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国际治疗INC巴教授10月来华倒计时!为搏一线生机,这些脑瘤患者的“十一”假期不简单

INC巴教授10月来华倒计时!为搏一线生机,这些脑瘤患者的“十一”假期不简单

“巴教授能否为我手术?”国庆假期首日,焦急等待的患者为尽早获得教授评估,选择通过远程视频进行咨询。在INC团队的协助下,他们与巴教授进行“云端”连线,争取新的治疗希望。对他们而
本文有1115个文字,大小约为5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INC巴教授2025年学术交流会议及手术示范活动即将展开。

  当脑部疾病持续威胁患者生命时,焦虑、恐惧与绝望情绪常伴随而来。

  即便正值国庆假期,那些为求医而奔波的脚步仍未停歇。他们四处咨询、反复求证——只为在迷茫中寻找一条可以继续前行的道路。

  然而,“不建议手术”或“手术风险极大”等答复,往往使许多家庭陷入困惑与无助。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神经外科医生所承担的不仅是一台手术,更关乎患者的重生与一个家庭的希望。INC国际神经外科专家巴特朗菲教授即将来华,多位深受疑难神经外科疾病困扰的患者早已殷切期待。

INC巴教授 · 2025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手术交流

  “巴教授能否为我手术?”国庆假期首日,焦急等待的患者为尽早获得教授评估,选择通过远程视频进行咨询。在INC团队的协助下,他们与巴教授进行“云端”连线,争取新的治疗希望。对他们而言,病情进展不等人,而巴教授的手术评估,或许正是打开重生之门的关键。

巴教授是否可以手术?

病例一:无症状与脑干手术风险之间的抉择

  面对这一难题,多数人或选择“观察”。然而病灶并不会因我们的犹豫而停止发展。

  31岁的吴先生正处于事业黄金期,2025年8月下旬因突发头晕与耳闷,检查发现右侧中脑存在病变,自此开始与位于“生命中枢”的未知病变共存。当地医院初步怀疑肿瘤可能性大,随后其症状于9月初消失,医生建议继续观察。为寻求明确诊断,一家人前往北京就医,得到“考虑脑干胶质瘤,可手术治疗”的答复。

  “可以手术”本是一线希望,却让家庭陷入更深煎熬。因从发现至今,吴先生表面与常人无异,仅偶有困倦与打哈欠的表现。与其他脑干患者家庭一样,他们不得不面对最令人担忧的假设:

  若脑干手术风险极高,术后情况恶化该怎么办?

  在决策的关键阶段,他们联系到巴特朗菲教授。此刻,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这位国际脑干手术专家能否为他们完成这台“禁区”手术?

在尽量实现广泛切除的同时,保持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实现切除与保护之间的平衡。

  “这不是一台简单的手术,若以1至10分衡量难度,我评为7分。它虽非最复杂,但确实比常规手术更具挑战。关键在于尽可能实现广泛切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运动与感觉功能,达成切除与功能保护之间的平衡。这并不容易,但过去40多年我持续学习与实践,正是为了掌握这种技术。我已成功完成大量类似手术,正因如此,我对本次手术充满信心!”这是巴教授基于数十年脑干手术经验的坚定回应。

病例二:体检发现脑部病变:继续观察或积极手术?

  48岁的孙先生在本地医院头颅MRI体检中发现左侧额叶异常信号。为明确诊断,他接受PET-MRI检查,提示左额叶近中线异常信号,考虑低级别胶质瘤可能性大(不排除脱髓鞘病变)。随后头颅MRI确认左额叶皮层及皮层下存在边界不清的异常信号,范围约41×28mm,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令家属担忧的是,孙先生近期已出现记忆力下降迹象。面对这一超过4厘米、性质未明的颅内病灶,究竟是什么病变?是否需要手术?

我会尽可能多地切除,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损伤或影响功能。

  “归根结底,影像学检查无法提供百分之百的确定性。手术是获得明确诊断的唯一途径。即使影像提示肿瘤,我们仍不了解其分子特征,而这十分重要。我将尽可能多切除病灶,同时竭力避免神经功能损伤。”——INC巴教授

病例三:儿童年龄越大,手术耐受能力是否越强?

等待是否对孩子更有利?

  今年9月,6岁的佑佑突然出现四肢不自主运动、摇头、伸舌等表现。佑佑自述经常头晕,感觉脑内有虫爬感。影像学检查发现第四脑室内异常信号,大小约14×13×9mm,考虑低级别胶质瘤。“不保证全切”的说法深深困扰着孩子的父母:若不能全切,复发后该怎么办?他们还听到一种观点,认为儿童大脑每多发育一年,应对手术损伤的能力会更强,是否再观察一年更为稳妥?

更早手术更好,原因有两个:一是肿瘤大小,二是功能因素。

  “我们为各年龄段儿童实施手术,从数月婴儿至18岁青少年均有。更早手术具有两方面优势:一是肿瘤大小,二是功能保护。目前肿瘤体积较小,我们有很大机会实现全切。”——INC巴教授

以精准手术重启新生之路

  在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神经外科领域,每一次治疗决策都需综合考量医生技术能力、患者身体状况与病变特点,是否需要手术或预期疗效如何,往往是三方权衡的过程。当外科专家在手术台上精准操作时,患者也以坚定信念面对疾病挑战。目前,已有患者确认将于10月接受巴教授手术,而咨询需求仍持续不断。因为他们深知,巴教授的来华手术示范提供了战胜疾病的重要利器,但真正执剑突破的关键,仍在于患者与家属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

  • 所属栏目:国际治疗
  • 如想转载“INC巴教授10月来华倒计时!为搏一线生机,这些脑瘤患者的“十一”假期不简单”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guojizhiliao/6797.html
  • 更新时间:2025-10-11 09:57:51

国际治疗相关文章

爱恩希:致力于提供全球领先的国际神经外科诊疗服务
作为国内领先的国际医疗服务平台,爱恩希(上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恩希)...
更新时间:2025-06-03 13:36:19
疑难脑瘤诊疗进展:巴教授北京天坛医院手术交流动态
北京时间2025年8月12日,INC巴特朗菲教授已抵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正式开启8月手...
更新时间:2025-08-13 09:46:14
新华网聚焦国际神外学术交流,INC巴教授本周将抵达北京天坛医院!
本周,INC巴特朗菲教授将抵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通过强强合作为更多疑难脑瘤...
更新时间:2025-09-23 08:53:40
今日抵达!巴教授与北京天坛医院双强联合,脑瘤手术交流开启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巴特朗菲教授。他此次抵华,正式...
更新时间:2025-09-26 09:25:03
巴教授护航小患者突破生命禁区:儿童疑难脑瘤示范手术纪实
首次手术后,患儿偏瘫症状有所加重。对于这个幼小的生命和饱受煎熬的家庭而言,再次开颅...
更新时间:2025-06-30 08:49:39
无需开颅如何“探脑取瘤”?LOTTA脑室镜开创脑室手术微创时代
通过一条纤细的“通道”,便能抵达大脑深部的第三脑室,目标病灶清晰呈现:一例隐匿于第...
更新时间:2025-05-16 09:43:38
国际神经外科深度协作:INC巴教授再启北京天坛医院诊疗之行
中国新闻网发布《INC:中国医疗开放政策持续深化 国际医疗合作空间广阔》,阐释政策支持下...
更新时间:2025-08-08 08:44:58
与巨大脑瘤抗争多时,终于等来巴教授&天坛医院联合手术!他们的命运能否
巴特朗菲(Helmut Bertalanffy)教授作为神经外科外籍专家抵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
更新时间:2025-09-27 09:10:33
INC巴特朗菲教授单日完成2台脑干禁区高难度脑瘤手术
巴教授在短短一日内辗转三家医院,以稳健的操作与从容的节奏,在紧凑行程中完成高难度手...
更新时间:2025-06-28 09:28:27
“巴教授何时来华?”九月末北京天坛医院之行即将启动
早在2023年,巴教授已受聘为北京天坛医院客座教授。在当前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
更新时间:2025-09-16 09:42:25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国际神经外科医院医院怎么选

更新时间:2024-07-27 19:19:53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