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脑瘤 > 脑瘤治疗从鼻子里切脑瘤,为何伤眼?揭开经鼻内镜手术背后的视力危机

从鼻子里切脑瘤,为何伤眼?揭开经鼻内镜手术背后的视力危机

众多脑瘤患者对开颅手术存在畏惧心理,常倾向于选择经鼻神经内镜手术。该术式特别适用于垂体瘤、脊索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等病变,但内镜手术亦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为何此类手术会导致视
本文有1347个文字,大小约为6KB,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众多脑瘤患者对开颅手术存在畏惧心理,常倾向于选择经鼻神经内镜手术。该术式特别适用于垂体瘤、脊索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等病变,但内镜手术亦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为何此类手术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网络病友的真实经历显示:

  "母亲接受经鼻微创手术后一周,仅偶有光感,完全丧失视力。医生解释为术中肿瘤出血过多,目前处于缓慢吸收阶段,视力能否恢复至术前状态尚不确定,存在永久失明可能。"

  "此手术本身存在失明风险。同事父亲因垂体瘤压迫视神经,医生明确告知:若不手术,视神经将逐渐受压坏死导致失明;若接受手术,也可能立即失明。医院表示结果需视个体情况而定。"

经鼻内镜手术引发眼科并发症的病理机制

  眼科并发症在经鼻内镜手术中可能因直接创伤、血管损伤、感染及压力变化等因素发生。

福教授演讲截图:经鼻内镜示意图

​直接损伤机制​

  手术操作涉及鼻腔与鼻窦结构时,可能对眼眶及其内容物造成意外损伤。此类损伤可导致眼眶骨折、眶壁破裂或眼部结构(如视神经、眼外肌或眼球)受损。视神经损伤作为内镜鼻窦手术中罕见但具有破坏性的并发症,可能引发严重视力损害甚至永久性失明。

筛骨,它实质上是两块骨在中线由筛板连接而成。

​血管损伤因素​

  眼动脉作为眼眶及内容物的主要血供来源,其解剖位置紧邻筛窦。眼动脉或其分支受损可引发球后出血或眼眶血肿,导致眶内压升高,进而危及视神经及其他眼部结构的血液供应。

​感染扩散途径​

  鼻腔感染可能蔓延至眼眶区域,引发眼眶蜂窝织炎或脓肿形成。感染通常通过筛窦传播,该部位与眼眶之间仅以薄层骨板分隔。筛窦与眼眶的解剖毗邻关系为感染扩散提供了便利条件,最终导致炎症反应及相关眼科并发症。

​压力变化影响​

  经鼻内镜手术中对鼻腔结构的操作可引起鼻窦及眼眶内压力变化。眶内压增高可能压迫视神经,导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后续视力丧失。此外,鼻窦的快速减压可能使气体进入眼眶,形成眼眶气肿,进而引发眼球突出及眼球运动障碍。

内镜经鼻手术眼科并发症的风险因素与预防策略

  经鼻内镜手术期间的眼科并发症可能对视觉功能产生重大影响。明确相关风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对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风险因素可分为解剖变异与手术因素、患者相关因素以及围手术期预防措施。外科医生需谨慎操作,采用精准手术技术,并全面掌握鼻腔鼻窦解剖知识,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解剖变异与手术因素​

解剖结构特点

  鼻窦作为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共4对(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其中筛窦因与眼眶毗邻而具有特殊重要性。视神经、眼动脉等重要结构通过视神经管和眶上裂,与筛窦解剖关系密切。筛骨作为颅底中最具核心地位的骨骼,包含多个孔洞结构。筛骨迷路位于筛骨两侧,其外表面构成眼眶内侧壁(即眶板或筛骨纸样板),该区域包含多个小房即筛窦。

  筛窦与眼眶之间仅以极薄骨板分隔,其中纸样板最为薄弱,眼眶骨折时易发生于此处。筛窦的解剖变异(如纸样板变薄或筛窦气房与眼眶距离过近)会增加手术中眼眶并发症的风险。外科医生需充分认识这些解剖变异,并在手术操作中保持警惕。

手术技术与经验

  神经外科医生的经验水平、专业素养及对规范手术技术的掌握程度,显著影响眼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熟悉解剖结构、精细解剖操作及轻柔组织处理能有效降低眼眶结构意外损伤的概率。

​患者相关风险因素​

眼眶手术或外伤史

  既往有眼眶手术或外伤史的患者可能存留解剖结构改变、疤痕形成或血供受损等情况,增加术中眼科并发症的易感性。

既存眼部疾病

  患有青光眼或严重视力障碍等既存眼部疾病的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并发症风险,需进行专项评估与管理。

  福教授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关注各类手术的局限性,内镜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病例。不应为追求个人成就而盲目挑战高难度病例,这不利于患者预后。我们必须保持谨慎态度。"

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创新

  某些情况下,单一手术方法难以实现肿瘤大部切除。此时可能需要选择可切除的肿瘤部分,或联合多种术式以最大化切除范围。福教授秉持"为患者而战"的理念,为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多年实践,其采用的神经内镜"筷子技术"可在术中同时运用三种器械。该技术不仅应用于经鼻手术,也适用于经颅手术。当肿瘤无法完全切除时,福教授会联合放射肿瘤学专家对残余肿瘤进行靶向清除,从而为患者创造更佳预后和生活质量。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福教授成功为一名12岁男孩全切斜坡区脊索瘤。通过"筷子技术",这位国际专家不开颅即经单鼻孔切除33×26×33mm肿瘤。该肿瘤已侵犯侧海绵窦,压迫垂体导致移位,连垂体柄也被推挤变形。

  "筷子技术"将狭窄的鼻腔作为内镜及其他器械的通道,在保护鼻腔内部结构的同时,通过单鼻孔获得360°手术视野,将操作空间有限的劣势转化为可操作性优势。手指的微小动作即可在吸引器尖端实现所需移动幅度,显著提升操作精准度。

  "解剖结构得到完整保留,这正是该手术的精髓所在。"最终手术顺利结束,实现肿瘤全切,患儿恢复良好,ICU观察一夜后转至普通病房,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损伤。

点击阅读:「Are you ready?」在小小的鼻孔里挖啊挖,竟挖出一个巨大脑瘤!

  • 所属栏目:脑瘤治疗
  • 如想转载“从鼻子里切脑瘤,为何伤眼?揭开经鼻内镜手术背后的视力危机”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naoliu/zhiliao/6807.html
  • 更新时间:2025-10-13 14:17:22

脑瘤治疗相关文章

影响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成功率的因素是什么?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STA-MCA)是一种通过建立颅外-颅内血管旁路来改善脑血流灌注的...
更新时间:2025-08-15 11:24:04
儿童头围异常增大?巨大脉络膜丛乳头状瘤诊疗
脉络膜丛乳头状瘤(CPP)属于良性乳头状肿瘤,好发于儿童侧脑室。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4岁,...
更新时间:2025-07-25 17:18:27
恶性脑瘤能治好吗?激光间质热疗(LITT)或可提升化疗效果
恶性脑瘤能治好吗?激光间质热疗(LITT)微创切除脑肿瘤,自几十年前问世以来,LITT一直被认...
更新时间:2021-07-14 09:53:27
胼胝体占位病变手术治疗风险大吗?
胼胝体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束,分为嘴部、膝部、体部和压部四个解剖区域,承担...
更新时间:2025-08-19 13:58:30
生酮饮食如何抑制癫痫发作?​典型食谱是什么?
生酮饮食(KD)作为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的代谢疗法,已被纳入国际抗癫痫...
更新时间:2025-08-12 10:18:29
质子治疗5年生存率是多少?
质子治疗通过精准控制放射剂量,显著提升特定肿瘤的长期生存率。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2...
更新时间:2025-08-22 10:51:24
颅底肿瘤如何治疗?
颅底肿瘤如何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颅底肿瘤患者越来越多。这种疾病是脑肿瘤中常见...
更新时间:2021-07-16 16:27:40
前床突磨除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关键作用
一位未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病灶位于眼眶后方深部,毗邻视神经及重要脑血管。INC国际专家巴...
更新时间:2025-07-08 08:58:38
开颅手术术后多久能出院?INC巴特朗菲教授脑瘤手术一周出院患者合集
随着神外技术的进步,已由之前简单的强调死亡率较小化转为强调发病率较小化,同时还应实...
更新时间:2022-05-10 17:26:46
能仰制脑瘤生长的蛋白
能仰制脑瘤生长的蛋白,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致命的脑瘤。近日,俄勒冈科学与健康大...
更新时间:2021-07-06 16:48:40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脑肿瘤患者做增强核磁共振检查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1-07-23 17:19:46

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更新时间:2021-07-16 16:14:31

脑瘤治疗的方法哪种好?

更新时间:2021-07-16 14:40:16

脑瘤比较常规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07-16 15:29:58

脑瘤手术近全切除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1-08-06 09:18:56

颅底肿瘤如何治疗?

更新时间:2021-07-16 16:27:40

脑瘤早期怎么治疗比较好?

更新时间:2021-07-16 15:00:57

预防脑肿瘤还能做什么?

更新时间:2021-07-23 17:27:14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