutka教授表示,"每个步骤都要求精确无误。"最终,高难度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当晚,小季在ICU恢复意识;转至普通病房后,已能对周围环境表现出好奇观察。面对实施救治的Rutka教授,小季充满感激之情:"住院期间我经常提出各种问题,Rutka教授总是耐心解答,他是我的人生导师。"

  这次手术治疗不仅挽救了患儿的生命,更激发了其医学研究兴趣。十年后,曾经的患儿获得了在Rutka教授实验室研究胶质母细胞瘤的机会。

十年后,曾经的患儿获得在Rutka教授实验室研究胶质母细胞瘤的机会。

  她的理想是为类似病情的患儿研发新的治疗方法,提高儿童脑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限。"我仍然保持着求知欲,希望为类似病患解答疑问。需要通过专业解答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将余生奉献给这一研究领域。"

  • 所属栏目:松果体区肿瘤
  • 如想转载“松果体区肿瘤有哪些症状?当10岁孩子急诊送医,10年后她励志为脑瘤患儿奋斗”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songguotiquzhongliu/7130.html
  • 更新时间:2025-11-27 10:56:02

松果体区肿瘤相关文章

保守观察却换来失控生长,她等待着巴教授的来华,正式迎战“潜伏者”松果体
神经外科创造更多美好,让病人免受病痛折磨。INC巴特朗菲教授 37岁的若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
更新时间:2025-02-17 16:30:10
较大松果体区肿瘤4年内多次放化疗及手术失败,终得顺利全切
位置深在的松果体肿瘤,肿瘤较大,有放化疗及手术病史,如此难度的全切手术如何完成...
更新时间:2021-12-15 11:23:33
无症状不等于无风险:隐匿性脑瘤突发昏迷,如何把握手术关键期?
这些本应绽放的生命因隐匿性病变遭受重创。治疗中手术不仅是干预手段,更是需精准把握的...
更新时间:2025-07-12 10:06:59
与瘤共存6年,是什么让少年决定在9天后与脑瘤“断舍离”?
林林在10岁时被诊断出松果体区钙化病变。由于病变位置特殊且体积较小,接诊医生均建议采取...
更新时间:2025-10-26 08:51:55
6月婴儿松果体肿瘤加拿大SickKids成功手术治疗案例
6月婴儿松果体肿瘤加拿大SickKids成功手术治疗案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正正常常、健健康康...
更新时间:2021-12-15 11:15:43
什么是松果体肿瘤?有什么症状?需要做手术吗?
松果体肿瘤作为一类起源于颅内松果体区的罕见病变,因其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神经结构,长...
更新时间:2025-05-21 14:40:22
脸麻、失衡、说话含糊…我花了7年才找到大脑里的“真凶”
在神经外科领域,松果体区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区"。该区域位于大脑最深处,血管神经结构错综...
更新时间:2025-10-21 10:22:18
"幸得及时寻获巴教授救治!松果体瘤安全全切无损伤,此刻所有坚持皆具意义
36岁的晴晴曾面临此抉择,携带16mm的松果体肿瘤生活两年后,最终决定接受手术切除。术前仅...
更新时间:2025-08-09 10:10:18
“想成为像Rutka教授一样的好医生!”曾被他救下的脑瘤女孩,如愿从医了!
十年之前,他们是医患;十年之后,他们共同抗击脑瘤 十年的时间,足以发生任何意料之外的事...
更新时间:2024-12-11 11:38:07
宝宝平地摔跤?家长们不要一笑而过哦!
2021年,6岁的鑫鑫一直 比同龄的孩子的身高要矮一些 ,经常会有 走路不稳 和 平地摔 。然后这...
更新时间:2025-04-08 11:08:09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4年松果体肿瘤赴德国手术完整切除

更新时间:2024-07-26 16:23:41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学术交流-INC巴特朗菲教授受邀参观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5天坛神经外科学术大会:INC巴教授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 神外SCI国际期刊主编见面会主题征集 | 可获与主编面对面交 INC学术沙龙 | Couldwell教授主题演讲:从5000年前谈起颅底外科 2025年10月18日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天坛)神经外科学术大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