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脑瘤岛叶肿瘤 - 病因与诊疗

岛叶肿瘤 - 病因与诊疗

岛叶肿瘤虽相对少见(约占脑叶肿瘤的小部分),但其病理类型多样,以胶质瘤最为常见。这类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从生长缓慢的低级别肿瘤到高度恶性的高级别肿瘤不等,临床表现也因此复杂多样
本文有2518个文字,大小约为12KB,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岛叶肿瘤是指发生在大脑岛叶部位的肿瘤病变。岛叶(Insula),又称脑岛或瑞尔氏岛(Reil's island),是大脑半球中唯一完全被其他脑叶覆盖的皮质区域,藏于大脑外侧沟的深部,被额叶、顶叶和颞叶所形成的岛盖所遮盖。由于其位置深在且毗邻重要功能结构和血管,岛叶肿瘤的诊治对神经外科医生始终是一项挑战。

  岛叶肿瘤虽相对少见(约占脑叶肿瘤的小部分),但其病理类型多样,以胶质瘤最为常见。这类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从生长缓慢的低级别肿瘤到高度恶性的高级别肿瘤不等,临床表现也因此复杂多样。值得注意的是,​癫痫常常是岛叶肿瘤的首发和突出症状,这与岛叶和海马结构的紧密相邻关系有关。

一、岛叶的精密结构与功能核心

  岛叶位于大脑半球的外侧沟深部,呈圆锥形,是大脑皮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周围皮质发育较快,岛叶皮质遂被包埋于深部。其解剖结构独特且功能复杂:

​  解剖边界上,岛叶借其周围的环状沟与额、颞、顶叶分界。岛叶的尖部称为岛阈,余部被斜行的中央岛沟分为后方的岛长回和前方的三或四个岛短回。遮盖岛叶的部分总称为岛盖,由邻近各叶参与形成,分别称为额盖、顶盖和颞盖。

​  功能定位上,岛叶被认为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功能可能与内脏自主神经等有关。更具体地说,岛叶皮层整合了感知、情感、思想和计划,参与形成我们对世界的主观认识。特定任务会激活岛叶的不同区域:感觉运动任务激活中后部岛叶;社会情感任务激活前腹侧岛叶;嗅觉味觉刺激激活中央岛叶;认知任务则激活前背侧岛叶。

​  血管供应方面,岛叶区域血供丰富,主要由大脑中动脉的分支供血,这些血管的走行和分布对于手术规划至关重要,保护血管就是保护功能。

二、岛叶肿瘤的多样临床表现

  岛叶肿瘤的症状复杂多样,其表现高度依赖于肿瘤的具体位置、大小、生长速度和病理性质。由于岛叶位置深在且功能复杂,症状可能隐匿出现,早期诊断面临挑战。

​  癫痫发作是岛叶肿瘤最常见和突出的症状。绝大多数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表现形式多样,可能与岛叶与海马结构的紧密相邻关系有关。

​  感觉运动障碍也可出现,但表现形式可能因肿瘤具体位置而异。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后,可能影响相邻的运动和感觉通路。

​  高级认知功能障碍是岛叶肿瘤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方面。由于岛叶参与感知、情感和认知整合,肿瘤侵犯可能导致情感处理、社会认知和决策制定等方面的困难。

​  颅内压增高症状随着肿瘤进展而出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和视力障碍等。头痛多在早晨或咳嗽、用力时加重,呕吐后可能暂时缓解;视力障碍可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岛叶肿瘤的症状有时比较轻微,在肿瘤体积较小时可能症状不显著,直到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结构或引起颅内压增高时才出现明显症状。

三、岛叶肿瘤的成因与类型

  岛叶肿瘤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多步骤发展的结果。

​  遗传因素在某些脑肿瘤中起重要作用。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增加,一些遗传性神经肿瘤综合征与特定基因突变相关。

​  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电离辐射是较为明确的危险因素,高剂量的离子射线照射可以诱导脑肿瘤发生;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此外,​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状态也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从病理类型来看,岛叶肿瘤以胶质瘤最为常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可分为I-IV级:低级别胶质瘤(WHO I-II级)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少枝星形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等;高级别胶质瘤(WHO III-IV级)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等。少数情况下,岛叶也可发生其他类型肿瘤,如海绵状血管瘤、上皮样囊肿等。

​  分子特征研究日益重要。IDH突变、1p/19q共缺失、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等分子标志物,对于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四、岛叶肿瘤的诊断方法

  岛叶肿瘤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遵循从无创到有创、从形态到功能的原则,最终依赖病理学确诊。

​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发现和定位肿瘤的核心。​CT扫描能够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尤其对观察钙化和急性出血有优势。​磁共振成像(MRI)​​ 是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瘤周水肿范围及强化特点,对肿瘤定性和分级至关重要。​功能磁共振(fMRI)​​ 和弥散张量成像(DTI)​​ 能分别绘制脑功能区和白质纤维束的走向,为手术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提供关键信息。

​  脑电图(EEG)​​ 对于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尤为重要,有助于评估癫痫活动与肿瘤的关系。

​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和分子检测,不仅能明确肿瘤类型和WHO分级,更是判断预后、指导后续治疗的核心依据。

五、岛叶肿瘤治疗策略与手术考量

  岛叶肿瘤的治疗需采取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为辅的个体化方案,目标是最大安全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神经功能​。

​  手术治疗是大多数症状性岛叶肿瘤的首选方法。手术入路选择至关重要,常用经外侧裂入路和经皮质入路​。术中神经导航系统可实时精确定位肿瘤边界和功能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识别和保护重要神经功能;对于邻近功能区的肿瘤,​清醒开颅术可在患者配合下实时监测语言功能,最大化切除肿瘤并避免功能损伤。

​  放射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恶性度较高的肿瘤术后辅助治疗、对放疗敏感的肿瘤类型或无法手术的残留肿瘤。现代放疗技术如调强放疗(IMRT)​​ 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能够精确靶向肿瘤,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

​  化学治疗主要用于高级别胶质瘤和某些对化疗敏感的肿瘤类型。​替莫唑胺(TMZ)​​ 是常用药物;化疗方案和效果与肿瘤的分子特征(如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

​  对症支持治疗同样关键,包括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等。

六、岛叶肿瘤预后与康复管理

  岛叶肿瘤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病理类型、分子特征、切除程度、患者年龄和基线功能状态等多种因素,个体差异显著。

​  低级别胶质瘤(WHO I-II级)​​ 全切后预后相对较好,部分患者可长期生存。​高级别胶质瘤(WHO III-IV级)​​ 即使采用积极综合治疗,预后仍较差,易复发。具有IDH突变、1p/19q共缺失等分子标志物的患者通常预后更佳。

​  功能康复是术后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长期坚持。​认知康复针对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障碍进行系统训练;心理康复帮助患者和家庭应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适应生活变化;社会支持和职业训练有助于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  长期随访与监测必不可少。定期进行头颅MRI检查监测肿瘤是否复发或进展;神经心理学评估跟踪认知功能变化;管理治疗晚期并发症、评估生活质量和提供终末关怀也是随访的重要内容。

七、岛叶肿瘤术后生活与家庭护理

  岛叶肿瘤术后的生活调整需要患者、家庭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与耐心。

​  术后护理需密切关注。保持正确体位,患者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引流通畅。

​  日常生活管理重在适应与调整。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认知疲劳常见,需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根据认知功能状况,可能需要调整工作内容和强度。

​  饮食调理需科学安排。多吃高蛋白质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使用脱水剂时可多吃富含钾的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勿暴饮暴食,戒烟戒酒。

​  病情监测与定期复诊至关重要。家属应学习识别颅内压增高和癫痫发作的先兆。出院后定期复查MRI等。若出现头痛加剧、抽搐、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岛叶肿瘤常见问题答疑​

​岛叶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岛叶肿瘤既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恶性。最常见的岛叶肿瘤是胶质瘤,多为恶性肿瘤,但其恶性程度不同,可分为低级别(如WHO I-II级)和高级别(如WHO III-IV级)。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良性病变,如海绵状血管瘤等。具体性质需要通过病理检查确认。

​岛叶是指头部哪个部位?​​

  岛叶位于大脑外侧沟的深部,被额叶、顶叶和颞叶所形成的岛盖所遮盖,是大脑半球中唯一完全被其他脑叶覆盖的皮质区域,大致在太阳穴的深部。由于其位置深在,需要拉开或切除岛盖才能直接观察到。

​岛叶肿瘤有什么症状?​​

  最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癫痫发作,绝大多数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其他症状包括:​感觉运动障碍​(如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高级认知功能障碍​(如情感处理和社会认知困难)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视力障碍)。症状表现因肿瘤大小和具体位置而异。

​岛叶肿瘤通常是什么瘤?​​

  岛叶肿瘤以胶质瘤最为常见,包括低级别胶质瘤(如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高级别胶质瘤(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其他类型肿瘤,如海绵状血管瘤、上皮样囊肿等。

​岛叶肿瘤要动手术吗?​​

​  手术是绝大多数岛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目的是尽可能切除肿瘤、明确病理诊断、缓解压迫症状。但对于一些生长非常缓慢、无症状的偶然发现的小肿瘤,也可能选择暂不手术、定期观察。具体方案需神经外科医生根据肿瘤大小、位置、性质和患者整体状况综合评估后决定。

​岛叶肿瘤有哪些手术并发症?​​

  岛叶手术的主要风险包括神经功能损伤​(如语言障碍、运动障碍)、血管损伤​(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以及癫痫发作等。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已显著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风险仍然存在,需要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谨慎操作。

岛叶肿瘤

  • 所属栏目:脑瘤
  • 如想转载“岛叶肿瘤 - 病因与诊疗”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naoliu/6556.html
  • 更新时间:2025-09-03 15:49:50

脑瘤相关文章

生殖细胞瘤有哪些CT影像特征?如何治疗?
生殖细胞瘤有哪些CT影像特征? 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包括生殖细胞瘤、畸胎瘤,以及较少见的...
更新时间:2023-05-31 18:44:27
脑瘤有哪些常见症状需要警惕?
脑瘤常见症状:解剖位置决定症状类型:额颞叶肿瘤占幕上 56%,68% 患者出现语言或运动障碍;...
更新时间:2025-07-01 09:42:42
脑瘤为什么会引起面部麻木和面肌瘫痪吗?
脑瘤引发的面部麻木或面瘫是颅神经直接受压的警示信号,表现为半侧脸感觉减退或肌肉控制...
更新时间:2025-07-03 11:31:12
颞叶癫痫有哪些分类?颞叶癫痫应该怎么治疗?
病理学上将颞叶癫痫归纳为3大类:其一为有病因、病灶,如肿瘤、血管畸形、瘢痕、外伤等和...
更新时间:2023-09-14 17:42:14
2021年国际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五版)分子诊断指标解读
【摘要】2021年国际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五版,简称新版肿瘤分类)在组织学诊断...
更新时间:2021-11-04 11:47:15
神经节细胞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会导致哪些症状?
神经节细胞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良性垂体瘤,其包含类似下丘脑神经节...
更新时间:2022-08-09 16:23:57
美国看病-流程/如何看病及多少钱
美国看病流程 流程一:搜集信息,选择合适的医院 在网上搜索对应病症医院的官网和联系方式...
更新时间:2023-03-02 11:07:39
小脑幕占位会是什么类型脑瘤?需要手术吗?
小脑幕占位是位于后颅窝顶部的硬脑膜-脑膜复合体病变,其本质是肿瘤压迫中脑导水管或Gal...
更新时间:2025-07-30 15:42:12
时间就是生命,开颅术后脑梗死怎么办?
开颅术后脑梗死并不少见,可分为全脑梗死和局灶性脑梗死。 一、易患因素 1.高龄、老年人脑动...
更新时间:2021-10-29 14:00:13
【EANS共识】成人患者非前庭神经鞘瘤的管理:三叉神经鞘瘤和面神经鞘瘤
对无症状的面神经鞘瘤应采取观察(B级),伴有或无面部功能影响的生长中的面神经鞘瘤需要治...
更新时间:2022-07-19 15:02:45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脑瘤早期症状]脑肿瘤的症状10大前兆

更新时间:2024-12-13 16:33:18

脑瘤开颅手术后遗症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07-07 15:49:12

脑瘤手术后多久能恢复到正常?

更新时间:2021-07-07 15:40:54

巴特朗菲教授手术费(手术价格)

更新时间:2022-01-11 13:50:10

脱髓鞘是怎么回事?脱髓鞘要怎么治疗?

更新时间:2022-11-24 17:12:16

脑瘤不开刀能活多久?脑瘤热门问答15问

更新时间:2021-07-07 15:24:19

脑瘤的早期症状是头痛吗?

更新时间:2021-07-07 15:52:05

相关文章

侧脑室肿瘤症状、诊疗与康复管理

更新时间:2025-09-04 10:02:02

岛叶肿瘤 - 病因与诊疗

更新时间:2025-09-03 15:49:50

颞叶肿瘤有什么症状?如何治疗?

更新时间:2025-09-03 15:31:44

学术活动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